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生機勃勃、青草碧碧,讓人覺得微風不燥,不冷不熱;盛夏時,驕陽似火、吳牛喘月,火辣的太陽炙烤着大地,卻讓人心情煩躁,坐立不安。好在夏天時綠樹蔭濃,能夠遮蔽刺目的光線;雨水也比較偏多,可是暫時緩解一下暑熱。
夏日的傍晚,斜陽西落,孩子們可以赤着腳在沙灘上行走,更喜歡在水邊戲耍,感受夏日裡的快樂。大人們也經常在晚上外出納涼,盡情享受晚風的清爽。下面介紹兩首夏日絕句,蘇舜欽的佳作悠閑曠達,楊萬裡的名篇詩味濃厚。
《夏意》
北宋:蘇舜欽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莺時一聲。
蘇舜欽是北宋詩人,因為支持慶曆革新而被貶為庶民。經過這一番波折,他的雄心壯志也頓時化為烏有,不過同時他也認清現實,覺得朝堂裡你争我奪,不如隐居生活惬意悠閑。
于是才子就在蘇州修建了滄浪亭,從此不問世事。這首詩就創作于這一時期,表達了作者非常享受夏日的清涼和幽靜。
詩人在正院旁邊新建了一座小院,稱為别院,作為休閑的居所。首句描繪了夏日裡别院深深,竹席清涼,令人倍感舒爽。一個“清”字,既是全文的詩眼,又表達出一種清幽淡靜的感受。
第二句展現了一派火紅的景象,“石榴開遍透簾明”。小院周圍遍地都能看見石榴樹,作者用一個“明”字,表現出花兒璀璨、明媚耀眼,就像一團火,讓人隔着門簾都能感受到其熱度。
後兩句表達了作者的喜悅之情,“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莺時一聲。”雖是正午時分、氣溫極高,可是因為綠樹成蔭、涼風習習,卻令人感到一陣陣的涼意,詩人在夢中似乎也能夠聽到黃莺在歡快地啼鳴。
“夢覺”二字,暗示出作者剛剛午睡醒來,也巧妙地呼應首句的“夏席清”,可謂伏筆千裡,令人贊歎。作者不提一字愉悅之情,可是筆墨間卻散發着一種難以言表的悠然自得。而鳥兒歡快的鳴叫,也是以動襯靜,更加增添了小院的幽靜氣氛。
詩人雖然仕途失意,心情沉重,但他并未抒寫片言隻語的牢騷之語,反而看淡得失,更彰顯出曠達的胸襟。
《夏夜追涼》
南宋:楊萬裡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楊萬裡是南宋著名詩人,他42歲時曾返回故鄉閑居了一段時間。時值夏日,天氣炎熱,詩人晚上就到附近的廊橋邊納涼賞景。那裡視野開闊、空氣流動,還有陣陣荷香不斷地從池塘中散發出來,令人倍感舒爽。
作者首先感慨夜晚和正午時一樣炎熱,他坐在家裡感覺燥熱不安,根本沒有心情看書寫作,于是索性走出戶外。此時廊橋上涼風習習,月挂高空,詩人立在其中,倍感涼快,剛才身上還覺得汗涔涔的,此刻卻似乎覺得有點微涼。
“依然”二字,暗示出作者的一絲抱怨,也傳達出那一年的夏天氣溫很高,詩人縱然見多識廣,以前好像也沒有遇到過這樣的苦夏。
詩人正陷入沉思,忽然一陣蟲鳴聲打斷了他的思緒。不遠處有一片濃密的小竹林,各種灌木和雜樹也顯得枝葉繁茂。“深、密”二字,傳達出一種幽寂的感受;清楚的蟲鳴聲,也襯托出夏夜的靜谧氛圍。
尾句頗有心得,“時有微涼不是風”。周圍并未出現風吹草動,那些竹葉和荷花也顯得極其安靜,此刻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仿佛睡着了。詩人聽着蟲鳴,賞着明月,心也安靜了下來。雖然是盛夏時節,作者卻絲毫不感到心煩意燥,反而覺得心靜自然涼。
比較這兩首夏日絕句,蘇舜欽的作品悠閑曠達,展現了盛夏時樹蔭遮蔽、榴花豔麗的美好場景。作者即使宦途失意,言語中也并沒有表現出頹廢和消極的情緒。
楊萬裡的名篇詩味濃厚,三伏酷暑,讓作者夜不能寐,隻好外出納涼。他不僅欣賞到皎潔的明月,而且還在不經意間得到了創作靈感。
兩位詩人都采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蘇舜欽描繪了一幅如畫的場景,也委婉地表達出自己的恬淡心情。而楊萬裡的筆法卻更顯老道,令人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理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