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下學校的課程與教學改革?課程改革是應對教育全球化的重要舉措,也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國基礎教育正從“知識本位”時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标就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核心素養下學校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課程改革是應對教育全球化的重要舉措,也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國基礎教育正從“知識本位”時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标就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北京實驗學校是海澱區唯一集幼小初高于一體、十五年一貫制的公立示範學校。近八年來,在教育家型校長曾軍良的引領下,學校全體師生協同創新,以“魅力教育”為特色,積極推進魅力課程的研究與實踐,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與幸福發展奠基。
育人目标:指向學生終身發展。學校以“魅力教育”為特色,全面落實教育部有關課程改革的文件精神,以課程與課題研究為載體,基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整體構建十五年一貫制的魅力課程體系,建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課程銜接機制,探索“直通車”育人模式,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為每一位學生的成才奠基。
多元課程: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學校依托十五年一貫制的辦學優勢,立足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整合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開設基礎課程、拓展課程、探究課程、融通課程、綜合實踐課程、國際課程、特色課程等多元課程類型,豐富基于雲平台的網上選修課程,形成優質多元、開放共享、個性選擇、分類分層的十五年一體化魅力課程體系,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實踐調研能力、難題解決能力、讨論溝通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課程供給:滿足學生個性需求。學校堅持以學生個性需求與發展為中心,豐富課程供給,給學生更多樣的“營養”。從以“教”為出發點轉向以“學”為出發點,圍繞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構建課程體系;探索以經濟、文化、科學、生活等領域的專題為内容設計課程或課程群,使學生在實際生活情景中學習,提升核心素養;推進跨校選修平台的建設,豐富課程供給模式,給予學生更多課程選擇,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學科融合: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靈魂是創造力的發掘和培養。學校開展課程創新實驗,關注跨學科綜合學習,打破學科界限,融通各學科知識,貫通價值觀、思維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強化立德樹人觀念,更新質量觀,着眼教師課程設計、課程整合、綜合課程建設能力的提升;提倡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究實踐,培養學生聯系生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造就跨學科、跨領域的人才。
魅力課堂:激發學生學習活力。針對我國基礎教育高效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基于對青少年成長問題的系統研究,學校提出了“魅力課堂”的概念,并經過大量的實踐總結出了魅力課堂“三原則”“四歸還”“五講”“六特别”“八追求”“八策略”“十要求”。探讨“激發學習活力”的辦法,深究“增強教學魅力”的策略,提高學生的學力,推動學生思維的發展、靈性的生長,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激發學習的活力,培育學習的激情,激活生命成長的動力,這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增強教學魅力,提升教師品位,提高學科興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實現學科育人,這是課堂教學的目标。魅力課堂是“引力場”“思維場”“情感場”,學校緻力辦最适合學生發展的教育,形成“溫暖、思考、 美麗、開放”的魅力課堂文化。
全員科研:促進教師快速成長。學校遵循課程與科研相結合的原則,彰顯課程科研特色,提升學校文化品位,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打造課程科研聯合體,将課程科研處建成由特級教師、一線教科研骨幹組成,融管理智囊、科研實體、科研管理功能為一體的課程科研聯合體,為教師的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切實發揮重點課題的引領作用,形成全員科研、全面科研的局面,所有教師都參與校本課題或區市級以上課題研究;與區、市、全國科研管理部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依托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教育理論優勢,建立教師與專家學者溝通的平台,建構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理論,促進學校發展;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科研制度,以課例 為載體、以備課組為單位,開展教學型科研活動,以課題為載體、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研究型科研活動,以讀書為載體、以讀書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型科研活動。
課程評價:關注學生全面素養。學校緻力培養學生的全面素養,将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的生成作為考核學生的重要指标。幼兒園階段,主要考查學生好奇心的開發程度;小學階段,主要考查學生創新意識、良好習慣的養成程度;初中階段,主要考查學生問題意識、理性思維與創新思維的形成程度;高中階段,主要考查學生邏輯思維、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程度。
社會實踐: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學校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要求各學科用于開設實踐活動的學時不低于總學時的10%,綜合培養學生的人文、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實踐與創新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确的勞動價值觀,促進知識、能力轉化為素養并實現全面提升。
深度體驗:傳承傳統文化價值。學校組織專家力量,依據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發掘傳統文化精髓,研發傳統文化誦讀和研讀校本教材;開展傳統文化課程、教材走進校園的實踐研究,通過對傳統文化課堂教學模式、傳統文化與學科教學的有機融合的研究,使學習内容切實落實到課堂上;結合校情,依托各種活動,引導學生縱深感受、體驗和傳承傳統文化價值,讓國學更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
全納發展:創新魅力課程模式。“抱團發展”的共同體研究,是現代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式。學校創建“魅力教育研究共同體”,借鑒集團總校已有的研究經驗,形成高端引領、示範帶動、多級聯動、資源共享、優質發展的十五年一體化魅力課程新模式,助推集團學校均衡、優質、全納、可持續發展。
(作者系北京實驗學校教育集團科研副校長,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刊于《教育家》雜志2019年8月刊 總第186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