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京積分落戶90後

北京積分落戶90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4 07:27:08

北京積分落戶90後?閱讀提示7月12日清早,在結束每天的例行跑步後,王喆風來不及擦幹身上的汗水,立即打開了自己的北京市積分落戶在線申報系統刷新了若幹次後,王喆風終于看到了自己的最終分數和排名:101.71分,4000~5000名這意味着,按照6000人(根據同分同落原則,2021年共有6045人拟獲得落戶資格)的積分落戶規模來看,經過公示期後,他就可以按相關規定辦理北京市常住戶口,成為一名實實在在的“新北京人”,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北京積分落戶90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北京積分落戶90後(聚焦積分落戶)1

北京積分落戶90後

閱讀提示

7月12日,北京市2021年積分落戶申請結果公示,共有6045人拟取得落戶資格。這些從外地來京打拼的人用汗水澆灌了數十載的奮鬥歲月,曾經的他們對戶口充滿渴望又難以企及,很多人盡管已經在京成家立業,但仍然時常為一紙戶口而焦慮。積分落戶終于讓他們可以安心地把北京當作家鄉。

7月12日清早,在結束每天的例行跑步後,王喆風來不及擦幹身上的汗水,立即打開了自己的北京市積分落戶在線申報系統。刷新了若幹次後,王喆風終于看到了自己的最終分數和排名:101.71分,4000~5000名!這意味着,按照6000人(根據同分同落原則,2021年共有6045人拟獲得落戶資格)的積分落戶規模來看,經過公示期後,他就可以按相關規定辦理北京市常住戶口,成為一名實實在在的“新北京人”。

維修辦公用品、蹬三輪車往返于市場和工地之間采購、在商業街賣服裝、在互聯網公司做銷售、自己創業成立公司……在北京漂泊的28年時間裡,王喆風在不同職業間“摸爬滾打”,從剛來北京時“根本分不清東南西北”,到不僅在北京安家置業,還拿到了北京戶口,用他的話說是“終于沒辜負自己的努力”。而像他這樣通過積分落戶北京的“北漂”,還有很多。

積分,時間和汗水的累積

1993年,王喆風通過親戚得知北京中關村的一家辦公用品店需要兩名維修複印機的學徒,便隻身一人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初到北京的一幕讓他記憶猶新:“第一天學修複印機,師傅領着我到賽特大廈的辦公室維修,看到了以前從沒見過的外國人,人家用普通話向我打聽事情,但是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回答,臉‘騰’地一下就紅了。”老家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城關鎮農村的王喆風彼時還隻會說方言。

28年間,王喆風經曆過和朋友合夥創業時下工地,在北京“女人街”賣服飾,從公司辭職、艱苦創業;住過“炒一次辣椒能嗆走全樓道人”的地下室,蹬過裝滿裝飾材料的三輪車風裡來雨裡去;讀大專提升學曆,按部就班地結婚、買房、生子。漫長歲月裡,和普通話水平一同提升的,還有他的落戶積分:“我有了大專學曆,繳納了近20年社保,這些都是加分項。工作和住房又恰好在郊區,會比在城六區加分更多,分數湊着湊着就夠了。”

新版《北京市積分落戶管理辦法》和《北京市積分落戶操作管理細則》要求積分落戶申請人必須滿足持有北京市居住證、不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在京連續繳納社會保險7年及以上、無刑事犯罪記錄的資格條件,并以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教育背景、職住區域、創新創業、納稅、年齡、榮譽表彰、守法記錄等指标的累計得分作為申請人的總積分。

據北京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公示的落戶人員平均在京工作時間為16年,平均年齡40.5歲。在這些青年時代便來到北京打拼的外來務工者“湊着湊着就夠了”的分數裡,是歲月的沉澱和踏實的耕耘。

戶口,“一切為了孩子”

今年是陳紹強來北京的第20個年頭。從公司設計部美工做到副總經理,再到離職創業,現在的他有着比較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其實戶口對我來說沒有那麼重要,畢竟基本定型了,但是有了孩子,就不一樣了。”

在北京工作、天津生活是很多“北漂”解決孩子戶籍學籍問題的首選辦法。嚴方若實打實地在北京和天津間奔跑了兩年。“眼看着兒子馬上要升初中了,我們舉家搬遷到了天津,但是我和丈夫都在北京的公司工作了十幾年,很難再調動。”

于是,嚴方若每個工作日早上6點20分出門,靠切換共享單車、地鐵、城際列車三種交通工具前往北京的公司,晚上再按照同樣的路徑、相反的方向,頭頂夜色返回天津的家。“冬天出門的時候天還不亮,寒風吹在臉上如針紮一般,但因為趕時間騎着騎着就熱了,到地鐵站後背上已經是汗津津的了。在地鐵和高鐵上一休息汗水便幹了,到北京後下高鐵轉地鐵,再騎車趕到公司,又是一身的汗。每天早上衣服便要汗濕兩回,再幹兩回。”

孩子打來讓媽媽快點回家的電話和竭盡全力奔跑還是經常錯過的列車讓嚴方若覺得揪心又無助。按照她的設想,這種雙城生活要一直過到還沒上小學的二胎女兒高考之後,“堅持到跑不動為止”是她給自己的目标。積分落戶名單公布的那一天,嚴方若甚至有點恍惚,因為沒想過自己可以如此快地結束兩地奔波。

同樣不用給孩子轉學了的還有徐麗群。

老家在江西上饒玉山縣的徐麗群高職畢業後在上海做資金櫃台業務員,為了與愛人團聚奔赴北京。幾年後愛人提出了離婚,徐麗群隻能獨自撫養女兒長大。

為了“賺錢把女兒送入更好的學校”,她接受了公司外派。之後的幾年裡,她經常在周日晚上把女兒送到寄宿學校,當晚或者周一一早坐高鐵去上海,周五中午匆忙吃過午餐後再趕高鐵回京陪女兒度過周末。而這種奔波帶給她的,是連續三年每年納稅超過10萬元而獲得的6分積分落戶納稅加分和随之而來的北京戶口。

此前,盡管通過一再向就讀的私立學校争取,女兒在北京讀到了高中,徐麗群還是不得不考慮讓其轉回江西參加高考。幸運的是,正在努力尋找學校時,她在積分落戶的名單裡,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落戶,終于成了“新北京人”

“老家的房子已經沒有了,父母也接到北京來照顧,但是戶口還在内蒙古,人家一問是哪的人,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說北京吧,戶口都沒有;說内蒙古吧,回去都要住酒店。”随着在北京待的年頭越來越多,王喆風對于自己的家鄉究竟是哪裡也愈加困惑。

在北京積分落戶政策實施之前,漂泊的王喆風從未想到這個城市有朝一日會以一紙戶口的形式接納自己。取得積分落戶資格後,徐麗群也才慢慢習慣,原來自己早已是一個“新北京人”。

嚴方若賣掉了在天津的房産,把家搬回了北京。“第一天回來的時候,從單位到家隻用了14分鐘,不禁望着日暮時分的天空淚流滿面。”奔走于京津兩地時,嚴方若每天的通勤時間最短也要近3個小時。現在,她把省下的時間用在給兒子輔導功課、給女兒講故事上。

在積分落戶的圈子中,人們習慣互相稱呼為“積友”,徐麗群便是組織“積友”聚會的志願者之一。“盡管大家來自各行各業,但年齡相仿、經曆相似,說起來過去在北京打拼的細節特别有共鳴,又為了同一個目标而努力,更能夠彼此理解和幫助。”和“積友”成為朋友,讓徐麗群覺得有了群體的歸屬感。

“現在終于能說北京就是我們的家鄉了”,獲得落戶資格後,嚴方若感到在北京的生活更加踏實。而王喆風已經不再去糾結自己是哪裡人,因為他的孩子終于可以在戶籍所在地一欄,寫上“北京”。

來源:工人日報 記者 時斓娜

本期編輯:付子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