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北國防務走訪了俄羅斯以北110公裡的杜布納市。該市是俄羅斯一座重要的科學城,擁有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彩虹”機械設計局等衆多頂級科研院所,它們也成了這座小城的符号。
2016年6月,為慶祝建城69周年,該城市成立了一座巡航導彈曆史博物館。博物館内所有展品均由“彩虹”設計局贊助,該局在導彈界可謂大名鼎鼎,研制的大量反艦導彈、對陸攻擊導彈、反潛導彈在冷戰時期都讓美國頭疼不已。
北國防務特意探訪了該博物館,博物館面積不大,但室内、室外展出的都是處理過的真家夥,而且開放程度,還是非常具有視覺沖擊力和觀看價值的。今明兩天,北國防務就分别帶大家感受一下室内和室外展區。今天,我們先來看室外展
區。
△我們先來看P-270艦對艦導彈(北約代号:SS-N-22),這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馬斯基特”導彈,我國随“現代”級驅逐艦引進了該導彈。為了提升攻擊威力,采用先進的火箭整合沖壓發動機将速度提升到2.3馬赫。高速不但壓縮了艦艇防空系統的反應時間,也提高導彈的破壞力,蘇聯估計隻要1到2枚就可以擊沉3000噸左右的護衛艦,最多2枚就可以擊沉2萬噸級的運輸艦。
由于該彈是蘇聯最早外銷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在市場推出時造成西方不小震撼。中國在上世紀末引進“現代”級驅逐艦後,該導彈一度被神化為“航母殺手”,不過該導彈90千米的射程實在不足以突破航母戰鬥群400千米以上的防護圈。
該導彈主要是給驅逐艦與導彈快艇等二三線艦艇攻擊敵方護衛艦隊或補給艦隊用,蘇聯主力艦艇配備的反航母導彈還是P-500與P-700等重型反艦導彈。
△為了從中小型艦艇發射,P-270的設計重點是要提升速度但又不要增加太多重量(雖然重量已接近P-15的2倍),因此它摒棄蘇聯超音速反艦導彈慣用的渦噴發動機或液态燃料火箭動力,改用火箭沖壓發動機。
這種發動機利用沖壓原理,在超音速可吸氣燃燒,而不需要火箭的氧化劑,但由于沖壓作用僅發生于超音速,仍需要一具火箭發動機将導彈加速到有效速度。圖中可看到P-270的錐形進氣孔,由于導彈的巡航速度單一,不需太大變化,因此進氣孔直接根據設定速度設計進氣錐與斜闆角度來産生斜震波,不需要調整進氣錐位置。
△上世紀60年代,美國決定開發SRAM短程攻擊導彈來取代AGM-28巡航導彈,後者雖然射程遠上許多,但B-52一次隻能攜帶2枚,而前者可用旋轉式彈架挂滿8枚,使B-52可挂20枚,而B-1B更可挂滿24枚,以小型核彈頭來清除沿路的防空導彈或機場。
蘇聯在1974年也決定要 “彩虹”設計局發展類似的武器Kh-15,導彈采用兩級推力固态火箭可加速到5馬赫。導彈以拋物線彈道可打到200千米遠,這就是俗稱的“空射彈道導彈”。
△Kh-15原先規劃的載機是圖-95與圖-160兩種戰略轟炸機,以及圖-22M3中型轟炸機,但在計劃優先級的排擠下,圖-160僅整合了Kh-55戰略巡航導彈而來不及整合Kh-15。對圖-22M3而言,Kh-15導彈雖然射程比原先配備的Kh-22來得短,但利用内載旋轉彈架可一次挂載6枚,兩倍于僅能挂載3枚的Kh-22導彈。不同于美國的SRAM僅發展攻擊固定目标的慣性導引版本,Kh-15也發展了反雷達用的Kh-15P與反艦用的Kh-15S,但後者似乎沒有服役。
△Kh-15導彈在宣傳時常強調其5馬赫的極速讓對手無法防禦,但實際上固态火箭發動機的燃燒時間很多,其極速僅發生在火箭剛燃燒完以及拋物線落下的瞬間,并無法全程維持速度。
不過, “彩虹”設計局仍為此開發三層式複合蒙皮來抵抗高溫。Kh-15作為“空射彈道導彈”,其高聳的彈道會到達40千米以上的大氣層頂端,由于該處的空氣密度太低使尾翼無法作用,在尾翼根部具有三管一組的小型推力控制系統,利用燃料産生的氣體來控制彈身姿态。
△另一個角度看博物館的室外展區,“彩虹”設計局的中重型導彈還缺少KSR-2、KSR-5與Kh-22液燃火箭推進的空射反艦導彈,以及起家的“彗星”渦噴推進導彈,從這排曆史可看出蘇聯導彈一直朝速度更快與射程更遠的方向發展。美國早期導彈也是如此發展,但後來發現這個方向必須建造更大的平台來搭載,衍生的成本太高,便逐漸犧牲速度來換取較小的彈體,以整合到更多機種或艦種上,這種思維也逐漸影響現代的俄羅斯武器設計者。
△P-15艦對艦導彈堪稱現代反艦導彈的鼻祖,它的外型衍生自“彗星”,但改用較小展弦比的彈翼與液态燃料火箭發動機。其設計是取代射程短且速度慢的反艦魚雷,使魚雷快艇升級成為導彈快艇,具有對抗現代艦隊的能力。
第一種配備的艦艇是183R型導彈艇,具有2個發射裝置,以及火控雷達和光學瞄準器。由于P-15導彈采用發射後不管的主動雷達導引,發射艇僅需在發射前瞄準即可,射後可盡速脫離戰場。1967年的六日戰争中,埃及導彈快艇用P-15導彈擊沉以色列的“埃拉特”号驅逐艦,成為史上首個反艦導彈實戰記錄,刺激了各國進行反艦導彈的發展。
△K-10空對艦導彈也是衍生自“彗星”,但為了達到超音速,米格設計局将米格-19超音速飛機的加力渦噴發動機拿來用,外型也重新設計成55度折疊彈翼與細長彈體構成的外型,可開加力加速到速度2020千米/小時,接近“彗星”的2倍。其雖然具有主動雷達導引頭,但缺少現代慣性導航系統,因此發射後需以圖-16載機的雷達波束照射艦船,導彈以乘波方式維持目标方向。又因為彈體太大,一架圖-16僅能挂載1枚,一次需要出動1個團以上的圖-16才有足夠的導彈可以飽和攻擊美國艦隊。(文/FLAK)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