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關系裡,“分享欲”這個東西真的很重要。
什麼是分享欲?
這是一種無關利益,無關心機,無關背景,僅僅是由兩個人的感情牽絆着自然而然産生的行為。
從某種角度來講,分享欲是維系兩個人感情的重要手段。
一旦丢掉了分享欲,兩個人的感情會直線下降,最後隻剩下冷漠和敷衍。
在異性相處中,一個人面對你時的“分享欲”,就能看出來他是否喜歡你。
關于愛情:
分享欲,就是兩個人感情深度的衡量标準之一。
有些情侶,在一起時間久了逐漸失去了溝通的欲望,下班回到家裡各玩各的,懶得跟對方交流。
有些心裡話,甯願跟朋友甚至是陌生人講,也不願意分享給對方。
也有一些情侶,他們的感情雖然也随着時間推移進入平淡期,可他們保留着分享欲的習慣。
看到了路邊的一朵花,天上的一朵雲,寵物店裡的一隻小貓咪,每天發生的趣事,哪怕是自己煩躁的心情,都願意第一時間分享給對方。
失去了分享欲,感情變得冷冰冰,隻剩下孤獨。
長時間下去,感情就變成了“情感忽視”,最終的結局是分開。
關于友情:
分享欲,同樣是維系友情的手段。
我微信裡面的一些好友,許多人的聊天記錄,都定格在過往的某一天。
很長時間沒聯系,平時因為生活,工作,家庭的原因,大家都比較忙。
等閑下來的時候,又不知道該跟對方聊一些什麼了。
于是,感情就在這種“冷冰冰”的狀态中,逐漸變淡。
到最後,彼此就成為了對方好友列表中“沉默的一員”。
沒有話題聊,沒有時間聊,到最後隻剩下尴尬。
但是,跟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朋友,因為經常見面,經常聯絡,保持着分享欲。
所以,友情也始終保持着比較好的狀态。
無論哪種關系,疏于聯絡,到最後必定會走下坡路。
跟異性相處過程中,如何判斷對方是否喜歡你?
首先,對方會主動找你聊天。
“在嗎”
“在,怎麼了?”
“沒事,就是想找你聊會天”
正常情況下,如果對方總是以這樣的開場白找你聊天,就說明在他心裡面,對你有一些好感。
隻不過這個好感,還停留在試探的階段。
頻繁且主動找你聊天的異性,一定是喜歡你的。
反過來講,如果對方根本就不找你聊天,也不回應你的分享,那在他心中,你的地位并不高。
其次,喜歡你的異性,會跟你保持着“深度分享”。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滲透理論”。
可以理解為:
你們平時圈子交集的程度,相處的時間,聊天時分享話題的深度,都決定着你們倆的感情。
圈子接觸多,相處時間越久,話題分享程度越深,說明你們倆的感情越好。
想一想,在你的所有關系裡,是不是這個樣子?
關系越好,就越是能聊很多話題。
哪怕是你的私事,你的家庭,你的工作等等,都願意跟對方分享。
最後,在分享的同時,也保持着“傾聽”。
如果一個人隻是向你分享,向你訴苦,卻從來都不願意傾聽你的訴說。
這就說明,對方隻是把你當成了“工具人”,對你的感情利用大于好感。
隻有保持相同頻率的分享欲和傾聽欲,才能說明對方是喜歡你的。
你說今天天氣真好,他說是的;
你說今晚月色真美,他說是很美。
分享欲,能夠第一時間獲得對方的回應,這種關系就能更好地相處下去。
任何一段關系,隻有一個人熱情,對方冷漠,這感情不會長久。
你給對方用心編輯,發了一大段心裡話,對方卻冷冰冰地回應你“嗯,哦,是嗎”。
你心中是什麼感受?
被忽略,被敷衍,然後就是低落和失望的情緒。
在一段關系裡,隻有一個人的分享,叫“樹洞”;
兩個人的分享,都有回應,這才是良性的關系。
你跟他分享天上的雲,路邊的花兒,有趣的見聞,外面的野貓,情緒的煩惱,這些看似無意義的事情,卻傾注了你的感情。
正因為有對方的存在和回應,這些分享才顯得有意義。
沒有回應的分享,也是無意義的。
對方是否喜歡你,看你們兩個人的分享欲就知道了。
喜歡一個人,你會對他表現出“分享欲”嗎?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