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明明是綠色的,為什麼偏偏要叫“黃瓜”呢?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提出過。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黃瓜”其名的兩個出處:“藏器曰:北人避石勒諱,改呼黃瓜,至今因之。”陳藏器是唐代醫學家,石勒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的開國皇帝。石勒屬于“五胡”之一的羯族,因此避諱“胡”字,而按照李時珍的說法:“張骞使西域得種,故名胡瓜。”因石勒避“胡”諱而改名“黃瓜”。李時珍又記載:“杜寶《拾遺錄》雲:‘隋大業四年避諱,改胡瓜為黃瓜。’與陳氏之說微異。”
唐人杜寶著有《大業雜記》一書,其中寫道:“(隋炀帝大業四年)九月,自塞北還至東都,改胡床為交床,改胡瓜為白露黃瓜,改茄子為昆侖紫瓜。”
唐代史學家吳兢在《貞觀政要·慎所好》篇中也有記載:“貞觀四年,太宗曰:‘隋炀帝性好猜防,專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謂胡床為交床,胡瓜為黃瓜,築長城以避胡。’”載明“胡瓜”改名為“黃瓜”乃是隋炀帝所為。
網絡上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現引錄于下:“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不赦。有一天,石勒在單于庭召見地方官員,當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着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很不滿意。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随口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隻好褴褛來朝。’他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等到召見後例行‘禦賜午膳’時,石勒又指着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後,滿意地笑了。自此以後,胡瓜就被稱作黃瓜,在朝野之中傳開了。”
這個故事雖然生動,但卻屬于無稽之談,因為根本沒有出處,不知道是哪位的随意杜撰,竟然成了流行答案。
《晉書·石勒載記》中有一個故事:“勒以參軍樊垣清貧,擢授章武内史。既而入辭,勒見垣衣冠弊壞,大驚曰:‘樊參軍何貧之甚也!’垣性誠樸,率然而對曰:‘頃遭羯賊無道,資财蕩盡。’勒笑曰:‘羯賊乃爾暴掠邪!今當相償耳。’垣大懼,叩頭泣謝。勒曰:‘孤律自防俗士,不關卿輩老書生也。’賜車馬衣服裝錢三百萬,以勵貪俗。”
上面的故事當是由此演義而來,但将“樊垣”誤為“樊坦”,将“章武内史”誤為“襄國郡守”,可見純屬杜撰。
相對于“北人避石勒諱,改呼黃瓜”的說法,杜寶和吳兢的記載更為可信。隋王室統一中國之後,隋炀帝将涉“胡”的字眼全部更換。不過“黃瓜”是綠色,隋炀帝為何改為黃色呢?這是因為在古代的五種正色即“五色”系統中,“黃”屬于中央之色,隋炀帝正是為了宣示隋王室統治的正統性,才無視“黃瓜”之綠色而改為黃色。這才是“胡瓜”之所以改為“黃瓜”這一稱謂的真正語源。
本文來自:天津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