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田田,一位一邊帶娃,一邊努力做自己的勇敢女性。點擊上方+關注我,一起努力向上生長,遇見一個全新的自己!
你好啊!我是田田向上。
過年期間,忙裡偷閑看了《認知覺醒》這本書,書裡有一個觀點特别震撼我。
作者在書裡說:“我們對自己的無知,使自己看起來就像一個“醒着的睡着的人”。
原因是,我們的心智都是不成熟的,雖然是清醒的活着,但是認知卻是睡着的,就像不帶腦子的活着。
而這種不帶腦子的活着的狀态,會讓我們一生碌碌無為,到了晚年又會抱憾終身。
作者還講: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覺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覺醒,真正的覺醒是一種發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長遠,保持耐心,運用認知的力量與時間做朋友。
換句話說,就是發自内心的渴望自己能夠變的更好,有一顆向上的心,而不是勉強生存,随波逐流,隻有做自己的熱愛的事,此生才不算白活。
亞裡士多德也曾說過:“人生最終的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在于生存。”
因此,我們隻有真正的覺醒,才能找到自己内心的渴望和熱愛,全情投入,靜待花開。
我15歲辍學,16歲開始在工廠打工,到今年31歲了,用了15年的時間才真正尋找到自己願意一直做下去的事——就是重新開始學習、讀書。
這段覺醒的路,我耗費了太多時間。因為沒有格局和智慧的前輩指點,自己更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所以出生農村的我,要經曆成長隻能靠自己摸爬滾打,跌跌撞撞,吃了足夠多的苦,流了足夠多的淚,才能看清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真正喜歡的,和想要的是什麼?
或許大多數和我一樣的平凡女孩,前期的經曆和處境都是很相似的,但進入社會的成長與覺醒的路徑,卻是不盡相同的。
我們每個人最終都要找到那個屬于自己的人生意義,隻有找到了,人生才算真正的開始。希望我的覺醒之路,能給正在尋找人生意義的你,一點點啟發和共鳴。
16-19歲,因學曆低而自卑 先講講我為什麼這麼早辍學吧。
我從小是留守兒童,上小學都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他們重男輕女思想比較嚴重,所以不待見我這個孫女。
與爺爺奶奶生活五年,他們主動與我說話的次數屈指可數,除了一日三餐,其他一概不管。小時候,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我都是在村裡到處玩,或者在學校上課。知道他們不愛我,因此,我也盡可能躲他們遠遠的。
所以,從小我的性格就孤僻、不愛說話,又膽小懦弱。多少個夜裡,因為孤單、難過,想念爸媽而獨自哭泣,甚至想到過死。做夢都想離開老家,和在廣東打工的爸媽一起生活。
小學畢業後,終于得償所願,在爸媽身邊過了一個愉快的暑假。但假期很快過去,我卻不願意回老家上學,因為實在不想和爺爺奶奶繼續一起生活。
于是,選擇了在爸媽上班的城市上學,但是沒想到這個選擇會造成我一生的遺憾和痛苦。
因為,那個城市講的是閩南語,上課老師也都是講閩南語,我完全聽不懂,本來中等的成績,一落千丈,成了混日子的差等生。
由于成績太差,上了一年,我死活就不願意去上了,爸媽也隻是勸了兩句,就随我意了。
于是,我就開始了打工的生涯,16-17歲,和媽媽在一個陶瓷工廠上班。漸漸發現,還有很多比我大幾歲,同樣在這打工的人,雖然我和他們一樣,都沒上過大學,但他們的最終學曆卻都比我高。慢慢的我開始有些後悔和自卑。
還有一件事情,加劇了我後悔的情緒。因為在那個廠裡上班,手每天泡在膠水裡,時間一長,我的雙手開始潰爛、發癢,卻還是不得不繼續幹活。
于是,我一邊幹活,一邊忍不住和媽媽抱怨起來:手都爛了,還要幹、人家在這上班的,學曆也都比我高多了等等這些。
剛開始抱怨,我媽沒說什麼,抱怨幾天之後,我媽就聽的很煩了,終于在我又一次抱怨時,憤怒地回怼我:“你天天跟我抱怨有什麼用?是你自己不願意上的,也怪你爸,由着你,說不上就不上了……”
經過媽媽一頓痛罵,我立馬安靜下來,意識到這是我自己的選擇,隻能自己承擔後果。從此以後,我再也沒當父母面前提過這件事,而是把它放在心裡,成了我心裡的一根刺。
十幾歲的我,因為學曆太低,總感覺比别人差很多,當别人問我什麼學曆,我都不好意思回答。
又不想一輩子在工廠上班,但由于認知狹隘與信息閉塞,也找不到其他路徑,不知道自己未來能做什麼?于是,我變得更加自卑與痛苦,當然,這些情緒都隻有我自己知道。
2008年夏天,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們在的那個小城市,工作也很不好做。于是,爸爸決定帶着我們舉家北遷,到天津來投奔我叔。
剛到天津,人生地不熟,我和爸媽都在我叔工作的飯店上班,我做了半年的服務員,和同事漸漸熟悉起來,偶爾一起聚餐的時候,她們都玩的很嗨,我第一次知道什麼叫蹦迪,什麼叫DJ。
看她們搖頭晃腦的又蹦又跳,我卻很難融入其中,我感覺這不是我想要的,我一直在想,難道我要一輩子做服務員嗎?答案當然是不。
随着時間推移,我也漸漸接受了我學曆很低的事,但也不能在做服務員了。于是,我開始想着另謀出路。那會僅有的認知就是,沒有學曆,就得靠手藝吃飯,學會一門手藝,以後還可以自己開店當老闆養活自己。
想好方向之後,2009年春節時候,我果斷辭去服務員的工作,去藝術學校學了美發。開始了學習技術的道路。
20-23歲,因無知而更加自卑 2010年春天開始,19歲的我一個人踏上了去天津的火車,開始了一個人的北漂。因為我爸媽又回到廣東那個小城市工作了,想讓我一起去,而我堅決不願意去,因為我覺得留在大城市,我的事業才會有更多的機會和前途。
第一次,一個人坐火車,在人潮擁擠的車廂裡站了一夜,疲憊不堪。但是到了天津,也沒有休息,而是趕緊出去找工作,因為晚上借宿在我叔家,我不好意思麻煩别人,于是三天左右我就找好了工作,搬宿舍去住了。
剛開始工資非常低,因為還在學習階段,一個月隻有幾百塊錢,好在吃住不花錢。
努力工作之餘,看了幾本很勵志的書,再次激發了我的鬥志,激情滿滿地給自己定下目标,想要在美發事業上一展宏圖,于是很拼命的開始學習和工作。
到了2021年,我的技術有了很大進步,工資也漲到三了每月3000-4000,但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以上,忙的時候經常一天隻能吃一頓飯。然而更難的是,遇到意外隻能一個人去面對。
有一次,下班路上,騎自行車與同事追尾,我摔倒在地,迷迷糊糊地在地上躺着,雖然還有些意識,知道同事在喊我起來,也聽到後面有汽車經過在鳴笛,我還怕車子撞到我,想爬起來,但是身體卻動不了,不知躺了多久,身體才慢慢有了知覺,在同事的攙扶下慢慢站起來。
起來才發現,鼻子和嘴都有血滲出,感覺臉也腫了,頭腦還是嗡嗡的。第二天起床,嘴巴腫的更厲害了,頭依然嗡嗡作響,很害怕落下腦震蕩後遺症,讓老闆帶我去醫院拍了片子,還好沒什麼大問題,就拿了點藥,在家休息一個星期才上班。
沒想到,後來月底發工資時候,老闆把我休假的工資,以及去醫院檢查的費用,全部從工資裡扣除了,說什麼是我個人的事情,應當由我個人承擔。
當時,就覺得很不公平,很委屈,但又胳膊擰不過大腿,隻能自認倒黴了。
現在回想起來,那會真的是太傻了,下班路上受了傷,明明就是工傷,我卻沒有得到應得的補償,卻還要承擔所有損失。也許老闆就是拿準了我一個小女孩,沒有知識和途徑,也沒有背景和能力,根本無法與他抗衡,所以,欺負我也是輕而易舉。
這一年,我的自卑心理也達到最高,要說17歲的自卑是因為學曆低而感到丢人,然而,20歲的自卑,則是因為知識的匮乏,而從心裡感到深深的羞愧。
在與一些高端顧客聊天時,發現人和人的竟然差距這麼大。人不會與與自己很遠的人比較,但會和自己經常接觸的人比較。
别人名牌大學畢業,或者出國留學;
别人住着花幾百萬的房子裡,用着蘋果手機;
别人做一次頭發的錢,相當于我一個月的工資;
……
而那時候,我剛知道蘋果手機,費勁心思也想象不到,幾百萬的房子,裡面究竟是有多麼的富麗堂皇?
加上與别人聊天時,經常搞不懂别人說的什麼,這些巨大的落差,讓我更加覺得自己是如此的無知和卑微,更加後悔當初沒有好好讀書,
為了彌補與别人的差距,我隻好更加努力的工作,寄希望于工作,能讓我實現階層的跨越,改變自己的命運。
對一件事不了解時,由于新鮮感與好奇心,會認真努力得去學習,但當完全了解了,還要每天重複的去做,就會變得厭煩和失去了耐心。
到了22歲的時候,我進入美發行業已經六年了,技術也學得差不多,我開始漸漸忘記了當初立下的雄心壯志了,也沒了當初的激情和努力了。
工作上不再像剛開始那兩年,對每個顧客都很熱情,很有激情,現在一看到客戶油膩的頭發和藥水刺鼻的味道,就感到莫名的煩躁。
23歲結婚以後,就結束了這份做了六年的工作。之後,又做了兩年的服裝銷售,掙得多,付出的辛苦更多。
25-30歲,走了許多彎路,終于又拿起了書本 25歲,我有了孩子就沒再出去上班了,但是我依然沒有停止折騰。一邊帶孩子,一邊在網上做着兼職,剛開始一個月能掙2000-3000,後面就少一些,每個月1000左右。
到了2019年,我27歲又生了二胎,這下就沒有時間做兼職了。
老大兩歲多,開始變得頑皮,不那麼聽話了,還迷上了看手機、玩平闆電腦,一看就停不下來,還總是動手打隻有幾個月的妹妹,說了多次不聽,我就忍不住大發雷霆,甚至動手打他。
打完之後,我又很心疼、很後悔,但下次他如果又這樣看手機,我又會忍不住對他打罵,之後又是深深的後悔、自責。
仿佛進入一個惡性循環,讓我異常的痛苦,卻又找不到突破口。我媽跟我講一些,我小時候她教育我的方式:比如,小孩子犯錯了,就要狠狠打一頓,讓他長記性,以後就不敢犯了。
孩子還很小,我原本也是舍不得打他的,隻是有時候,心裡的怒火被點燃以後,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但我心裡總感覺,那樣暴力的對待孩子,會給孩子心裡造成陰影的。就像我,雖然這麼大了,但有關很多小時候我媽暴打我的情景,還一直曆曆在目。
所以,我心裡并不是很贊同用暴力的方式管教孩子,但我也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方式教育孩子。也在網上買了一些有關教育孩子的書籍,隻是騰不出來時間去看。
終于在2020年,一個偶然的舉動,打開了我的認知,也喚醒了我内心的渴望。我買了一個聽書平台的會員,開始每天聽教育孩子的書籍。
越聽心裡越明朗,用書裡聽到的方法去教育孩子,漸漸發現是很有用的,孩子變得更自覺一些了,我與孩子的關系也好了很多。
也找到了用暴力對待孩子的方式是完全不對的科學依據。孩子從小都是和父母學的,如果父母用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就會模仿學習,以後遇到問題,也會不自覺的變得暴躁。
《陪孩子終身成長》一書裡,講教育孩子的三根支柱,分别是:無條件的愛、價值感和勝任感。把這三點給到孩子,這個孩子大概率就是教育成功的。
《正面管教》一書裡,讓我對教育孩子的邊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溫柔而堅定,當孩子做了錯事,或提出無理取鬧的要求,不用打也不用罵,更不能妥協。用溫柔而堅定的态度告訴他,不合理的要求無論怎麼樣鬧騰,也是不會被同意的。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有向上的生命力的,做父母的隻需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輕松有愛的生長環境,他就會自己往好的方向生長的。
接着,由親子教育類書籍延伸至個人成長、自我管理、情商管理、心理學、經濟學等領域的書我都開始聽,也開始了跟着買了書回來看,有空就做讀書筆記。
人說讀書是為了更好的認識自己,了解這個世界。
如饑似渴地聽了很多書之後,我的内心世界一點點變的豐富起來,有了很多想法,很享受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的感覺。
2021年接觸到自媒體,就報名了寫作課,想把自己内心時不時迸發出來的想法寫出來,十多年來我一直都有斷斷續續寫日記的習慣,每次内心有什麼事,都會記錄下來。
漸漸地我發現,我很喜歡這種一個人讀書寫字的時光,白天帶孩子沒有時間,就每天早起開始看書、學課程、記筆記。
先後學了理财課程、寫作課程、自律力與學習力的課程,還參加了讀書打卡的社群、還花了四個月時間學完了《論語》全部的内容,真正領會到孔夫子在做人與做事上的智慧,重塑了我的三觀。
然而,學的越多,越發現自己懂的越少,學習的過程就是這樣。正如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那句名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意思大概就是:人的知識,就好像一個圓,知道的知識越少,這個圓就越小,與外界接觸就越少,然後就感覺自己的世界裡什麼都懂。知道的知識越多,這個圓就越大,與未知的外界接觸就越多,就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知。
以前沒有走進學習的大門時,一直因為自己的低學曆和無知感到自卑,當真正躬身入局開始從頭學起來時,學曆似乎就沒那麼重要了,更看重的是自己的頭腦一點點在豐富,知識一點點在積累,認知一點點在提升,這就夠了。
現如今,互聯網上的各種學習資源,完全可以彌補在學校缺少的那些知識。隻要是想學的任何知識,都可以通過讀書和學習獲得。
雖然到了将近三十歲,才明白終身學習的意義,或許在個人精力和記憶力等方面的,都不如20歲的時候了。但我相信隻要能夠堅持每天看書、學習和寫作,總是在慢慢進步的。
如今,雖然我沒有靠讀書寫作掙到很多錢,但并不妨礙發自内心的希望能夠通過讀書、學習,一點點變得更好,一點點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讓自己能夠真正清醒的活着,朝着理想中的自己去靠近。
最後,希望我們每一個愛自己的人,都可以遵從自己的内心,面對自己的真實,才能不随波逐流。你來世間一趟,要笑,要為熱愛而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