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體有300多個穴位,很多人一聽,就吓到了。很想去給自己做艾灸,确不知道如何做起。其實人體最常用的八大穴位,你把這8個穴位找到了,就算是艾灸入門了。
1、 大椎穴:驅寒補陽的人體“太陽”
大椎為“三陽、督脈之會”,也就是說,全身的陽氣都在大椎穴處交彙。艾灸這一要穴,能達到調節全身陽氣的目的,對頭痛、發熱、咳嗽、氣喘、頸椎病等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2、 足三裡:調和脾胃的明星穴
足三裡有理脾胃乏、瀉胃熱、防病保健的作用。足陽明經屬胃絡脾,足三裡是本經的合穴,又是胃腑下合穴,可健脾和胃、運化水濕,主治脾胃病和水濕為患,故有“肚腹三裡留”之說。
3、 三陰交:女性的不老穴位
交穴屬足太陰腳經:也顯購經,肝輕,胃經的交會穴;雙穴,三陰交位于小腿内側,在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側緣後方
三陰指足三陰,交會。此穴系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三條陰經之交會穴,故名三陰交。
陰交有健脾理血,益腎平肝的作用。足大陰牌經牌落注心本穴為肝、脾、腎三條陰經的交會穴,故三陰交可治肝、脾、腎、心的病變:如消化系統疾病婦科病、泌尿及生殖系統疾病、運動系統疾病、皮膚病及神志病,臨床應用相當廣泛。
4、中脘 :調理脾胃的必灸穴位
中腕穴屬任脈,也是周的募穴,八會穴之腑會,是小腸經、三焦經經、任脈的交會穴:單穴。
中即中間,脘即胃脘,此穴當胃脘之中部,故名中脘。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在臍中上4寸。
中脘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理氣和胃、化溫降逆等功效。
中脘是胃的募穴,特别善于調理胃。像經常胃痛、胃酸、胃漲的人,在中脘這塊肯定有阻塞,用手一點會很痛,或者有脹的感覺
5、 天樞:腸道的清道夫
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也是大腸的募穴;雙穴。位于腹中部,距臍中2寸
天即天空,樞即樞紐,臍上為天,屬陽,臍下為地屬陰,平臍高度,則相當天地間樞紐部位,穴在臍旁,故名天樞。
天樞穴有調中和胃,理氣健脾的作用。
天樞穴是個升清的地方,你吸收到腸胃裡面的營養物質就在這裡開始分成清與濁,營養的精微物質在這裡被吸收了,糟
粕的東西則從此處向大腸排去天樞穴就是一個中轉站。天樞穴還可以過濾血液,讓新鮮血液重新循環,把剩下的髒東西
變成尿液排出去。所以說天樞穴腸道的清道夫
6、 艾灸氣海,一穴暖全身
氣即元氣,海乃深大也,此穴為元氣彙聚之處,故名氣海。氣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在臍中下1.5寸。
氣海穴具有益氣助陽、調經固經的功效。
氣海穴有補氣理氣固精的作用。
同時,氣海穴為先天元氣彙集之處,具有益氣調氣、溫中補腎的作用,
故多用于髒氣虛憊、真氣不足之虛證。以及中焦、下焦之虛寒證氣海穴居臍下,為先天元氣之海
主治髒氣虛意,真氣不足,如氣喘、臍下冷氣上沖等各類氣證。存調補下焦、補腎益氣、振陽固精之功
氣海穴也是小腸經的募穴,如果你小腸功能不好,老是腹瀉,可以經常點按或者艾灸氣海穴,對于體質虛寒的艾友來說,效果很
不錯。
7、 神阙:一個完美的穴位
神阙穴屬任脈,單穴。
神即神氣,阙即宮門,此穴在臍中,臍為胎兒氣血運行之要道,如神氣出入之宮門,故名神阙。神阙穴位于腹中部,臍中央。
神阙穴具有溫陽救逆、利水固脫、回陽固胱、健運脾胃等作用。
神阙穴位于臍中,乃人體生命之門,灸之溫陽救逆、開竅醒神,用于治療中風脫證、四肢厥冷、屍厥等。
有的小孩子愛摳肚臍眼,一定不要讓他們摳這塊特别容易感染。
艾灸神阙穴有幾種方法:你可以平躺着,用艾條直接灸肚臍眼(懸灸),以增強人的先天之力,也就是免疫力。有過敏性鼻炎的
艾灸神阙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8、 命門:生命之火出入的門
命門穴屬督脈;單穴。
命即生命,門即門戶,腎為生命之源,穴在兩腎之間,相當于腎氣出入之門戶,故名命門。
命門穴位于腰部,在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下凹陷中。
命門,一聽這個詞就很關鍵,我們經常說:腎為先天之本,而命門就是通往先天之本"腎”的門戶,是人體補陽的大穴。中年
男性保健灸命門穴會很好的,周3次,每次20分鐘。你每天用手在命門穴搓兩三分鐘後,或者在這裡艾灸20分鐘你會覺得腰越來越有勁,而腰一旦有勁兒,人的整個精神狀态都不—樣了
命門穴有培元補腎,強健腰脊作用
命門穴在第2腰椎棘突下,兩腎之間,有“元氣之根本、生命之
戶”夕說。故有補督壯陰之效,主治各種緻婦科及男性病命門穴用灸法善治虛寒性疾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