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陝西黃河邊的縣

陝西黃河邊的縣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16:14:42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省會古都西安。陝西省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此基礎上,截至2018年底,陝西省下轄10個設區市,含30個市轄區、72個縣、5個縣級市。其中,就宜君縣來說,人口僅9萬,隸屬于地級銅川市,也即為陝西省人口最少的縣之一。但是,宜君縣的曆史卻非常悠久,根據史料記載,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罷護軍,始置宜君縣,屬雍州北地郡。因縣西川有宜君水(今陝西銅川沮河),故名。由此,對于宜君縣來說,于南北朝時期建縣,屬于因為一條河而得名的情況。

陝西黃河邊的縣(陝西省一個縣人口僅9萬)1

首先,宜君縣,隸屬于陝西省銅川市。在地理位置上,宜君縣位于陝北南緣,東瀕洛河,與洛川縣為界,南靠白水和銅川郊區,西面北面和延安市黃陵縣毗連。介于東經108°54′37″—109°28′46″,北緯35°07′34"—35°34′58"之間,東西長51.9千米,南北寬50.3千米,總面積1501平方千米。宜君縣北去黃陵縣33千米,延安市204千米;南去銅川市45千米,省會西安市173千米。就宜君縣的曆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晉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魏趙韓三家分晉,今陝西省宜君縣一帶先屬魏國,後成為秦國的疆域。

陝西黃河邊的縣(陝西省一個縣人口僅9萬)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銅川市宜君縣一帶屬内史。西漢景帝二年(前155年),該地區屬左馮翊縣。三國這一曆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宜君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在三國時期,曹魏在該地區設立泥陽縣,屬北地郡。西晉因之。東晉苻秦永興二年(358年),幹故城設宜君護軍。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罷護軍,正式設立宜君縣,屬雍州北地郡。因縣西川有宜君水(今陝西銅川沮河),故名。由此,對于宜君縣來說,于南北朝時期建縣,屬于因為一條河而得名的情況。

陝西黃河邊的縣(陝西省一個縣人口僅9萬)3

永安元年(528年),分北地郡設立宜君郡,宜君縣屬之,兼設郡治。不久之後,北魏又分故泥陽地設立置石保縣(今宜君縣西部,縣東部原區屬中部縣),隸東秦州(孝昌二年改名北華州)中部郡。公元583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撤宜君郡,并石保縣入宜君縣,屬京兆郡。公元618年,也即唐朝建立後,宜君縣隸宜州。貞觀十七年(643年),撤宜州廢宜君縣。貞觀二十年(646年),再次設立宜君縣,屬雍州。五代十國時期,宜君縣屬延安府坊州。北宋時期,宜君縣隸永興路坊州。

陝西黃河邊的縣(陝西省一個縣人口僅9萬)4

最後,南宋時期,改永興路為鄜延路,宜君縣屬鄜延路坊州。元朝建立後,鄜延路改為延安路,宜君縣屬坊州。明朝和清朝初期,宜君縣屬延安府鄜州。雍正四年(1726年),鄜州直隸于陝西省,宜君縣随屬之。到了1913年,宜君縣屬榆林道。1928年,宜君縣直屬于陝西省。1958年12月,宜君與黃陵合并為黃陵縣。1961年9月,恢複宜君縣這一建制。1983年9月,宜君縣劃歸銅川市轄地。截至2018年底,宜君縣總面積達1531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9萬人,也即為陝西省人口最少的縣之一。

文/情懷曆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