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令·拟古決絕詞·柬友
納蘭性德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骊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公子那時〗
納蘭性德是清朝前期三大著名詞人之一,出生于1655年1月19日,病逝于1685年7月1日,是康熙權臣納蘭明珠的大兒子。
在三百多年後的今天,納蘭性德依舊擁有數以萬計的追随者,年輕人親切地稱他為公子,仿佛他的生命依然鮮活于世。
南唐李後主、南宋李清照是被納蘭尊為師長級的詞人,因此決定了他的婉約派詞風。
納蘭是康熙駕前一品帶刀侍衛,文武兼修。可是,在孔武的外表下卻隐藏着一懷悲天憫人之情,這懷情緒通過一首首小詞,一直抓着讀者的心。
決絕詞是以男女分手為背景創作的詞,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态與之決絕。
拟古絕決詞是納蘭性德早期作品,意為模拟古決絕詞的格式或内容所做。
〖讀後淺解〗
柬友:給友人的書信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開宗明義,直入主題。引用了漢朝班婕妤的典故,通過男女之間的情感變遷,交代了作者渴望一份長久情愛的心理。人與人之間如果都能像初戀那樣該多好,如果那樣,秋扇被天氣變而冷落的下場就不會在愛人之間出現了。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引用了南朝謝朓“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見”的詩句,描述了愛情由濃轉淡,開始互相指責的情景。我說是你變了心,你卻說是我先變心的。
骊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借用了唐明皇與楊玉環的愛情典故。七夕的誓言猶在耳,楊玉環已經被處死馬嵬坡。明皇此後于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化用晚唐李商隐《馬嵬》詩中“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的詩意,繼續說唐明皇和楊玉環的故事。怎能比上那個薄幸錦衣的唐明皇呢,他們畢竟還有過比翼連枝的心願啊!
一首小詞句句用典,情真意切,足以顯現出納蘭性德深厚的文學功底,透露出他對友情、愛情的專一,讓人從中讀出痛的感覺。如果今人都能用傳統文化陶冶情操,做長情之人,杭州來女士的案件或許就不會發生了。
〖略說詞牌〗
詞牌是填詞所用的曲調,也是詞的格式名稱,如木蘭花令。
大凡填詞均以詞牌為定式,詞牌後邊可以添加詞題,也可以不加。納蘭的這首小詞标注了“拟古決絕詞·柬友”交代了詞作的方向,是寫給友人顧貞觀的書信。
詞以婉約為正宗,它的特點就是“其文小,其質輕,其徑狹,其意隐”。
婉約詞多以女性化的口吻,寫兩性之間的情感寄托,所要表達的意思均隐藏在情感深處,通過讀詞人的理解,達到說理的效果
〖木蘭花令〗
《木蘭花令》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七字八句者為《玉樓春》體,所不同的是,《玉樓春》入大石調,而《木蘭花令》入仙呂調,可見二者之間在情感運用上還是存在區别的。
仙呂宮所表達的意境突出了清新綿邈的特點,而大石調則風流蘊藉,兩者的樂曲在風格和情感表達上稍有差别。
從直觀感覺來看,《木蘭花令》的格式酷似七律,與七律不同的是《木蘭花令》押仄韻,并且在對仗上沒有七律要求得嚴格。
從内容上看,七律表達的是大氣恢弘雅正直觀,而《木蘭花令》所表達的是委婉隐逸殊美小巧,切入點不同,體現的風格也不一樣。
〖金句徐來〗
在納蘭性德的作品裡,出彩的句子很多,每一句都有入心怡情的感覺,勾起心中陣陣漣漪。把這些金句摘來,可以為文章增色添彩。
選出喜歡的10納蘭詞,跟朋友們一起分享。
1、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2、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隻道是尋常。
3、采桑子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凄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後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别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4、采桑子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别後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裡西風瀚海沙。
5、采桑子
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獨自閑行獨自吟。
近來怕說當時事,結遍蘭襟。月淺燈深,夢裡雲歸何處尋。
6、南鄉子 為亡婦題照
淚咽卻無聲。隻向從前悔薄情,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别語忒分明。午夜鹣鹣夢早醒。卿自早醒侬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
7、浣溪沙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胧明。
我是人間惆怅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8、畫堂春
一生一代一雙人,争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9、蝶戀花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鈎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栖蝶。
10、臨江仙·寒柳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詞中故事〗
1
納喇惠兒是納蘭性德的小堂妹,從小聰慧伶俐招人喜歡,她的父親索爾和是個郎中,小門小戶,家境遠不能與納蘭家比肩。
納蘭性德和納喇惠兒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經常一起玩耍。情窦初開時兩人悄悄互贈了信物,把彼此當做自己的知心愛人埋入心中。可是,這份的愛情沒能得到家長的祝福,為了斷絕他們的心心念念,十五歲的惠兒被送入皇宮,成了康熙的妃嫔,深宮大院硬生生把一對戀人給活活拆散,留下了一段滴血的初戀。
2
盧氏死後,納蘭性德一直沉浸在痛失愛侶的傷感中不能自拔,後來,他的好友在江南遇到了富有詩詞才華的名妓沈宛,決定把她介紹給納蘭。沈宛号稱“烏程才女”,不但多才多藝,還在詩詞方面有出色的表現,出版了詩集《選夢詞》。納蘭一見沈宛仿佛又見到了當年的盧氏,二人很快締結金蘭。由于身份和血統的關系,注定沈宛不能名正言順地進入明府,于是納蘭性德就在德勝門内購置房産,将她安頓在那裡。納蘭必德幾番努力,都沒能說服家人接納沈宛,一直沒辦法給她名份,隻能過着情人式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長,他們一起生活了半年後,納蘭性德竟突然去世,沈宛隻好含淚返回江南,以詞作撫慰她心中的傷痛。
〖讀詞有感〗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在當代人的心裡,納蘭性德的詞,首首含情,是真性情的流露。有情而不豔俗,有愛尤是真心,這也是他的詞作常讀常新的泉源。
讀了納蘭的作品,我們體會到的是一個男人的真性情,不管是對朋友還是對親人、愛人,他的情都是那麼深那麼真。他寫給愛人的詩是最長情的告白。
納蘭的這首拟古決絕詞是寫給顧貞觀的,他跟顧貞觀算得上是忘年交。當初相遇,納蘭隻有22歲,而顧貞觀已經40歲了。納蘭跟他一見如故,他的生命中出現了一位最可信賴的朋友。
兩位大詞人之間以作品相交流相唱和是很正常的,發給他的作品不一定就是寫給他的,但是讀者會從中得到一定的啟發。
納蘭的這首《木蘭花令》是模拟古決絕詞而作,滿首作品寫的都是男女之間的小情懷,20多年來,他終于找到了一個可以信賴的傾訴對象,于是他把埋在心中的那份初戀又失戀的情感宣洩了出來,這是一次一吐為快的交流,并且,從後來的友情發展中可以推斷出,顧貞觀理解并同情着他的這位小朋友,而且一直在想方設法幫他排解。所以,這首決絕詞既有對初戀的宣洩,也有對朋友之情的美好期望,寫出了心中最真摯的情感。
願所有的情都像初戀那樣,永不變質。
以上觀點,是我對納蘭性德《木蘭花令·拟古決絕詞·柬友》的理解,歡迎有不同觀點的朋友留言一吐為快,您的關注是我前行的動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