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滔滔(童書媽媽撰稿人)
這個世界很大很大,如果在很小很小的時候,就種下一顆種子,就有可能走遍很大的世界。
在我兩歲的時候,母親帶着我和姐姐乘火車去重慶,找在那裡當兵的父親——不知道為什麼,我仍然能夠清晰地記得,自己睡在火車中鋪的情景。
或許,從那個時候,我就已經被種下了一顆種子。
七歲的時候,我們家又從重慶搬回河南。我發現我周圍的朋友裡,外來的是一群,本地的是一群。我們這一群,心會野很多,玩兒起來會瘋很多,爬城牆,遊野湖,騎車遠行,扒乘火車。
後來,上大學、工作,又多是這群人,離家更遠,變化更大。
有一次,我回到河南,遇到一個同學,說也想去廣州或北京發展。我說,那就去啊。可是他的回答,挺讓我震驚,他說他害怕一個人坐火車。我也接待過去廣州的同學,他們很多人剛到廣州沒幾天就想回去,我問他們原因,大多是天氣太熱、飲食不習慣、說話聽不懂……可是,這個世界本來不就是這個樣子的嗎?
一共是六個城市,1、尼泊爾加德滿都;2、日本京都;3、伊朗伊斯法罕;4、印度瓦臘納西l;5、印度尼西亞日惹;6、中國北京。
亞洲,對于歐美國家來講,是很陌生和神秘的。其實,對于我們中國來說,也同樣是陌生和神秘的。
我是去了加德滿都和京都之後,才知道之前從書本上所知道的尼泊爾和日本,竟然有那麼大的差異。
同時,我去尼泊爾的那年,還有皇室。當時全國正在舉行選舉,路上也會遇到革命黨的關卡和機槍。這讓我又想起中國的辛亥革命。而在京都的時候,我甚至有一種進入到中國古代城市的幻覺,真的是很奇妙的。
這部片子的出發點,是介紹六座亞洲曆史悠久的現今仍然存在的古代都市。而對于我來說,則是同處一個大洲,我們彼此相鄰,但是,為什麼我們的生活有那麼多的不一樣的地方,而曆史有時候又有那麼多相似的地方呢?
第二部
乘着火車遊歐洲 Great Continental Railway Journeys (2012)
我很喜歡坐火車,可以貼近地面和人群,可以感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
歐洲的火車很發達,通過官方的網站,在國内就可以提前購買好火車票,不僅更便宜省時,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行程,挑選多國聯票等等。
如果是類似柏林到巴黎,巴黎到威尼斯,這樣的可以坐夜火車;而中短途的,法、意、瑞、德範圍之内,更是可以一邊品着美酒一邊欣賞沿途景色。
BBC的這個系列,邀請了一位前政府部長,頗有争議的Michael Portillo來做主持人。他退出政壇後,正有志在傳媒界發展,于是一拍即合。創意也很奇特,Michael Portillo手持1913年版Continental Railway Guide作為參照,來見證一百年來烽火戰亂、科技進步和文化演變對歐洲的影響,途徑保加利亞、土耳其、奧地利、斯洛文尼亞、意大利、希臘、德國和西班牙等國家。
有人說主持人太娘了,要知道,這個哥們雖然已經出櫃,但他可真的是貨真價實的做過國防部長和黨派領袖的,功力也是頗為了得的。
第三部
歐洲自然寫真Europe: A Natural History(2005)
這其實是歐洲大陸的演進史,穿越了從熱帶沼澤、冰河期以及失傳已久的古文明,講述了豐富多彩、高潮叠起的歐洲自然變化。
在紀錄片中觀衆可以到遠古佛羅倫薩的侏羅紀公園一遊,見識變得像撒哈拉沙漠般的聖彼得堡,探訪隐沒在蔥郁原始雨林中的巴黎和柏林……,也能了解到這些陌生又熟悉的自然恢宏遺迹如何永續存留下來。
我很喜歡歐洲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歐洲的鄉村。無論是英倫,還是在法蘭西,或者瑞士和意大利,歐洲的鄉村都是令人陶醉的所在。甚至,我會覺得,那樣的環境是人類最佳的居住模式。
第四部
黃石公園 Yellowstone (2009)
黃石公園有一種獨特的美國之美。BBC拍攝自然類紀錄片的功力自然沒得說,這部片子把黃石國家公園的三個季節細細地呈現了一番,同樣的事物處在不同的季節産生了迥異的變化。
小時候,去任何的公園裡都會收門票,以至于後來到了國外,看到絕大多數的公園都是免費的還很驚異。後來,仔細一想,公園難道不應該是公共所有的嗎?
我很羨慕國家公園這種形态,可以說每個國家都應該有自己的國家公園——甚至,我覺得,如果整個國家都應該是國家公園。
第五部
野性南美洲 Wild South America(2002年)
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家對南美洲很感興趣。或許,是因為是距離我們最為遙遠?也或許,是因為生活的形态迥然不同?
有很多次,我們都拿着地球儀,從中國劃到南美,看看需要經過多少的地方,需要經過多少的時間。對于我們來說,南美洲就像哥倫布的新大陸一樣充滿着神秘和期待。
這個系列一共有六集,從赤道幾乎伸展到南極,既有熱帶海洋,也有冰冠雪山。而地球上最大的河系、最長的山系、最大的雨林和最幹的沙漠,都在南美洲。
第六部
非洲Africa (2013)
BBC的《非洲》,是記錄片中的經典之作。
這是由《Life》原班人馬所打造的,整個拍攝用了整整四年的時間。BBC的自然曆史部高級總監邁克說,近百人的團隊,用了550台21種不同型号的攝像機——完成拍攝任務的隻有542台,罷工的8台中,一台毀于獅口,一台毀于象口(為拍夜間行動的森林象,藏身樹上的攝影師度過了最漫長的一夜,大象撞了4個多小時樹,試圖除了攝影機再弄點别的下來),一台燒毀,兩台跟迷你直升機一同墜毀,兩台沉入水底。
他們在在27個國家,吞掉了6500片抗瘧疾藥,跨越16萬公裡路程後,拍下了2000小時素材,才制作出了6個小時的紀錄片劇集《非洲》。
這是一部可以跨越種族、跨越國家、跨越文化、超越年齡,值得全世界的人都來觀看的影片。
第七部
野性澳洲Wild Down Under(2003)
在年輕的時候,我其實很瞧不起自然景觀,更加注重的是人文景觀——說白了,就是覺得自己是一個文藝青年。
後來,有兩個原因,一是在歐洲看博物館和教堂看到吐,二是把對植物的興趣轉移到了自然上。這讓我開始喜歡和欣賞自然的景觀,那同樣也會給我帶來莫大的感動。
澳洲就是這樣的一篇神奇的大陸:有熱帶森林,也有珊瑚礁;有灼熱的沙漠,也有白色的雪山。我一直都覺得很有趣,就是澳大利亞似乎什麼都容易成災,綿羊、兔子、老鼠,最近這些年,據說連袋鼠和考拉也多到令人頭疼的地步了。
第八部
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2012)
大堡礁,是一個曾經出現在地理課本上的專屬名詞。你可能不知道澳大利亞的首都其實并不是悉尼,但是,會把大堡礁三個字記得牢牢的。
據說,一個大堡礁幾乎就可以影響整個地球的生态平衡。而那裡,有綿延2000公裡、有3000個獨立的珊瑚礁和上百個小島,簡直是潛水的天堂。當然,也是神秘和危險的代名詞。
這部BBC的紀錄片通覽了大堡礁整個生态系統,從植物到動物,從陸生到水生。探秘了它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還有大堡礁上的各類生物之間錯綜複雜的關系,以及天氣變化和其他因素如何影響着大堡礁的未來。
澳洲的紀錄片,很容易就拍攝地精美異常,不僅有好看的美景,還有最打動人心的各種小動物。
第九部
《冰凍地球》Frozen Planet(2011)
如果有一個人說他喜歡冒險和旅行,我想,隻要他說去過北極,幾乎就不用另作說明了。
的确,地球的兩極,那是沒有人居住的潔淨之地,也是很多人旅行的終極目的地。
BBC拍攝這部片子耗時了5年,用鏡頭真實的展現了正在逐漸溶解的地球兩極,以及生活在這裡的各種生物,片中種種景象讓人歎為觀止。
紀錄片的解說員大衛·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爵士稱,這可能是人類在地球氣候産生劇烈變化前欣賞到這一景象的最後的機會了。紀錄片捕捉了很多珍貴的畫面:包括冰山崩塌,神秘的活火山噴發這些真實的自然現象,以及岩石峰,美輪美奂的融水湖和針葉林。
此外,整個紀錄片是以季節的變化為主線的,記錄了地球兩極在一年内展現出的各種場景,從“大融化”的春天,到24小時都在光線照耀下的夏日,再到“大冰封”的秋天,最後以長夜漫漫的冬天結尾。紀錄片最後還講述了一些有趣的冒險經曆,以及一些如何在極端寒冷和無法預知的惡劣的氣候下生存的技巧。
第十部
錦繡中華Wild China(2008)
最後推薦的,是中國。但是,當我看到這麼美的片子的時候,有兩個感慨,一是我們自己的國家,竟然如此美麗;二是這麼美的電影,竟然是外國人拍的。
其實,很遺憾,我有很多的地方都沒有去過。在去過的地方,我也經常被壯麗的景色所震撼,甚至有一種感覺,中國的的景色應該是世界上最美的國家之一。
感謝BBC拍攝了這麼美麗的電影,讓我有了很多新的規劃。最近我一直在關注高鐵的發展,發現在幾個小時的時間之内,可以到達原本十幾個小時才能到達的地方。于是,我想在新的一年裡,多多利用一些小的假期,去一些我沒有去過的地方。
新生代家庭教育資源真誠分享
童書出版媽媽三川玲
孩子最寶貴的是時間
所以真誠的選擇很重要
合作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