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聰的土味情話是什麼?一夜之間,“土味情話”刷屏了一句“輸的不是液,是想你的夜”瞬間成為爆款朋友圈也開始了同類格式的“造句大賽”“我打疫苗了,打的什麼苗,愛你的每一秒”;“寶,我做核酸了,什麼酸,得不到你的心酸”……,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王思聰的土味情話是什麼?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夜之間,“土味情話”刷屏了。一句“輸的不是液,是想你的夜”瞬間成為爆款。朋友圈也開始了同類格式的“造句大賽”。“我打疫苗了,打的什麼苗,愛你的每一秒”;“寶,我做核酸了,什麼酸,得不到你的心酸”……
段子手們的創意再次增添了語言的魅力。這些新式詞組和句式之所以能夠迅速成為公衆談資,與其中蘊含的别緻的修辭元素是分不開的。那麼,在高中語文學習中,這類的新近網絡語言應當如何看待?可否被應用到作文習作當中?南都記者采訪數位深圳資深語文教師,他們從語文教學的角度分析了熱詞背後的修辭邏輯。
流行熱詞成為“爆款”,背後是諧音雙關修辭、虛實轉換叙事
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語文正高級教師龔志民認為,流行熱詞之所以成為“熱詞”,就是因為它背後所隐藏的社會共鳴及修辭特色。“顯然,‘輸的不是液,是想你的夜’這個詞組最重要的特色是因為它的‘諧音雙關’,用同音詞組銜接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意思。另一個方面,由實而虛,以虛達情,用虛實結合的方式轉換叙事,體現了另類的幽默效果和诙諧效果。”
龔志民進一步提到,諧音雙關、虛實結合是中國語言的重要特色,以此而延伸出來的修辭手法非常豐富,學子可以進行針對性的臨摹和學習,提升語感,豐富自身創作詞庫,“事實上,虛實結合的能力,在近年的語文高考中經常被考察到,包括作文的審題和撰寫,經常考驗學生‘化虛為實’的轉換能力。”
寶安中學(集團)高二語文教師戴李天彤也認為,諧音修辭手法是寫作中常用的修辭技巧:“例如标題可以巧用諧音字,簡潔明了又抓人眼球。新聞媒體的時評文也常用這種方法。”
石岩公學闫燕老師則舉例了幾個相似形式的諧音修辭句式:“以前還流行過‘喝的什麼酒,喝的是天長地久’:你最怕什麼神?答:最怕你的眼神。這些都是諧音和雙關修辭。
在中國傳統漢語中,因“諧音”修辭而形成的歇後語比比皆是,如:外甥打燈籠——照舊(舅);耕地裡甩鞭子——吹(催)牛等等,這也體現漢語語言的多樣化特色。
新鮮網絡用語是雙刃劍,日常語文教學需謹慎使用
當然,新鮮網絡用語的出現,引發“大衆語文熱潮”的同時,對正處于青春期的學子而言,影響卻不一定完全是正面的。“中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最關鍵的一點是要規範化、标準化,網絡用語是很俏皮,但也不能機械地臨摹和模仿,對于語文功底尚且不夠紮實的青春期學子而言,網絡用語和規範用語交替使用,可能會引起混淆,不利于學子正确語感的形成。”戴李天彤的觀點,也與許多資深教師不謀而合。
“這種網絡語言我們在教學中一般很慎重,很少會引入課堂的教學,因為很怕把學生帶偏,我們在講解修辭手法的時候更多的是選擇規範性比較強的例子”,新安中學(集團)高二年級主任賴玉能說,“我們中學的教育還是要強調他們的規範性,網絡語言的時效性很強,很多語言是沒有生命力的。”他不建議将這類用語直接引用到作文寫作當中。
深圳科學高中高三語文備課組長劉芳認為,刷屏網絡的新鮮熱詞,能體現漢語使用的靈活性, 增加語言表現力,但是使用不夠規範,學生也容易混淆,日常語文教學、習作訓練,都需要謹慎使用。
采寫:南都記者周正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