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如果下暴雨學校會停課嗎

如果下暴雨學校會停課嗎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30 06:48:22

  昨天的杭州熱得大家以為夏天到了根據監測顯示昨天下午的溫度已經達到了29℃

  如果下暴雨學校會停課嗎(氣溫沖上30學校能開空調了嗎)(1)

  如果下暴雨學校會停課嗎(氣溫沖上30學校能開空調了嗎)(2)

  據省氣象服務中心了解

  預計30日—5月1日全省大部分地區

  最高氣溫會超過30℃

  讓你提前體驗夏天的味道

  如果下暴雨學校會停課嗎(氣溫沖上30學校能開空調了嗎)(3)

  //天氣這麼熱,學校能否開空調?張文宏最新建議//

  4月26日,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就“新冠遇上夏天”為主題與網友在線交流。

  張文宏表示,學校盡量不要開中央空調,萬一有個别感染病例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就會造成較大風險。因為中央空調的一個特點就是密閉式,萬一有個别的病人感染了,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面就會對大家造成較大風險。

  張文宏說,“當然我們也認為(學校空調)風險是極低的,但是今天我們在這裡讨論的所有事情都是基于底線思維。九、十月份的時候,大家開窗通風在相對比較熱的環境裡面讀書,我不知道這有什麼不可以。今天學生的父母在他們小時候都是沒有空調的,這麼多年也都過來了。這不是憶苦思甜,但是在疫情前面,我認為健康是第一位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張文宏表示,南亞、赤道附近國家的新冠病毒仍在傳播,所以氣溫殺死不了新冠病毒。張文宏建議,盡量不要開空調,“領導同志要帶頭在通風的環境當中開會,而不是在空調的環境當中開會。”

  //什麼時候可以開空調?//

  中山大學附屬三院感染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林炳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現在依然不主張使用中央空調”。

  首先,要肯定的是,在密閉的空間使用中央空調是可以導緻新冠病毒的傳播,所以在疫情期間或者在疫情後期階段依然是不主張使用中央空調。

  而且現在部分地區仍有新發病例,随着複工複學,很多場所的人員又開始密集起來。

  林炳亮解釋,“在非典的時候,某一家醫院曾出現過因使用中央空調導緻了群體感染。因此,如果有可疑的患者在同一個密閉空間裡,使用中央空調是有較高傳染風險的。”

  4月2日,廣州市疾控中心研究人員也曾在《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新發傳染病)雜志上發表文章,涉及了一同在餐廳就餐的A、B、C三個家庭,共10人在同一家有空調的餐廳用餐,結果每個家庭都出現了感染。研究也證實了,新冠病毒可通過空調氣流傳播。

  如果下暴雨學校會停課嗎(氣溫沖上30學校能開空調了嗎)(4)

  北京大學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領導組組長喬傑院士在參加央視直播時也表示,“我們不敢百分百确定中央空調風險的大小,但它确實存在風險。”

  什麼時候可以使用中央空調呢?

  “疫情過後,我們的生活也要恢複常态化,因此,我覺得如果這個地方連續14天沒有新增病例,那麼使用中央空調的風險是很小的。”林炳亮補充,但是有時候不能确定中央空調覆蓋的人群中是否有感染者,為了安全,一定要做好防護,因為使用中央空調的地方多數都是密閉空間。

  如果在使用中央空調的環境中,最好依然堅持佩戴口罩、勤洗手,用酒精擦拭公共區域,做好防護措施。

  哪種類型的空調可以用?

  喬傑院士表示,中央空調應該要能保證放出足夠量的新風、保證獨立回風或者不回風。如果身處的室内場所的中央空調無法達到以上标準,則應該關掉中央空調。

  獨立的單體空調機是可以用的。林炳亮指出,除了使用單體的空調,要确保引進未被污染的新風,使用前一定要做好清潔,空調中的濾網要及時取出清洗,同時用消毒液對空調機芯消毒,定期做好清潔消毒。

  要注意,即使使用空調後,也仍應該多開窗通風,加強空氣流通。

  //氣溫升高,病毒會怎樣?//

  昨晚,@新華視點 發布了微博【科普:#氣溫升高能否減緩新冠病毒傳播#】。

  如果下暴雨學校會停課嗎(氣溫沖上30學校能開空調了嗎)(5)

  以下是全文——

  常見呼吸道病毒一般是秋冬季節活躍,夏季相對沉寂。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疫情也是天氣轉暖後退去。随着居住着地球上約90%人口的北半球進入夏季,最早于2019年冬季報告的新冠病毒傳播是否會因氣溫升高而得到遏制?

  專家表示,依賴升溫控制疫情的觀點缺乏科研證據支持,但新冠病毒某些特性,以及人們的免疫系統和行為方式等可能随季節和氣溫變化,從而對疫情發展産生一定影響。

  新冠疫情在全球多點暴發并持續擴散,已證明新冠病毒具備在各種氣候條件下傳播的能力。世界衛生組織對此也表示,從迄今獲得的證據來看,新冠病毒可以在所有地區傳播,包括氣候炎熱潮濕地區。無論氣候條件如何,如果人們居住在或前往已報告新冠疫情的地區,都必須采取保護措施。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副教授湯姆·科特辛博斯近期對媒體表示,新冠疫情很快蔓延至世界各地,包括北半球和南半球。這表明要麼新冠病毒傳播不依賴于溫度,要麼這種依賴性并不重要。

  那麼新冠病毒傳播究竟是否受溫度影響?目前全球範圍還缺乏這方面的确鑿數據,少量已公布的試圖找出其中關聯的研究甚至得出相互矛盾的結論。

  中國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團隊2日在英國《柳葉刀·微生物》雜志上發表文章說,他們測試了新冠病毒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穩定性,發現溫度越低,新冠病毒越穩定。4攝氏度下,培養基中的新冠病毒在14天後仍保持穩定;22攝氏度下,病毒能夠保持穩定一整天,7天後病毒傳染性降低至0.1%;37攝氏度下,病毒僅能保持穩定3至4個小時,傳染性在1天後就降至0.1%。

  但中國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8日在《歐洲呼吸學雜志》網絡版上發表的研究說,從在中國城市傳播情況來看,溫度和紫外線輻射等氣候因素對新冠病毒的傳播沒有産生顯著影響。這種疫情模式與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相似,當氣溫超過45攝氏度時,MERS病例數仍在增長。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矶分校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朱怡芳教授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項研究受實驗數據制約,對于溫度及疫情分析的範圍比較窄,該結論能否擴展到全球還存在疑問。

  科特辛博斯認為,關于氣溫對疫情發展的影響,雖然學界對此還缺乏深刻理解,但這種影響一定是存在的,這與病毒的生物學特性、人們的免疫情況、環境和行為條件等方面有關。

  他說,澳大利亞即将進入秋冬季節,如果新冠疫情發生時期與流感季“疊加”,不但會給醫療系統造成極大壓力,也會給個人免疫系統帶來不一樣的挑戰。但也有研究表明,近期從病毒感染中恢複過來可能會加強免疫系統,有助于免疫系統攻擊其他病毒。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病毒學領域學者邁克爾·斯金納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可以設想在多數已采取管控措施的國家中,新冠病毒主要在住戶内以及住戶之間傳播。相比之下,住戶間傳播在更長距離下發生,比如通過氣溶膠傳播,這類傳播很可能會受到氣候因素影響,但很難計算這種影響有多大。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病毒學榮譽教授克裡斯·伯勒爾認為,病毒在冬季更容易傳播的一大原因是“人們常聚集在一起”。比如學齡前孩子夏天都在陽光下活動,彼此之間沒有太多身體接觸。在冬天,他們待在室内并呼吸着同樣的空氣。但溫度對新冠病毒産生的任何影響,都不會像通過隔離措施限制其傳播那樣重要。

  朱怡芳表示,并不排除北半球溫度上升後疫情能夠緩解的可能性,下半年北半球進入秋冬季疫情是否會卷土重來、是否會随氣溫周期性反複等,這一切還是未知。

  

  來 源:浙考一點通綜合 浙江天氣、新華視點、都市快報、19樓等報道

  責任編輯:王英玺

  監 制:王亞文

  如果下暴雨學校會停課嗎(氣溫沖上30學校能開空調了嗎)(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