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的筆下,風光無限。
西湖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泰山是“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赤壁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揚州是“青山隐隐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你想不想去看看?重溫25首寫風景名勝的詩詞,這個夏日,開始雲旅遊吧!
廬山瀑布
廬山
廬山:又名匡山,中國名山之一。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陽湖盆地,在廬山區境内,聳立于鄱陽湖、長江之濱。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黃鶴樓
黃鶴樓,三國吳黃武二年修建。為古代名樓,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矶上,俯見大江,面對大江彼岸的龜山。位于現湖北省武漢市。
《黃鶴樓》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洞庭湖君山島
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處于長江中遊荊江南岸,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嶽陽樓
嶽陽樓位于湖南省嶽陽市,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登嶽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湖南嶽陽樓
三峽白帝城
白帝城位于重慶市奉節縣白帝鎮,地處長江三峽(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西端入口。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烏衣巷
烏衣巷:位于南京秦淮河之南。三國時期吳國曾設軍營于此,為禁軍駐地。由于當時禁軍身着黑色軍服,所以此地俗語稱烏衣巷。東晉時,王導、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
《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杭州西湖
西湖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湖面面積為6.38平方千米。西湖南、西、北三面環山,有斷橋、雷峰塔、錢王祠、淨慈寺、蘇小小墓等景點。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蘇州市姑蘇區,始建于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建寒山寺。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蘇州寒山寺
赤壁
赤壁:此指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黃岡西。而三國古戰場的赤壁,文化界認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縣西北。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轼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滕王閣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
《滕王閣詩》
唐·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鸾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秋日泰山
泰山
泰山,為五嶽之一,位于山東省中部,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
《望嶽》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眦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始建于章武三年(223年),原是紀念諸葛亮的專祠,亦稱孔明廟、諸葛祠、丞相祠等,後合并為君臣合祀祠廟。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鹂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成都武侯祠
嵩山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處登封市西北部,西鄰古都洛陽,東臨古都鄭州,屬伏牛山系。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親臨。《詩經》有“嵩高惟嶽,峻極于天”的名句。
《歸嵩山作》
唐·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兩山峰相對,望之如蛾眉,故名。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從山麓到山頂,沿途飛瀑流泉,景色清幽,自古就有“峨眉天下秀”之譽。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風光
天門山
天門山:位于今安徽省當塗縣西南長江兩岸,東為東梁山(又稱博望山),西為西梁山(又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的門戶,天門由此得名。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鹳雀樓
鹳雀樓,又名鹳鵲樓,因時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濟市。始建于北周,由于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鹳雀樓》最負盛名。
《登鹳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鹳雀樓
荊門山
荊門山在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荊門山地處荊門江南、虎牙江北,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渡荊門送别》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揚州二十四橋
二十四橋,又稱為廿四橋,位于江蘇省揚州市,清李鬥《揚州畫舫錄》卷十五:“廿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在熙春台後,……揚州鼓吹詞序雲,是橋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
華山風光
華山
華山,古稱“西嶽”,雅稱“太華山”,為五嶽之一,位于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省會西安以東120千米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
《秋日赴阙題潼關驿樓》
唐代:許渾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随山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隆中
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陽市,距襄陽城西約20裡西山環拱之中(襄城區、南漳縣、谷城縣)三區縣交界處隆中風景名勝區内。
《過隆中》
唐·崔道融
玄德蒼黃起卧龍,鼎分天下一言中。
可憐蜀國關張後,不見商量徐庶功。
襄陽古隆中
宣州謝朓樓
謝朓樓,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南北朝時,謝朓擔任宣城太守,在郡城之北的陵陽山修建一樓,稱“高齋”。唐代時,為紀念謝朓,因而重建此樓,以其在郡署之北,改稱北望樓,或作北樓。人稱謝朓樓、謝公樓。
《宣州謝脁樓餞别校書叔雲》
唐代: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襄陽鹿門山
鹿門山,在湖北省襄陽市。現為鹿門寺國家森林公園。
《夜歸鹿門山歌》
唐·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栖隐處。
岩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南嶽衡山
湖南衡山
衡山,又名南嶽、為中國“五嶽”之一,位于中國湖南省中部偏東南部,據戰國時期《甘石星經》記載,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變應玑衡”,“铨德鈞物”,猶如衡器,可稱天地,故名衡山。
《谒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
唐·韓愈
五嶽祭秩皆三公,四方環鎮嵩當中。
火維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專其雄。
噴雲洩霧藏半腹,雖有絕頂誰能窮?
我來正逢秋雨節,陰氣晦昧無清風。
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
須臾靜掃衆峰出,仰見突兀撐青空。
紫蓋連延接天柱,石廪騰擲堆祝融。
森然魄動下馬拜,松柏一徑趨靈宮。
粉牆丹柱動光彩,鬼物圖畫填青紅。
升階伛偻薦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廟令老人識神意,睢盱偵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導我擲,雲此最吉餘難同。
竄逐蠻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長終。
侯王将相望久絕,神縱欲福難為功。
夜投佛寺上高閣,星月掩映雲朣朦。
猿鳴鐘動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東。
西安曲江池
樂遊原
樂遊原位于西安市東南,漢宣帝時,這裡被稱為樂遊苑。一次,漢宣帝偕許皇後出遊至此,迷戀于絢麗的風光,以至于“樂不思歸”。後來在此處建有樂遊廟,樂遊原就以廟得名。
《登樂遊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芙蓉樓
原名西北樓,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在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一說此處指黔陽(今湖南黔城)芙蓉樓。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祖國的大好河山,原來都藏在詩詞中。
盛夏無事,就讀讀這些詩詞,跟着詩詞去旅行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