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窦性心律早搏什麼原因引起的

窦性心律早搏什麼原因引起的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8 12:52:02

窦性心律早搏什麼原因引起的(什麼是窦性心律)1

在生活中大家能都有可能有過心慌的感覺,醫學上稱為心悸:時間短的隻有1~2秒.時間長的可持續存在。各種心律失常如心房顫動、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早搏等均可引起心悸。在可能引起心悸的各種臨床情況中,早搏是最常見的情況之一。在平時的心電圖檢查中,也往往會有早搏的發現。那什麼窦性心律?什麼是早搏?早搏有什麼症狀?早搏如何診斷,需要做哪些檢查?哪些原因可以引起早搏?早搏有什麼危害?哪些早搏需要重視?早搏如何治療?等等問題都是早搏者比較關心的問題,下面就來一一介紹。

一、什麼是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早搏什麼原因引起的(什麼是窦性心律)2

正常人的心跳都是由位于心髒右心房的叫做窦房結的組織控制的。人體正常的心跳就是從窦房結這裡發出的,窦房結是心髒的“起搏點”,窦房結内有特殊的細胞,會有自動地、有節律地産生電流,電流按心髒傳導系統的傳導順序傳送到心髒的各個部位,心髒的心肌細胞按照窦房結的指令有規律地收縮和舒張,就産生了心髒的搏動,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心跳。因為我們正常的心跳是按照窦房結發出的指令有規律的進行的,所以臨床上把正常的心跳命名為:窦性心律;因此窦性心律就是正常的有規律的心跳。

窦性心律早搏什麼原因引起的(什麼是窦性心律)3

正常的窦房結具有強大的自律性,正常窦性心律,成年人的頻率應在60~100次/分,因此,當窦性心律時,心率在60次/分以下,心電圖會報告為“窦性心動過緩”;而當心率在100次/分以上時,心電圖會報告“窦性心動過速”;但有25%的健康中青年人心率為50~60次/分;有些專家建議窦性心律的正常頻率範圍改為50~90次/分;因此如果心率在50次/分以上,甚至略低于50次/分(比如48次,49次/分),沒有其他不适,也沒有其他檢查、檢測的異常,臨床可以視作正常,無需處理。而如果心率常在90~100次/分,臨床醫生可能也會認為偏快了一些,尤其是對有心髒病的患者來說。另外6歲以下的兒童心率可>100次/分,初生嬰兒則的心率可達100~150次/分,這些都屬正常。

二、什麼是早搏?

窦性心律早搏什麼原因引起的(什麼是窦性心律)4

在正常情況下,人的心髒跳動是非常勻齊的。兩次心跳之間的時間差異可能會受呼吸的影響而有輕微的變化,吸氣時心跳會快一些,而呼氣時心跳會慢一些,但是快慢的差異都不會超過0.12秒。正常狀态下窦房結的興奮性最高它所發放的電信号,可以抑制興奮性相對較低的心房、房室結和心室發放的電信号,這就是上面講的窦性心律。如果窦房結之外的心髒部位如心房、房室結或心室因某種原因導緻興奮性增強,并且控制了整個心髒的跳動,這時的心髒跳動叫異位搏動。異位搏動是在我們預期的正常搏動之前出現因此我們将其稱作早搏或期前收縮。異位電信号在心房産生的早搏稱為房性早搏;異位電信号在房室結,稱為房室結性(結性或交界區)早搏;異位電信号在心室,産生的早搏稱為室性早搏 ;

窦性心律早搏什麼原因引起的(什麼是窦性心律)5

三、早搏會有哪些臨床症狀?

有些人早搏可能沒有明顯症,一點也不難受,尤其是房性早搏;有些人早搏則有比較明顯的症狀,比如有心慌、胸悶,胸部明顯的悸動感、停跳感、心髒咚咚響的感覺,自己摸脈搏也有停跳的感覺;尤其是室性早搏更為明顯;這是由于早搏是提前發生的,而早搏後的第一個心髒跳動即心搏是在正常時間出現的正常心搏,因而早搏後的心動周期比正常心動周期長,稱為作早搏後的代償間隙。因為早搏後的代償間隙比正常的心動周期長,心室的舒張充盈也比正常心搏時增加,從而引起比正常心搏更強的心髒收縮。強烈的心髒收縮碰撞和牽拉胸壁可産生心悸和胸部不适感。如果早搏發生頻繁,還會引起心髒排血量減少,表現為血壓降低、胸悶、頭暈、乏力、眼前發黑等症狀,同時由于心悸和心前區不适而引發緊張不安和焦慮、恐懼的情緒。

窦性心律早搏什麼原因引起的(什麼是窦性心律)6

四、如何診斷早搏,需要做哪些檢查?

健康人的脈搏跳動是均勻整齊的,而早搏患者的脈搏跳動不整齊不均勻。提前發生的脈搏比較弱,後面有一個較長的間隙,好像脈搏脫落了一次,緊跟着的一次心髒搏跳動又比較強烈,患者有心髒咚咚響的感覺。當心慌、胸悶懷疑有早搏時,診斷早搏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做心電圖檢查。如果不是頻繁發生的早搏,患者做常規心電圖有可能記錄不到早搏,因為常規心電圖隻記錄30秒左右的心電圖;這時可以讓患者做一-次24小時動态心電圖檢查(又稱為Holter檢查)。24小時心動态電圖,可以觀察早搏的數量、頻率、早搏的類型(房性、交界區性或室性),早搏與活動、情緒和睡眠的關系等,以了解早搏的特點、規律、性質,可能的誘因等等;以及有沒有同時合并其他心律失常如心房顫動、心動過速和傳導阻滞等。

當發現早搏之後,患者還要關注有無潛在的心髒病和其他潛在的引起早搏的原因。除了心電圖外.,必要時還應根據醫生的建議做其他相應的檢查

1、超聲心動圖:可以明确患者心髒結構、大小是否正常,心髒的功能有無異常,對于分析早搏的病因和預後評估很有幫助。

2、活動平闆運動試驗: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計算出具體的運動量,讓患者在平闆儀上運動,觀察運動過程中的心電圖情況,觀察是否有早搏發生,以此判斷早搏與運動的關系。一般來說,運動中出現早搏,或運動中早搏增加,病理性意義比較大;如果運動中早搏減少,則危害性較小,病理性意義小。

3、甲狀腺功能檢查:包括甲狀腺同位素掃描、甲狀腺B超、抽血化驗甲狀腺功能5項檢查(T3\T4\TSH\FT3\FT4)等,因為有些早搏與甲狀腺疾病有關;

4、血生化檢查:主要是心肌酶譜的檢查,觀察是否有心肌的損傷,如果心肌酶譜異常,則有較大的臨床意義,常提示早搏為病理性的。

5、電解質的檢查:水電解質紊亂,尤其是鉀離子的升高或降低都會引起早搏等心律失常

五、早搏的原因及分類。

1、按異位節律點發出的部位:可分為三種: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

2、按早搏的原因又可分為:生理性(功能性)早搏和病理性(器質性)兩大類

1)生理性(功能性)早搏:是指經多方面檢查排除了心髒器質性疾病及其他相關疾病,這種早搏對身體影響不大,預後良好。功能性早搏是由于:過度勞累、激動、失眠、熬夜、過度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變化引起的,暴飲暴食、飽餐.、吸煙、酗酒、喝濃茶、咖啡、寒冷刺激、劇烈運動等等刺激也會引起心髒興奮性增高而出現早搏.

2)病理性早搏是:指由于某些疾病引起心髒的傳導系統出現障礙。

引起病理性早搏的原因有很多:①各種器質性心髒病,如心力衰竭、高血壓性心髒病、瓣膜性心髒病、先天性心髒病、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均可以引起早搏:②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低:③低鉀等電解質紊亂;④發熱性疾病;⑤全身感染性疾病;⑥交感神經興奮性疾病(焦慮症、恐懼症等)等;

在青少年中,常見的有病毒性心肌炎、風濕性心髒病、先天性心髒病等;在中老年中,常見于冠心病、高血壓心髒病、肺心病等。

六、早搏有什麼危害?

早搏是心律失常的一種,大數據統計顯示,心律失常的猝死率比正常人高5~6倍。

1、一般而言,每分鐘少于5次的偶發早搏,或24小時動态心電圖早搏總數在400次以下者,這些早搏對心髒血流動力學(比如血壓、心排血量等)沒有太大的影響,對健康也幾乎沒有影響,隻是有時會引起患者緊張、焦慮,其實可以不必在意,也無需進行治療;這種早搏可以認為是生理性的早搏。

2、對于頻發的早搏特别是惡性早搏,就必須積極檢查和治療了;因為非常頻發的早搏會有以下的危害:①患者可能會産生明顯的臨床症狀,同時也會有明顯的緊張、焦慮症狀。②有些頻發的房性早搏可能是房性心動過速或心房顫動的前兆;也有些頻發的室性早搏會誘發室性心動過速,甚至誘發緻命的心室顫動,③非常頻發的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可能會引起心房或心室擴大。也就是說頻發“房早”、“室早”是嚴重心髒病的前奏,一定要引起重視,尤其是頻發的“室早”。

窦性心律早搏什麼原因引起的(什麼是窦性心律)7

七、什麼樣的早搏一定要重視?

心髒早搏是體檢中常見的心律失常症狀之一,很多人,包括健康受檢者都曾有過早搏的經曆,生理性早搏确實并沒有什麼大礙,很多患者也因此對早搏并不重視,但是有些早搏卻很嚴重,提示我們的生命正受到嚴重的威脅。那什麼樣的早搏一定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呢?

1、對于有高血壓病、糖尿病、甲亢、高脂血症、肺部疾病或既往有心髒病史的患者出現的早搏要重視,尤其是心電圖提示頻發早搏,或伴多導聯ST~T改變、T波改變以及異常Q

波等,需更加重視,一定要及時進一步檢查,以免病情加重、危及生命。

2、是長期服用藥物者(如地高辛等洋地黃類強心藥物)出現早搏,需要重視,以預防藥物中毒。

3、是食欲差、營養不良、嘔吐、腹瀉等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出現早搏要重視,預防低鉀血症等電解質紊亂的發生。

4、運動過程中或心率加快時出現的早搏,患心髒疾病的可能性增大,需要重視。

5、生理性早搏,如過度勞累、精神緊張、情緒波動、過量飲酒、飲濃茶、飲咖啡、暴

飲暴食等誘發的早搏,一般危害較小,在消除誘因後早搏多能自行消失,如果誘因消除之後早搏仍然存在,或同時伴有心悸、頭暈或胸悶、胸痛等自覺症狀明顯時,也需要重視,應及時做進一步檢查。

總之,當首次出現早搏時,我們既不必過于緊張、擔心,同時也不能疏忽大意,一定要分清并查明原因,在醫師指導下選擇最佳的處理方法。

窦性心律早搏什麼原因引起的(什麼是窦性心律)8

八、早搏如何預防和治療?

1、早搏的一般處理原則:

1).保持合理飲食:應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戒煙、戒酒。

2).保持生活規律:勞逸适度,動靜結合;勿過累,勿緊張;要預防寒冷,也要防止高溫、預防中暑。

3).保持心理平衡:保持良好心态,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生氣、發怒等不良精神刺激,。

4).适當運動:适當參加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和鍛煉。

5).對病理性早搏應及時到醫院進一步檢查與治療。由原發的器質性心髒疾病引起的早搏,要積極治療原發疾病。治療中一定要遵照醫囑用藥,不要擅自增減藥量。

2、對生理性早搏:大多為一過性的偶發早搏,沒有什麼危害可能與勞累、飲酒、精神緊張、飽餐及飲用含咖啡因飲料等因素有關,經過休息及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就可能消失,不必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充足的睡眠、放松心情、避免飽餐.戒酒及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濃茶、咖啡、可樂)等.對減少和消除早搏會有幫助。

3、對病理性早搏:一般頻繁發生的早搏,應當請心血管病專科醫生診治,并做進一步的檢查,看看是否有潛在的器質性心髒病。如果有器質性心髒病,則應針對心髒病本身進行治療;如果是其他疾病所緻也應治療原發疾病。

例如:1)、高血壓患者應該積極治療高血壓,沒有禁忌應該優先使用β受體阻滞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2)、心力衰竭患者應進行規範的心衰治療以改善心功能;3)、冠心病患者應進行規範的抗缺血藥物治療,對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顯示冠狀動脈嚴重狹窄的患者應進行介入治療(冠脈支架)或外科手術治療(冠脈搭橋手術).以改善心肌缺血情況;4)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應進行抗甲狀腺治療;5)、發熱、全身感染及電解質紊亂等引起的早搏也應針對原發病進行積極的治療。

4、早搏的藥物治療:如果早搏很頻繁,或患者症狀很明顯,或患者精神壓力很大,産生了不能自我調控的緊張、焦慮,甚至恐懼則應針對早搏本身進行适當的藥物治療,必要的時候可以配合抗焦慮治療。

1)使用β受體阻滞劑:β受體阻滞劑可通過阻滞交感神經的β受體降低心肌的興奮性,可以減少和控制早搏的發生。β受體阻滞劑對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引起的早搏有較好的療效。它可以改善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症狀,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狀。對于心衰患者,它還可以改善心功能,減少由于心律失常引起的猝死。對于快心室率心房顫動的患者,它是減慢心室率的首選藥物(當然是在沒有禁忌症的情況下)。所以,無論是房性早搏還是室性早搏,隻要是心室率較快的患者.首選β受體阻滞劑。常用的β受體阻滞劑有酒石酸美托洛爾、琥珀酸美托洛爾、富馬酸比索洛爾、鹽酸阿替洛爾、卡維地洛等等。β受體阻滞劑主要的副作用是抑制心肌收縮力和心肌傳導,因此心率<50次/分的患者和有心髒傳導阻滞的患者禁用。β受體阻滞劑抑制心肌收縮的作用可能會加重心衰症狀,但是如果使用得當,又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衰症狀和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特别是可以減少因心律失常引起的心髒猝死,因此必須在醫生指導在心衰的穩定期開始使用,并且需要從小劑量開始緩慢增加劑量至目标劑量或最大耐受劑量。在心衰患者,β受體阻滞劑因可長期獲益,所以可以長期使用。

.2)普羅帕酮(心律平):普羅帕酮是廣譜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對房性和室性早搏都有

效,常用劑量為100 ~ 300毫克,每日3次。可以短時間使用以改善症狀。

3)、美西律(慢心率):僅對室性早搏有效.對房性早搏無效。美西律的常用劑量為100 ~ 200毫克,每日3次;可以短時間選用。

普羅帕酮、美西律等藥物雖然可以減少早搏,但是不能改善患者的預後,且都有較多的副作用,這些藥治療早搏的同時也能夠導緻心髒發生心律失常,這叫作“抗心律失常藥的至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必須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而且僅作為改善症狀短期使用,不能長期使用。

4)胺碘酮也是一種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對各種快速性心律失常都有一定療效。其常用劑量為0.2克,每日3次:1周後改為0.2克,每日1~2次。主要副作用有誘發甲狀腺功能亢進、肺纖維化、角膜碘沉積等。因此目前僅作為一些緻命性心律失常用藥.

5、早搏的射頻消融治療

頻繁的房性早搏可能是房性心動過速或心房顫動的前兆。頻繁的室性早搏也可能是室性心動過速的前兆。此外長期頻繁的房性或室性早搏可能引起心房或心室擴大,并損害心功

能。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好,可以考慮進行射頻消融治療或中醫藥治療。

偶爾有個早搏不需要治,頻發早搏還是需要治。

頻發的早搏往往伴随着胸悶心慌,同時伴有焦慮抑郁,不僅嚴重影響生活而且還增加心髒猝死的風險,因此必須加以重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