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梅州大埔縣以前和現在的對比

梅州大埔縣以前和現在的對比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5-11 20:54:43

   來源:南粵古驿道網綜合   按語:

  梅州大埔,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民風淳樸、山清水秀,作為中央紅色秘密交通線的重要站點,同樣素有“華僑之鄉”“文化之鄉”“陶瓷之鄉”“名茶之鄉”之譽,南粵古驿道網摘錄梅州大埔若幹資料,包括山川、行政區劃、陸上交通及客家山歌等,希望更加直觀鮮活地展現當地的人文風土,或可有助于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與挖掘當地的紅色文化。

  1、山川(附:泉)

  節選自1985年6月中國政協大埔縣委員會編撰的《大埔文史》第二輯之《大埔自然狀況(附示意圖)》,作者為李德禮。

  梅縣、大埔間的陰那山,是蓮花山脈的起點。它向西偏南延長三百餘公裡而盡于大亞灣頭,餘脈入海為珠江口外的島嶼。這條山脈向東延長,可和福建的戴雲山脈遙接。本縣三河、英雅、銀江、大麻、古野、洲瑞等區的山巒均屬蓮花山脈分支。楓朗的西岩山,屬鳳凰山脈的主要名山。凡雙溪、楓朗、百侯、湖寮、平原、高陂、光德、桃源各區的丘陵,屬于鳳凰山系統。在茶陽、青溪、長治、西河、岩上和大東區的諸山,其祖脈則來自福建。

  梅州大埔縣以前和現在的對比(梅州大埔若幹資料)(1)

  圖為陰那山。

  據一九七七年十月繪制的大埔縣地圖,标明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岩上的飛天馬一五五米,茶陽豐溪的黃麻崠一〇八二米,英雅的五指峰一二九七米,銀江坪上的雙髻山一〇二六米和銀窿頂一三五七米,桃源的三縣頂一〇一七米,光德的獅子石棟一一三三米和齋公崠一〇七〇米,楓朗大埔角的西岩山一二三〇米,以上共有一十一處,均分布于縣的邊緣,或為與鄰縣的交界地。

  千米高山最高的山峰要算銀窿頂,較為著名的有陰那山五指峰,飛天馬和西岩山。而湖寮的雙髻山,峰高不及千米,但位于全縣的中心地帶,古迹奇多,今已辟為旅遊勝地。一九八四年,從黃騰坑開了一條九公裡長的公路之後,汽車可以直達盤湖庵近處,引來四方遊客,所以雙髻山很有名氣。

  在大埔境内,可以說一水中分,河川如網絡,故曆史上曾以萬川稱縣名。起自三河壩的韓江是幹流。其上遊主要有汀江、梅江和梅潭河。《大埔文史》第一輯“江河略述”中已作介紹,這裡從略,現隻補充主要支流。

  大靖溪 又稱漳溪或西河。其源有二:一出平和界為漳溪;一出永定東洋為黃砂溪,在漳溪圩合流,以下南往,至大靖彎曲折向西行,在茶陽西門彙入大河。茶陽至漳溪圩可通小木船,水程四十四華裡。

  小靖溪 源自豐溪,集諸坑流至小靖後續往南行,在社聯豐有大豐坑水入注,再五裡許至茶陽彙入大河。小靖溪水流量小,大暴雨時,茶陽鎮街道常被迅猛暴漲起來的小靖溪水襲擊。小靖溪和大靖溪均在茶陽彙入大河,故有“小三河”之稱。

  銀溪 現稱銀彙,源自明山嶂,聚天門、昆侖諸潤壑,至仙人坪始通小舟。水流崎險湍急,經五十華裡而入韓江。銀溪口至龍頸凹三十華裡,可通輕捷的“銀江船”。公路運輸發展以後,銀江船的作用逐漸被汽車代替了。

  2、大埔縣人口及行政區劃

  節選自1985年9月大埔文史編輯委員會編的《大埔文史》第三輯之《大埔曆朝戶口數》《大埔區、鄉、公社行政區劃變化概況(1949-1985年)》,作者為李德禮、葉川榮。

  梅州大埔縣以前和現在的對比(梅州大埔若幹資料)(2)

  圖為大埔縣民國及新中國時期的人口普查數據。

  梅州大埔縣以前和現在的對比(梅州大埔若幹資料)(3)

  圖為大埔縣将全縣十一個區撤銷,原一百四十五個鄉、兩個鎮合并為二十四個鄉、兩個鎮。

  梅州大埔縣以前和現在的對比(梅州大埔若幹資料)(4)

  圖為廣東省大埔縣實施新縣制區鄉鎮圖。

  3、大埔縣陸上交通今昔

  節選自1985年6月中國政協大埔縣委員會編撰的《大埔文史》第二輯之《大埔縣陸上交通今昔》,作者為劉旺彬。

  大埔是一個山區縣。縣内山巒重疊,河川交錯,山地面積約占百分之九十。新中國誕生前,曆代統治階級均不重視發展公路事業。昔日,大埔道路,山川多阻,人、畜力車,皆難行駛,出門需步行,運輸靠肩挑,陸上交通十分落後。

  一九四九年解放後,在人民政府領導下,大埔縣的公路事業有了很大發展。而今,青山公路繞,河川架起橋,省道加縣道,四百公裡長,汽車拖拉機,日夜運輸忙,出門坐汽車,機車代肩挑。公路交通可謂四道八達。

  大埔縣陸上交通今昔簡介如下:

    一、民國時期的公路測設與修築

  據一九四八年《潮州府志》記載,大埔縣曾進行過公路的測設與修築,計有:

  (一)埔杭公路(又稱埔峰公路)。自茶陽經長教、洋門、花窗、虎頭沙、石上至半山入福建峰市。長二十九點二公裡。一九三〇年(民國九年)開始興築,一九三二年,僅茶陽至小靖(即大甯)七公裡曾通過汽車(二部客車、一部貨車),是聯發公經營的。後因抗日戰争爆發,汽車零件供應困難等原因而停開,公路亦告荒廢。小靖以上曾築成十六公裡路基,餘六公裡沒有興築。

  (二)埔梅公路。自茶陽至梅縣境之塔下,長十六公裡。一九四五年曾趕築成八公裡,旋又破壞,仍八公裡未築。

  (三)埔饒公路。自同仁(即湖寮)經高陂上、下漳溪,至埔饒交界之張公嶺,長約四十九公裡,全路未築成。

  (四)同黃公路。自同仁經雙坑、高道至黃坑口,長十八公裡。抗戰前築成路基,自同仁至雙坑段五公裡,橋、涵已建,但未通車。

  (五)高饒公路。自高陂經澄坑、富嶺至埔饒交界之富嶺亭入饒平縣境,長十八公裡。

  (六)埔豐公路。自埔豐(順)交界之孤山寒凹入境,經冠山、銀村至大麻,長二十一公裡。

  以上幾條路線,僅開築了一些路基雛形,橋、涵、石方基本未動,原雛形路基早已被辟為耕地,山嶺路段則已崩毀。

  二、新中國誕生後的公路建設

  解放初年,百廢俱興。為了發展工商業,溝通城鄉經濟,曆屆縣委、縣政府領導都把發展公路事業列入議事日程。一九五一年,即組織了測量隊勘測了埔峰、埔饒、埔松公路。一九五三年,制訂了全縣修築公路的五年規劃。

  一九五六年一月,大埔縣開始動工興建第一條公路——埔峰公路。采取“發動群衆,民工建勤,地方自籌,上級補助”辦法發展公路事業,在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全縣修通茶陽至福建峰市、茶陽至饒平上善二條公路,總長八十六點三二公裡。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二年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新增加銀江河口至梅縣明山、楓朗至高陂、大甯龍骨坪至溪上、高陂至上漳、茶陽至梅縣三塔、高陂至富嶺、古村至蕉葉坪、渡頭崗至貓公石八條公路,總長一百四十三點七公裡。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五年國民經濟調整時期,新增坪沙至小靖坑、下漳至九社、高陂至望江亭、溪上至豐溪林場四條公路,總長十九點四公裡。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〇年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新增北塘至岩上、百侯街至東山、漳溪至車上、雙溪至大東四條公路,總長三十六點八九公裡。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五年第四個五年計劃期間,新增湖寮至銀江河口、莒村至岩上、上漳至單竹坪三條公路,總長五十三點九六公裡。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〇年第五個五年計劃期間,新增高陂至桃源、平原三崗亭至深澗窠、岩上至橫溪、大麻至英雅四條公路,總長五十一點零七公裡。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四年,新增銀江至洲瑞公路,長十九點八公裡。到一九八四年底止,全縣公路總長四百零五點六公裡(共建公路橋九十七座,總長二千八百二十四米。其中長百米以上的大橋有汀江、北塘、楊梅田、三河壩四座)。按全縣總面積計算,每百平方公裡有公路六點一一公裡。其中:省養公路七條,總長二百二十三點二公裡;地方公路十九條,總長一百八十二點四公裡。全縣二十三個區、鎮,有二十二個已通公路,占百分之九十五點六;未通公路的古野區,公路工程亦已動工,指日可以修通。

  梅州大埔縣以前和現在的對比(梅州大埔若幹資料)(5)

  圖為大埔縣内公路。

  4、大埔縣客家山歌

  梅州大埔縣以前和現在的對比(梅州大埔若幹資料)(6)

  梅州大埔縣以前和現在的對比(梅州大埔若幹資料)(7)

  梅州大埔縣以前和現在的對比(梅州大埔若幹資料)(8)

  梅州大埔縣以前和現在的對比(梅州大埔若幹資料)(9)

  

  (文中部分來源于網絡,由南粵古驿道網補充。)

  (本文由阿瑞推薦,南粵古驿道網采編整理。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南粵古驿道網聯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