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春節假期後第一天上班,是不是早晨還是不想起床,精神萎靡,啥事兒都想不起來?都說假期讓人放松,要是放松了反而導緻這個結果……那放假幹嘛呢?
一個(正常的)假期
對工作有什麼用?
企業界有個流傳已久的傳統:工作狀态不佳時就把年假用掉出去度假——這樣的确是有效的。大量研究表明假期健康水平和幸福感都有顯著提高,這種提高體現在五個方面:健康狀态、心境、緊張感、精力和滿意度。
不幸的是,這種提高持續時間不長,在重新開始工作之後迅速回落到假期之前的水平。
幸運的是,假期還有一些間接的作用,比如休假可能可以阻止工作帶來的傷害,并且創造心理彈性來承受以後的工作壓力;比如事後回想假期可以再次提高健康水平和幸福感,雖然還是暫時的;比如不休年假與疾病以及過早死存在正相關,等等。
圖|Pixabay
但這些都沒什麼出人意料的地方,關鍵問題是,休假千般好,為何春節卻沒有這些功效?這得先看看,假期為什麼有這些好處。
一個(正常的)假期
是怎麼起作用的?
假期對工作的影響機制主要包括四個:從疲勞狀态恢複精力、重建自我效能感、增強社會支持、積極情緒。
恢複“精力”
“努力-恢複理論”(Effort-Recovery Theory)強調隻有工作者在工作後得到充分的恢複才能夠避免工作負荷帶來的消極影響,這裡的恢複主要是指從工作狀态時的心理緊張和軀體緊張的狀态中解脫出來,恢複到放松的狀态。
All work and no playmake Jack a dull boy|Pixabay
長時間暴露在工作的壓力和負荷之下,需要足夠的休假,并且與工作分離,才能恢複,假期正好提供了這樣一種讓你與工作分離機會,讓你有效的恢複。當然這也是老生常談,不過另外幾個機制可能會陌生一些。
重建自我效能感
簡單來說,“自我效能感”是指你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能夠做成一些事,即自己知覺到自我控制感,這對工作狀态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譬如,在工作中遇到問題,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夠指引人保持平靜的心态并且尋求解決方案,而低自我效能感會讓人認為自己能力不足的時候,就會感到工作能力的衰退和無力感的增加,喪失工作成就感,以消極的态度來評價自己,對自己工作的滿意度也随之降低,工作狀态也會變差。
假期能夠讓你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中去,這可以增強自我效能感。想象一下,當你整了一鍋自己拿手的年糕給家人吃,那種成就感可以重建你的效能感,讓你覺得自己有力量應對很多事情。
說起來,你那裡的年糕是什麼樣子的呢?
增強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包括可見的實際的支持,如直接物質援助;也包括體驗到的情感支持,如共情、關注、情感、接納、信任、鼓勵等。社會支持對個體身心健康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它不僅在個體出現心理危機時緩沖消極事件對個體的負面影響,而且能夠在平時維持個體愉悅的情緒體驗,增益人們的身心健康。這對于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态意義重大。
在假期,你能夠有時間和家人以及朋友相處,這種親密的陪伴能夠增強你的社會支持,讓你能夠保持愉悅的情緒體驗,增益身心健康,同時在遇到危機時,能夠有緩沖。我猜熊親戚并不在此列。
積極情緒
假期能夠提供機會讓個體投入自我選擇的(autonomy)和 聯系他人(relatedness)的活動。對自主性和關系這兩種基本需求的滿足能夠産生積極的情緒,這是假期對個體作用的關鍵機制,其中自主性主要指個體能夠憑自己的意志來進行自我決定的活動,關系是指與其他人緊密聯系的感覺。
圖|Pixabay
積極的情緒能夠促進大腦的快樂獎賞系統産生特定的激素,從而調節個體的壓力反應。積極情緒不僅能産生短時的效應,還能産生長期的作用,這主要是通過建立持久的個人資源(智力成長、創造性、新技能、社會支持、應對能力和心理彈性)來實現的。
為什麼春節
不能算“正常的”假期?
正如前述理論所概括的,假期是有其起作用的機制的。
首先,得休息夠,恢複精力,才能從工作帶來的壓力狀态中恢複,就像一個被擠壓的彈簧恢複其原本的狀态。
其次,得休息好,這需要你能夠投入到自主選擇并且能夠讓自己感到愉悅的活動中去,重建效能感、增強社會支持,體驗積極情緒。譬如與伴侶親密而坦誠的交談,這樣可以讓人感到愉悅并且增加了來自親密他人的社會支持,愉悅的積極情緒感受所促進大腦産生的激素能夠調節壓力反應,同時來自伴侶的支持對于節後抗工作壓力非常有用。
但春節,由于其特殊性質,雖然名為假期,卻常常無法完成這樣的目标。
越放假越累是不是?|Pixabay
一方面,春節承擔着很多人際交往的任務(譬如應對你媽逼你結婚)。雖然不是工作,但是本質來說,這種不得不做的任務跟工作所帶來的壓力感是一樣的,仍然不能松懈,像彈簧無法恢複。
另一方面,由于國内的家庭結構等現狀,春節期間伴侶可能會因為人情往來産生一些矛盾(譬如最簡單的回誰家過年),這樣影響到伴侶之間的感情,反而會降低來自伴侶的支持度。這樣,正常假期中與伴侶之間積極頻繁交流帶來的支持感,在春節就變成了相反的效果。
假期的活動本該給人帶來好的感受,但這些應酬和争執卻往往引發不快的感受,哪怕有“大過年的”四個字坐鎮,也隻能在表層阻止矛盾的爆發,而不能消除深層的情緒影響。休假沒有達到其應有的效果,沒能讓人從之前的工作負荷中恢複,甚至由于一些不得已的因素,沒能讓人投入到令其愉快的活動中産生積極情緒,反而産生了消極情緒,這就是為何春節假期常常對節後工作産生負面影響的原因。
春節過去了,清明還遠嗎?
試試這樣休假吧!
知道假期是通過哪些機制起作用的,我們就能知道該怎麼度過你的假期了。
首先,要從工作時疲勞的狀态中恢複過來。不要在假期工作,最重要的是,不能惦記着你的工作,在假期與工作完全分離(身體分離和心理分離)能夠顯著降低疲勞感。
其次,不妨在假期做一些你比較擅長或者有能力做好的事情,譬如做頓好吃的、畫幅畫等等,這能夠增強你的自我效能感,讓你覺得自己有力量應對假期的各種工作挑戰。
所以你到底擅長什麼呢?本AI建議你從現在開始想……
還有,多跟信賴的家人朋友交流,這能夠讓你獲得來自重要他人的情感支持,他們的理解、信任和鼓勵對于你調節情緒,重建信心應對之後的工作可謂意義重大。
最後,很重要的一點,積極的情緒,這可以從增強的自我效能感、來自家人朋友的支持中獲得,也可以單純從讓你感到愉悅的活動中獲得。
此外,假期之後工作的時候,不妨回憶一下假期時一些令你感到愉快的事情(如果有的話),這能夠暫時提升你的積極情緒水平,從而有利于工作狀态的提升,幫你撐到下一個假期。
上班千般不好,至少暫時遠離逼婚、催生、鞭炮污染、各種謎之傳統禁忌以及熊親戚熊孩子了不是?看開點兒,祝大家開工大吉。
作者:TinyTitans
編輯:Fangorn
一個AI
其實你們就是讨厭上班/上學而已……在家睡7天你們假期結束也會喊累的。
本文來自果殼(ID:Guokr42),未經授權不得二次轉載,
如有需求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往期精彩回顧
|電影《流浪地球2》:全球叙事,全新升級,全面震撼
|藍環章魚後又現毒螃蟹?專家:别吃奇奇怪怪的海鮮!
|兔子眼睛是紅色的,最愛吃胡蘿蔔?其實……
|過去25萬年,人類都幾歲生娃?
科技發展的背後離不開科技工作者的奉獻
閱讀“科技工作者”
點分享
點收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