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恭達
我們是否已經或正在失去傳統牌匾文化的記憶?
回答可能有兩種,一種是肯定的,另一種是否定的。
否定者的理由是:我們已處于人類生活的新時代,這大數據的空間,經濟全球化的融合已沖撞并徹底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形态。滿目的商品廣告,滿城的牌匾林立,匾額不得不變呀!是的,我們這一代人是由貧困走向小康,社會變遷最大、生存情境更叠最為顯著的一代人。不是嗎?在傳統牌匾文化的影子下,我們曾經受過勞苦,挨過饑餓,經過彷徨,有過理想又有多次失望……也就這短短的幾十年間,從豐富多彩的網絡視頻到曠世缥缈的虛無網遊,這一切,已替代了漂洋過海的環球旅行。人們的人生經曆似乎已超越了千年,生活品質似乎已超過了無數代!然而我們在如此充塞滿足感的同時,是否會認認真真地思考:我們現在的生活裡到底缺什麼?這不是一個僞命題,是實實在在、時時刻刻撞擊我們幾代人心靈的“世紀之問”!
言恭達題惜抱軒
當下文化(包括牌匾文化)的生态危機,讓富了起來的中華同胞們不斷産生心靈的空虛與思想的蒼白!
我們習慣于對遠方的事說“偉大”,但如何“秉持正直與無私,腳踏實地地去推動”遠方“夢”的實現?美國小說《根》對民族文化根系的尋找與自覺思考,正是呼喚我們以一個“行動着的知識分子”去助推與播種!
曾多少次要求我們将傳統中華文化作為戰略性資源來看待。他曾在政協會上提出“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他說到“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這是黨中央從中華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角度看待傳統文化,從國家戰略資源的高度承繼優秀傳統文化,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的深度創新來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從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言恭達題天開文運
牌匾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其知識不可不知,其魅力不可不語,其精髓不可不察。它讓代代中國人明得失、鑒是非、知興替、辨善惡,啟示人們的人文修為與德性素養。
今天我們在這裡讨論中華牌匾文化的興衰與現狀,旨在察古鑒今,溫故知新,繼往開來,見微知著。
是的,環顧四周,在當下繁華的物質生活充塞下,每個人都在研究“如何活法”。當你享受着現代文明的物态優越時,蓦然回首,那些被當代人遺棄的優質的“非遺文化”(包括牌匾文化)其光芒往往會震撼我們浮躁的心靈,我們真的會發問:高貴的靈魂到底安頓在哪裡?
言恭達題魁星閣
我們常說:文化是空間,文明是時間。一個時代的文明,不是單靠物質财富堆壘而成的。而文化的最終代表——時代人文精神,是一個民族千年不衰的支撐!而人文精神的時代彰顯,絕不是空洞的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是依托着每個時代民族的生活方式而代代承繼與發展。它的根系在民間,發芽在生活。中華文明是“和合文明”,和合是中庸,是包容、是友善、是合作!和合是中華人文精神的精髓與首要價值,是“天下同歸而殊途,一緻而百慮”。和合文化以其博大的精神内涵,喚起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與安頓感,成為代代相傳的東方文明基因。它是我們今天建設小康社會的核心理念,也是世界各種文明交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效載體。中國人典型的生活方式是禮樂生活,我們将藝術文化寄予一個民族更多的生命情調。這種民族禮樂生命方式的建立則依賴于不同時代中華民族各種形式與層面的人文教化與社會審美活動,形成長期的民族集體意識的文化記憶。這裡就包含牌匾文化所彰顯的不可否認的社會功能。
言恭達題龍門
兩千年前已開始流行的中華牌匾文化集中表現了中華民族追求的禮樂生活的審美理念與價值指向。匾文化的推廣與傳播、流行與仿制,為社會安定與發展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匾文化通過傳統國學精髓警句的選擇,以端莊謹嚴的精美書法、各具特色的精良材質、匠心獨造的精湛制作、合時合宜的懸挂布局,在不同時代和睦社會氛圍、協調人際關系、教化全民公德、表彰優良風尚、引領時代先聲等,其特殊的社會功能顯現出強化傳統文化的教化、引領與啟迪。
言恭達題還我河山
這種和諧社會人際關系的匾額,還在民間根據禮節規範和風俗良習,廣泛地通過上下獎贈、賀禮以及互勉自策等方式,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道德規範的群體意識深深紮根于民間,還原于生活。它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儒、道互補精神。不管城市還是鄉村,不管風景名勝地還是私家園林,不管社區集散所還是家庭休憩間,牌匾文化的光影到處可見。人際和諧、鄉規裡約、友鄰禮讓、祈福太平的場景,都生生印嵌于匾文化的群體訴求中。
人文初祖
正如南北朝著名書家羊欣《筆陣圖》中曾載題書匾額一事。他說:“為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題其額,觀者如流。”可見曆代制匾、用匾、展匾的隆重與講究。由此可證,匾額文化講究的不僅是形式與材料,更是内容的意境與文采、書法的端嚴與穩實。這種氣象,深刻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與審美精神。它曾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道義擔當!無論是嶽王廟的“還我河山”,還是林則徐自室懸挂的“制怒”;不管是黃帝陵的“人文初祖”,還是各地州府縣衙的“明鏡高懸”,都是曆史文脈與匠心的交響,筆墨精神與誡言律語的醒世。
明鏡高懸
随着傳統文化的複蘇與推廣,當下傳統牌匾文化逐步以時代新的樣式與内涵呈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不論是名勝旅遊區,還是城市市民廣場;不論是書院文創,還是社區家室,匾額文化的點綴正在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中。但如何正确制匾、用匾是一門值得好好研究的當代文化藝術學。必須指出的是,市場經濟籠罩下的商埠店招,如何既彰顯時代特色,又保留傳統特質?目前好多店招從起名到書寫,從形制設計到随類賦彩,材質的光怪、裝飾的格調,都透析出今天牌匾文化中存在的通病。我以為主要有“四化”:一是洋化,二是俗化(粗放、怪誕),三是媚化(裝飾媚俗),四是草化(不寫正體寫草體),這不能不引起各級相關部門和人士的重視。因為它牽涉到一個時代民族文化基因的斷裂與異化,也映襯出一個時代人文精神的失落與淡化。必須明白,一個蓬勃向上的豐裕厚重的文明社會,它所呈現的時代人文精神會直接影響并傳遞到每個人的血管裡,而不能讓大衆在社會物态競争的消耗中磨滅人性的光芒,去追求表面的“繁榮”……
言恭達題芥子園
從傳統生活方式向現代生活方式的轉型,我們需要接納并更新傳統儒家學說關于人的文化生命的告誡,使其在今天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延續生長并具生命的活力,從而促進全民現代生活方式的構建。今天,我們更需要人文教化的深入、文化生态的淨化、社會秩序的重組與改革制度的創新,也需要社會牌匾文化内質的淨化與時代的創造,讓全民在今天新時代真正感受到生活美學的優質享受。
言恭達題愚園
言恭達題資政堂
言恭達題言子舊宅
言恭達
作者簡介
言恭達 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六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副主席兼高等書法教育分會會長。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兼職教授,東南大學中國書法研究院院長,北京語言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國青銅器博物院顧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