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造反,随後揮師南下,最後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建文帝朱允文一敗塗地。
當朱棣來到熊熊燃燒的宮殿時,僅救出了一具屍體,奈何已被燒焦無法辨别是否是建文帝。但朱棣卻十分肯定地對外宣布“朱允文燒死”的消息,最後在“萬般無奈之下”,朱棣登基稱帝。

但朱允文到底是生還是死,成了朱棣心中的一樁大事!也隻有朱棣自己知道,朱允文生死不知......
那麼建文帝到底去哪了呢?關于這一點,衆說紛纭,已經成了曆史上的一個未解之謎。

而朱棣之所以說那具屍體就是建文帝,更多是為了鞏固人心。而在他心中一直認為建文帝在城破之時,從密道逃脫了。
這裡就要提到一個人,胡灐。他是朱棣的大臣,主要工作就是尋找張三豐。但是大多數人都認為胡灐是在找建文帝的下落。
甚至還有人說,朱棣6次派鄭和下西洋,目的就是為了尋找建文帝。
《明史·鄭和傳》記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蹤迹,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也證明了鄭和下西洋,有尋訪建文帝和開展外交的雙重作用。
所以,關于建文帝的下落有很多版本,比如流亡海外、出家為僧......
今天我們重點來介紹一下“出家為僧”的由來和依據。
在這個說法中,為建文帝提供庇護的不是别人,正是助力朱棣登基的謀士道衍和尚姚廣孝!!
古代民間,想要隐姓埋名藏匿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建文帝藏在深山的可能性最大。但畢竟養尊處優多年,建文帝要想生存下去也不容易!
所以,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出家為僧,姚廣孝便是這關鍵環節!

姚廣孝身為出家人,參與皇家事情不太應該。所以,姚廣孝很有可能對朱允文心生愧意,因此在建文帝逃脫後,收留了他。
而且,建文帝出家的地點就是東明寺!
相傳,東明寺的大雄寶殿内有朱允文的塑像,柱子上還有一副對聯:
僧為帝,帝亦為僧,一再傳,衣缽相授,留偈而化;
叔負侄,侄不負叔,三百載,江山依舊,到老皆空。
此外,到了朱棣的重孫子明英宗朱祁鎮在位時,居然還有僧人自稱建文帝,被當地知府抓住送到了朝廷,由此可知建文帝出家為僧的說法占據主流。

不管那種說法,都說明大家都認為建文帝并沒有被燒死,而是逃走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