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漢字構造中什麼最多

漢字構造中什麼最多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5 07:50:25

象思維(37)體會

01

人體的儀式化規訓

體,身體,全身的總稱。漢字取象源自人體的,僅《說文》中,人,部下收字244 重文14 部首共259字,其下又演化出難以勝數的漢字。說文小篆構形分析表明,構字量最大的10個成字構件中,6個與人相關:人、心、手、言、女、口。近取諸身,就近取人自身之象來觀照世界,成為漢語思維的認識擴展之道。

為什麼不為虎牙、象鼻、狗嘴、驢耳、鴿目、雞爪、鴨趾立專字,卻通用人的身體部件來表示?姜亮夫先生用反證法來說明,這是用“人本”的所有表示一切,是祖先把人作為認識世界的根本,以人自身為基準來建構觀察系,以人自身為出發點來把握世界。這是“天人合一”——漢語思維之本,在漢字中的深刻反映。

在古人看來,人仿佛是天的投影,人的形體、身軀、髒腑都是仿效天的産物。比如:頭如天圓、耳目如日月、鼻口如風氣、骨節合天數、大骨節合月數、五髒對應五行、四肢猶如四季、眨眼猶如晝夜。因此天也是使人之所以為人的本源與依據。

禮-體,被認作同源詞。禮古訓為體:禮(禮)也者,猶體(體)也。體(體)不備,君子謂之不成人(《禮記·禮器》)。身(禮通過身來表現)是儒家心目中的共同體和諧的必要條件,因為禮不僅允許,而且實際上要求個人參與它們的演習。

得體的行為、禮儀、禮貌,它反映了這樣一種期望:行禮對于某人自己來說,是在沿襲形式化的行為方式的過程中,把自身良好的素養展示出來。從儒家的禮教到現代學校的禮儀教育,都是通過對人體的儀式化的規訓來實現對人之精神的熏陶。

無論自然還是人文,都不可分離地融入了人本身。

漢字構造中什麼最多(10大漢字構件中6個與)1

攝影 蘇藝傑

然而,如此興盛怎麼會忽然衰落呢?因為自從洋槍洋炮打破中國的大門之後,民族精還有着更豐富的理論形态。

02

體會 用身體領會世界

所謂體會,也叫體認,體悟,體察,體知,就是用自己的身體去領會世界、擁抱世界。體會就是用身體與其周遭的世界來相會。如,山頂,山腰,山腳,針眼,鋸齒,洞口,麥須,鞋舌,指針,果肉,風吹。律詩分為四聯:首聯,颔聯,頸聯和尾聯。如果說這僅僅是簡單的比附,那麼下面列舉的典籍,也許可以對體會的方法有更深廣的理解。

其集大命于厥躬(身)(《尚書·君奭》)。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周易·系辭下》)。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道德經13》)。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聖人則以身殉天下(《莊子·骈拇》)。

反求諸其身(《禮記》)。

修身(《大學》《墨子》)。

養身(《黃帝内經》)。

君子之道本諸身(《中庸》)。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離婁上》)。

萬物莫如身之至貴也(《韓非子·愛臣》)。

由此可見先賢對身體的重視,而且是普遍認同。很随意地從典籍裡摘取一些句子,稍稍區分一下,至少可以歸為五個方面内容。

其一,作為最高的人生使命,崇尚人身當可寄托天下,以身為天下乃至殉天下;

其二,身為生命之本,是做人的根本,比之萬物,身最為寶貴;

其三,身是認識世界的基點,從身出發去認知世界,認識反過來仍求于自身;

其四,身正是影響他人的巨大的人格力量和道德力量;

所以其五,倡導修身養身。

漢字構造中什麼最多(10大漢字構件中6個與)2

體會,正是以身體為本,實現感受和認知世界的途徑、方法和能力。身體,是天人合一的扭結,是認知的原點,是存在的依據。

03

人就是存在本身

存在,是哲學的基石,存在觀的演變,從冷冰冰的客觀實在到漸漸融入人的精神,拿存與在兩個漢字來表示存在,簡直就是暗通款曲。漢字的存、在二字,從其造字之初,就融入了人的脈脈溫情,體現出一種溫存。

存,《說文》:恤問也。從子才聲。恤,用心血憂慮生命。《禮·祭義》:緻愛則存。孝子把愛親之心敬獻給父祖,父祖自然總是活在心中。因此,存的本義:生存;存活。從子,是對生命的呵護、保全、撫育和關懷。如:存孤(恤養孤兒)、存養(安撫養育)、存神(存養精神)、存顧(關心照顧)、存撫(存問安撫)、溫存、永存。

在,《說文》:存也。從土才聲。《爾雅·釋诂》:在,存也。存即在。本義:存活着,生存,存在。

大都認為,存即在,而且皆以才為聲。其實,在字早于存字,有甲骨文字形。不過甲骨文中,在與才為同一字形,王襄說:古才字,與在通,在字重文。因此,才,不僅僅是聲旁,它就是在的本字。許慎因為沒有見過甲骨文,所以未能作出正确的判斷。

吳其昌對“在(才)”字作出了全新的解釋。在,本義:畫地交午,作十字形,以表位次,而人履其上也。故其形作“十”,而其義為在矣。“在”者,乃在此也(《殷墟書契解诂》)。在地上畫十字形為标記,當射箭的人站立于十字交叉點的時候,人就存在,這就是親在,就是此在!中國哲學在其源頭上就準确定位:人就是存在本身。

漢字構造中什麼最多(10大漢字構件中6個與)3

孟子曰: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孟子·盡心上》)。備,有兩層意思:完備,該有的都有了;預備,事先都安排好了。萬物先于我而具備了一切,我轉身迎接萬物,萬物通過我來到自身。反躬自問,以誠心獲得真知,沒有比這更大的快樂了。

主客二分的哲學會遇到存在的悖論:物體先于和外在于我而存在,本與我無關;卻偏偏為我存在——唯有我意所向,物體才為我存在。為了抹平主客二分的間隙,梅洛·龐蒂建立了身體哲學,把視線投向了身體,把身體拉回到認知。

反身,是個本體論意義上的動作,誠者,意誠、事成、理真。“反身而誠”是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大異其趣的基本點,中國哲學把認知世界萬物的基點定位于“身”。

接下來請繼續關注《反身而誠》。

為您鍊接

象思維(36)會

象思維(35)玄之又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