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有着廣闊的面積,就拿我們生活的國家來舉例面積達到了960萬平方公裡。那麼地球的總面積相當于多少個中國呢?
說出來你可能有些驚訝,地球的總面積相當于53個中國,人類在它面前顯得渺小無比。
當你感歎地球之大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在宇宙之中比地球大的星球不計其數。了解銀河系的朋友都知道銀河系的龐大,其實在宇宙當中還有很多比銀河系要大的星系。
就拿銀河系的上一級“拉尼亞凱亞”來說,其體積大的甚至讓人類覺得可怕。
太陽系顧名思義就是以太陽為中心恒星組成的星系。雖然和它的上一級銀河系比起來顯得是那麼渺小,但是對于人類而言太陽系也是十分龐大的。
在這幾十年間,人類向宇宙發射了許多探測器,有的是為了探索某一個行星,有的則是帶着人類的夢想飛出太陽系。
隻可惜人類與太陽系的關系,就猶如孫悟空與如來佛的手掌心一樣,即便是人類所達到的最遠天體,也還是沒能離開太陽系。
人類想乘坐飛船到别的星球上走走,但也隻抵達過地球的那顆衛星,月球。就以科技較為發達的美國來說,許多年前就籌備着讓人類登上火星。
但是因為一系列技術難關沒有被攻克,至今為止仍不敢冒險讓人登陸火星。即便是準備周全登陸火星也有可能是有去無回。
太陽系如此龐大,人類探知整個太陽系尚需不少時日。而太陽系的上一級銀河系人類想要通過飛行器探知可能要等上千年甚至上萬年了。
這話可一點也不誇張,太陽系的直徑滿打滿算也隻有2光年,要知道整個銀河系的直徑可是達到了10萬光年,二者足足相差了五萬倍。
假如在未來人類能造出光速飛行器,從銀河系的一端飛到另一端都需要10萬年的時間。也就是說人類操控飛行器在銀河系裡以光速行駛,随便轉上一轉都要耗去幾萬年的時間。況且光速飛行器隻是理論上存在的東西,未來能不能造出來還不得而知。
在人類眼中無比龐大,至今都還沒有飛出的太陽系,在諾大銀河系的面前還是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因為銀河系裡存在着許許多多與太陽系極其相似的星系。
它們中心都存在着一顆能夠散發光和熱的恒星,行星則圍繞着這顆恒星在自己的軌道上運動。有些較大的行星就像地球一樣,擁有自己的衛星,以自己為中心,沿着特定的軌道運行,當然,有的行星還可能擁有許許多多的衛星。
感受到了銀河系的大小之後,你肯定認為銀河系在宇宙當中屬于是較大的星系,那你就太小看了宇宙了。宇宙當中的星系系統是逐級增大的,太陽系屬于是很小的星系,上一級的是銀河系,銀河系的上一級就是叫作拉尼亞凱亞的超星系團。
在衛星照片上看到這個超星系團你會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有許多亮點,這些亮點就是它下一集的星系,銀河系就包含其中。是不是很難找到銀河系的位置?
對比太陽系都顯得碩大無比的銀河系,在它面前竟成為了不起眼的小亮點。那麼這個叫作拉尼亞凱亞的超星系團究竟有多大呢?
我們以常人能理解的數字來概括,從質量上來說這個超星系團的質量是銀河系的10萬倍。以某顆恒星的質量來與其對比,大約10億億顆太陽的質量才能比得上這個超星系團。
根據前文所提到的,倘若人類乘坐光速飛行器,橫穿整個銀河系需要10萬年的話,那麼從這個超星系團的一端飛到另一端則需要花費5.2億年。
相比之下,與銀河系根本就不在一個數量等級上。科學家與天文學家用普通的計量單位來形容這種超星系團有些力不從心,于是就采用新的計量單位來計量這種龐然大物。像兆、京、垓等計量單位就被經常使用到。
古人沒有先進的望遠鏡,那時古人的宇宙觀僅僅停留在天圓地方。他們覺得整個宇宙就是大地和上面的星空,頭頂的星星體積是很小的,甚至用手就可以摘下來。這才有了手可摘星辰這樣的詩句,用現代科學家的眼光古人的認知有很大局限性。
但是對于拉尼亞凱亞這樣的超星系團,即便是世界上優秀的科學家也存在認知的局限性。畢竟從飛行器上來說人類呀,還遠不能造出接近光速的飛行器。
從天文望遠鏡上來說,當我們接收到一顆數億光年的恒星光源時,所看到的場景隻是這顆星球幾億年前的樣子。可能這個星球已經消亡許久了,我們卻不得而知。
由此看來,别說是探究超星系團了即便是探究銀河系,甚至是太陽系這樣的小星系對于我們來說都有諸多的困難。光速飛行隻不過是一些科學家認為的理想狀态,實際情況是人類造出的飛行器突破音速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想要探索宇宙奧秘造不出光速飛行器猶如癡心妄想,那麼科學家們是不是以此為由就可以不去探究宇宙奧秘了呢?
當然不是,人類天生就有着探究未知的心理,這也是人類與動物較大的區别之一。動物隻要能吃飽便不去考慮别的事情,所以億萬年來都沒有進化出文明。而人類善于思考善于創造,才有了今天的人類文明。
盡管探索宇宙的道路充滿艱難險阻,但這不會擊毀人類的探索欲,反倒是激勵科學家們更加努力探索未知宇宙。随着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研究的繼續深入,人類對宇宙的認知肯定會有新的提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