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美人假期多工作輕松工資還高呢?
而為什麼東亞國家的人,每天都在不辭辛苦夜以繼日的工作,但生活還是充滿無力感和焦慮感?
即使是已經發達起來的日本、韓國、新加坡,乃至于已經算是非常發達的中國一線城市,卻無一例外都是非常辛苦。
作為曾經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巅峰期人均GDP世界第三,是美國的1.5倍,但工作時間卻是世界上最長的國家之一,大量的日本人因為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被稱為“漢江奇迹”的韓國,如今生育率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大量的韓國年輕人一輩子在社會的最底層苦苦掙紮。
而非洲和拉美的大多數國家,生活壓力都要比東亞國家要小。雖然收入比不上歐美國家,但工作時間少,擁有大量的時間去生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而東亞人呢,幾乎每個人的生活都被濃縮成了标準的模闆,從幼兒園開始就要參與殘酷的競争,每天遊走于各種培訓班,一路要面臨極高的淘汰率,才能考入好的大學。而到了工作之後呢,也沒有辦法停下來,996 工作模式、 35歲失業危機,都給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東亞人的聰明和勤奮是全世界公認的,都說勤勞緻富,但為何東亞人的生活壓力卻那麼大呢?
回顧曆史我們知道,歐美等國家建國早,憑借着先發優勢,殖民掠奪其他國家和民族的資源,而這種殖民掠奪還在繼續,現在叫做金融殖民和科技殖民。
第一個被我們熟知的就是美元潮汐。由于美元的貨币霸權的地位,全球重要交易都要使用美元,這就導緻美國的貨币政策能影響全世界。美國人利用這種加放水收稅的方式,反複地收割世界其他國家的财富。不管你再努力再拼命,隻要美國人割一波,就回到了解放前。
除了通過美元潮汐豪奪之外,歐美國家還用資本滲透的方式巧取。
二十一世紀初,中國加入WTO之後,大量的海外資本湧入中國,進入到了各個重要行業,所以現在總能發現國内的巨頭企業最大股東竟然是外國資本。就比如騰訊阿裡巴巴兩大巨頭,大股東無一不是外資。日韓也是一樣的道理,日本四大财團的大股東是外國資本,韓國三星有超過一半的股權來自于外國投資者。
通過這種資本滲透的方式,歐美等西方資本,什麼都不用做就能分走東亞各國發展的紅利。
其次,歐美等西方國家還操控着東亞的産業格局。我們都清楚,歐洲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把控着世界先進的生産技術。東亞各國起步較晚,隻能被分到全球化大分工的末端,提供着勞動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産品,并且不被允許去觸碰高端産業。
在80年代,日本曾表示不服,揚言要大力發展半導體這個高端産業,結果就是美國通過威逼利誘,逼着日本簽下了《美日半導體協議》,曾經一度稱霸全球的日本半導體,從此失去了競争的資本。
而現在我們國家也在向高端産業沖擊,于是就有了科技戰、貿易戰,實體管制名單更是一波接着一波,這一切都是美國人為了保持自己的科技優勢,隻能把整個東亞地區的産業給限制在特定領域,通過科技剪刀差收割着我們的财富。
最後就是東亞各國資源匮乏,要啥沒啥。地球上值錢的資源,石油、天然氣、礦産幾乎一個沒有。而掌握這些資源的國家,無一例外都富得流油。
就比如沙特,成片成片的沙漠,地理位置不适合居住,但他們根本沒有什麼生存壓力,因為作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國,隻需要倒賣資源就能過上富足的生活。
現在再回過頭看看東亞各國,能算得上優勢的,大概就是龐大的人口了,之所以東亞模式在這樣的情況下屢次創造發展奇迹,可以說是對人力資源的極緻利用。
這樣雖然經濟發展看似迅速,但東亞人民的生活卻如履薄冰,為了工作犧牲掉大量的休息和個人時間,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就參與社會競争,上學 20 年還 30年的貸款,再為醫院貢獻 20 年,單純的成了為了活着而活着。
但是從曆史的脈絡捋下來可以發現,這種東亞模式并不是經過精心設計,而是具有其曆史原因,這種事情是無法改變的,但是曆史的車輪是一直在轉動的,身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東升西降的大趨勢越來越明顯,東方崛起勢不可擋,或許在不久的将來,東亞人就可以不用那麼累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