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小年的特定風俗是什麼 通常人們要吃什麼

小年的特定風俗是什麼 通常人們要吃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9 15:41:58

  導語:過小年也是過春節之前的節日預熱,在小年也是有很多的傳統習俗以及許多美味的傳統美食,都富含節日的意味,那麼在小年的特定風俗是什麼呢?在這天通常人們要吃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年的特定風俗

  1、祭竈王每到臘月二十三日,家家戶戶于二十三日更盡時,就開始祭竈王爺,漢族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習俗。

  2、掃塵土傳統習俗上每到小年,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幹淨徹底的衛生大掃除。北方人稱“掃房”;南方人稱“撣塵”。

  3、剪窗花在所有小年習俗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

  4、貼春聯小年以後,家家戶戶都要開始準備春聯。因為在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

  5、宜婚嫁過了小年以後,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因此,到了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别多。

  小年傳統食物 通常人們要吃什麼

  1.年粽南甯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2.面食在山東半島的人們又大多自農曆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饽饽(又稱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此制做起來比較麻煩,發面後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後再做成各種花樣的面食造型後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後才下蒸鍋,此蒸出來的面食又稱之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費工夫。

  3.炒玉米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将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4.糖瓜糖瓜是古老的漢族傳統名點,既是春節年節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竈神)。過去講廿三那天要祭竈王,買些用麥芽糖做的祭竈糖如糖瓜、關東糖供着,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兒禀報時,請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竈王爺的嘴不讓他多說之心。北京有這麼一句歇後語:“竈王爺升天---好話多講”。

  5.餃子小年吃什麼食物呢?餃子必不可少。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竈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台。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6.米餅農曆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别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