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焦裕祿去世原因

焦裕祿去世原因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23 11:36:07

  早就想寫寫焦裕祿同志的母親李星英,每次一開始寫就淚流滿面,今天仍然是這樣,還沒開始寫,眼淚就又流下來了。

  我是一個堅強的男人,幾乎很少落淚,然而焦裕祿母親的故事卻讓我想起來就要忍不住落淚。

  李星英簡介 焦裕祿的母親李星英,1892年出生在山東省博山縣南崮山村一個木匠家庭。因為是女孩子,按當時傳統“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她沒有上過一天學。

  李星英雖然不認識字,可是她非常聰明,也很要強,從小就養成了吃苦耐勞,任勞任怨、樂觀善良的好品格。

  李星英嫁到了一山之隔的北崮山村,丈夫名叫焦方田。李星英嫁過來之後,和丈夫一起下地幹活,回到家裡還要洗衣做飯,孝敬公婆。

  焦裕祿是李星英的第二個孩子,出生于1922年8月。夫妻兩個都非常疼愛這個小兒子,焦裕祿8歲的時候,李星英和丈夫節衣縮食,把他送到了村裡的私塾讀書。4年後,還是在李星英的堅持下,又把焦裕祿送到自己娘家那邊的南崮山小學繼續學習。

  焦裕祿非常懂事,他知道自己家境貧困,所以他在刻苦學習的同時,還經常在放學之後,拎着柴刀到山上砍柴,然後背到集市上賣,以減輕家裡的負擔。

  焦裕祿去世原因(堅強明理的好母親)(1)

  焦裕祿同志在洛陽礦山機械廠

  李星英也會在焦裕祿學習之餘,帶他下地幹活,不僅教他幹活,而且還教給他許多做人的道理。

  李星英經常對焦裕祿說:“天上的每顆星星都對應着地上的每一個人,好人的星星是亮的,壞人的星星是黑的,一定要當好人。”

  有道是“人世間勞動最貴,家庭内和睦為先”,李星英夫妻和睦,兩個孩子也懂事。日子雖然過得清苦,但一家人倒也平安無事。

  1937年12月底,日軍侵占博山縣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焦裕祿也被迫辍學去當學徒。1941年,博山大旱,糧食絕收,焦家不僅沒了吃的,而且還欠了外債,焦方田走投無路就懸梁自盡了。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焦裕祿的爺爺受不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打擊,病倒在床。焦裕祿的哥哥在外漂泊,暫時也聯系不上。

  千斤的重擔都壓在了李星英柔弱的肩上,當時她已經49歲了。她咬緊牙關,堅強地支撐着這個家,她拉着焦裕祿說:“你給娘記住,人到啥時候都不能塌了脊梁骨!”

  李星英這句樸實無華的話焦裕祿記了一輩子,這句話成了他一生做人的原則。

  1942年初,剛新婚不久的焦裕祿就被日本人抓進了監獄,罪名是“共黨嫌疑分子”。愛子被抓,李星英非常着急,她每隔一天就去縣城一趟,就為能看兒子一眼。

  焦裕祿去世原因(堅強明理的好母親)(2)

  焦裕祿同志在蘭考

  母愛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愛,來回70裡的山路,隔一天一趟。李星英一個50歲的小腳女人,披星戴月,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可為了兒子,她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1943年7月焦裕祿死裡逃生,回到了家裡,母子倆是抱頭大哭。焦裕祿回家不到十天,就又先後遭受了日僞軍兩次迫害,被逼無奈,他隻好帶着妻子鄭氏和兒子告别母親,一路逃荒要飯,來到江蘇宿遷,靠給地主打長工勉強度日。在逃難的路上,焦裕祿年幼的兒子焦連喜不幸在擁擠的火車上夭折了。

  丈夫死了,兩個兒子也都流落在外,李星英靠種地、拾荒、讨飯,獨自苦苦地支撐着支離破碎的家,等待兒子回來。

  1945年秋,焦裕祿和鄭氏帶着剛剛幾個月的女兒小梅(後來學名叫焦守鳳)回到了家鄉博山。他加入了村裡的民兵隊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一家人也終于團聚在了一起。1946年1月,焦裕祿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1947年7月,中共華東局決定從各解放區抽調覺悟高、作風好、有能力、有經驗的好幹部,随軍南下。

  焦裕祿得到消息後,立即向黨組織提出了申請。主管領導說:“你參加南下工作隊,我沒意見,可你得回去給你娘商量商量,如果你娘不同意,我是不會讓你去的。”

  焦裕祿去世原因(堅強明理的好母親)(3)

  焦裕祿母親李星英老人

  焦裕祿回到家,把自己要随軍南下的事講了一遍,李星英聽了之後,沒有說話。她已經55歲了,身體也不是太好。停了有幾分鐘,她看着兒子熱切期盼的眼睛說道:“祿兒,你是黨的人,你去吧!娘能撐起這個家!”

  一位目不識丁的老人,能夠如此深明大義,令人敬佩。

  就這樣,焦裕祿辭别母親、妻子和女兒,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李星英帶着兒媳鄭氏和2歲的小孫女一起生活。

  焦裕祿随南下部隊到了河南尉氏縣工作,因為長期不通音信,有傳言說焦裕祿已經死在外面了。

  李星英在悲痛之餘,想着不能耽誤鄭氏一輩子。她義無反顧地領着兒媳婦到鄉公所證明兒子已死,替兒子和鄭氏辦理了離婚手續。

  鄭氏不久就改嫁給了當地一個農民,李星英帶着小梅一起生活。

  焦裕祿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李星英的内心苦悶可想而知,外人看到的隻是她的堅強。

  新中國成立後,李星英終于收到了焦裕祿的來信。老人在高興之餘,拿着信封,輾轉找到了在尉氏縣擔任區長的焦裕祿。

  焦裕祿工作認真負責,群衆關系也特别好,在群衆中很有威信,李星英非常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焦裕祿去世原因(堅強明理的好母親)(4)

  焦裕祿和徐俊雅唯一的合影

  兒行千裡母擔憂。李星英是深明大義的母親,她知道兒子工作忙,所以她每年都會去看兒子。兒子到哪裡工作,她就到哪裡看兒子。尉氏縣、洛陽、蘭考都留下了李星英的身影。

  李星英每次去看兒子,都要帶上自己腌好的香椿和鹹菜、還有她親手納的千層底布鞋以及她親手烙的煎餅。

  焦裕祿是一個孝順的兒子,母親每次來看他,他都盡量擠出時間到火車站接;母親走的時候,隻要工作不忙,他總會把母親送到車上。

  堅強的母親 1964年春節,已是肝癌晚期的焦裕祿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就向黨組織借了300元錢,帶着妻子和6個孩子回到了闊别多年的家鄉,陪着母親度過了自己的最後一個春節。

  焦裕祿回到蘭考後不久就病重住院,随後就轉到鄭州住院治療。組織上給李星英發去電報,母子二人得以見到最後一面。

  李星英看着病床上的兒子,已經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形,她心如刀絞,但她知道自己不能落淚。

  李星英安慰道:“祿兒,天底下就沒有治不好的病!等你病好了,娘還給你烙煎餅吃,做千層底穿……”

  焦裕祿也很堅強:“娘,咱一言為定。”

  肝癌還是無情地奪走了焦裕祿的生命。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因病逝于鄭州,年僅42歲。留下了72歲的老母親和33歲的妻子徐俊雅以及6個未成年的子女。

  焦裕祿去世原因(堅強明理的好母親)(5)

  焦裕祿去世後徐俊雅和6個孩子的合影

  焦裕祿臨終前對組織上提的唯一要求,就是在他死後“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丘下。我活着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焦裕祿在鄭州去世和下葬的時候,李星英都沒有哭。

  當時蘭考縣委的領導同志一起去看她,事先大家都約好誰都不能哭,因為李星英已經72歲了,大家怕老媽媽受不了。

  見面後,大家叫了一聲“焦媽媽”,淚水就忍不住流了出來,一個個都哭出了聲。

  李星英老人勸道:“同志們,不要哭,哭是沒有用的。”

  大家擦擦眼淚,李星英老人問道:“裕祿完成黨交給的任務了嗎?”

  縣裡的同志說:“完成了,完成得很好!”

  李星英接着又問:“裕祿對得起毛主席了嗎?

  縣裡的同志回答:“對得起了。對得起毛主席了。”

  李星英點點頭:“隻要裕祿完成了黨交給他的任務,隻要裕祿對得起毛主席了,我就放心了。”

  李星英說着,眼圈紅了,她強忍悲痛,硬是沒有讓眼淚流下來。

  焦裕祿去世原因(堅強明理的好母親)(6)

  李星英老人在聽别人給她讀焦裕祿的事迹

  焦裕祿去世時,鄭州的天氣已經非常炎熱,由于當時條件所限,河南省委決定,把焦裕祿安葬在鄭州革命公墓。

  1964年5月16日,焦裕祿追悼會暨安葬儀式在鄭州革命公墓舉行。省委領導、開封地委和蘭考縣委領導代表,焦裕祿母親李星英、遺孀徐俊雅和和長子焦國慶、長女焦守鳳等人在場。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穆青等人撰寫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

  同日,河南省委決定:

  授予焦裕祿同志革命烈士稱号,按他的遺願遷葬蘭考,葬于沙丘之上,在遷葬前省委派人赴蘭考選址。

  遷墓儀式于2月26日上午舉行,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劉建勳率出席省三幹會的地縣負責同志,焦裕祿妻子徐俊雅、長女焦守鳳、長子焦國慶和母親李星英等親屬參加儀式。

  焦裕祿去世原因(堅強明理的好母親)(7)

  焦裕祿同志追悼會

  2月26日下午,運送靈柩的專列抵達蘭考火車站。整個縣城萬人空巷,火車站人山人海,街道兩旁挂滿挽聯,成千上萬的蘭考百姓自發披麻戴孝。

  當載着焦裕祿靈柩的靈車出現在街頭時,悲痛萬分的人群像潮水一樣呼湧了上去,大家都跪倒一片,哭成一片。

  火車站離墓地隻有不到3裡路,靈車卻走兩個多小時。當靈柩準備下葬時,有十幾個群衆,不顧一切地跳進墓穴,周圍的群衆也自發圍成人牆,阻止下葬。

  焦裕祿去世原因(堅強明理的好母親)(8)

  蘭考群衆自發悼念焦裕祿同志

  各級領導流着眼淚,勸說聚集在墓穴周圍的群衆:“鄉親們,焦書記太累了,讓他好好歇息吧!”

  哭聲更悲痛了。

  焦裕祿的妻子徐俊雅也情緒失控,一頭撞向棺木,幸虧被攔住了。

  堅強的李星英老人還是沒有哭。

  有人曾經問李星英:“焦媽媽,焦書記去世了,你怎麼不哭?”

  老人回答道:“我不能哭!我是家裡的老人,俊雅才33歲,還有6個孩子,我還要照顧俊雅,我還要照顧孩子。

  是啊,焦裕祿同志去世了,家裡的頂梁柱倒了,留下徐俊雅孤兒寡母的,70多歲的李星英老人深明大義,她成了家裡的主心骨。

  老人的兩次痛哭 其實李星英老人在焦裕祿去世後曾經有過兩次痛哭。

  第一次是焦裕祿在鄭州安葬之後,李星英老人從河南乘車回到山東。在博山八陡火車站,一直強撐着的老人一下車,精神就徹底垮了,她整個人就撲倒在了地上,她用雙手摳着黃土放聲大哭,哭得是撕心裂肺:“我的兒啊,我的兒啊……”

  還有一次是遷墓儀式結束後,李星英就要返回山東老家之前,她讓孫子用架子車把自己拉到了兒子的墓地。

  焦裕祿去世原因(堅強明理的好母親)(9)

  1966年2月修建的焦裕祿之墓

  當時焦裕祿的墓碑還比較低,老人抱着冰冷的墓碑,就像是抱住了自己已經去世的兒子。

  中年喪夫,老年喪子,老人的痛楚難以言表。當時墓地隻有李星英,和自己的孫子,另外就是躺在墓中的兒子。

  沒有外人在跟前,老人再也不用忍了,她放聲大哭。老人她哭一會兒,和墓中的兒子說一會兒話,然後再哭再說:“兒啊,這是咱娘倆最後一次在一起說話了!娘已經74歲了,娘老了,走不動了,也不知道還能再活幾天,說不定咱娘倆很快就見面了……兒啊,娘真的老了,以後怕是再也不能來看你了……

  至于老人獨自一人的時候哭過多少回?隻有老人自己心裡知道。

  這就是焦裕祿烈士的母親,一位目不識丁卻深明大義的母親,一位痛失愛子卻無比堅強的母親。

  一位偉大的母親,

  一位偉大的女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