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侏羅紀時期哪種恐龍的前肢比較小

侏羅紀時期哪種恐龍的前肢比較小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8-11 11:16:28

  侏羅紀時期哪種恐龍的前肢比較小(這隻恐龍寶寶因何夭折)(1)

  在距今約2億年的我國雲南祿豐縣早侏羅世地層中,科學家發現了一具溺亡的3歲蜥腳型類恐龍化石。該發現于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地質學報》上。

  這具恐龍寶寶化石體長約1.7米,包括部分頭骨,完整的頸椎、背椎和掌骨,以及股骨遠端和胫骨近端。它的牙齒呈葉狀,可推測是一類植食性恐龍,食物主要是蕨類和松柏類的嫩葉。

  侏羅紀時期哪種恐龍的前肢比較小(這隻恐龍寶寶因何夭折)(2)

  恐龍幼體的頭骨化石。雲南大學博士後Claire Peyre de Fabrègues 攝

  侏羅紀時期哪種恐龍的前肢比較小(這隻恐龍寶寶因何夭折)(3)

  恐龍幼體部分骨骼化石。雲南大學博士生李洪清 攝

  “骨組織學研究表明,這隻恐龍正處于個體發育早期,我們通過與世界上其他原始蜥腳型類恐龍幼體比對,認為它大約在3歲左右。”論文作者之一、雲南大學教授畢順東說。

  為什麼恐龍寶寶的化石較少被發現?畢順東解釋,恐龍一般20歲成年,壽命大約在40歲至50歲之間,其幼體和人類兒童類似,骨骼纖細,因此在地層中不易被保存,所以學界對恐龍寶寶的形态特征和個體發育知之甚少。

  從出土情況看,“這隻恐龍寶寶可能是被洪水淹沒溺亡的。”畢順東說,它肯定在泥淖裡拼死掙紮過,但最終還是沉沒了。但也正因為這一“非正常死亡”,較為完整地保留下了它的大部分骨骼,我們才有機會去研究它。

  值得一提的是,學者通過研究還發現,該标本不屬于任何已知屬種,也許屬于某個蜥腳型類恐龍新家族。

  雲南祿豐是我國恐龍化石發現最多的地區之一,當地發現的早侏羅世恐龍也成為我國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恐龍類群。

  侏羅紀時期哪種恐龍的前肢比較小(這隻恐龍寶寶因何夭折)(4)

  在雲南祿豐恐龍化石發掘地點,研究人員正在工作。雲南大學博士生李洪清 攝

  記者:嶽冉冉

  海報設計:金地

  海報中的恐龍寶寶複原圖由雲南藝術學院王曉東繪制

  來源: 新華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