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牛眼不能朝天

為什麼牛眼不能朝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01:40:17

唐代畫家戴嵩善畫牛,和善畫馬的韓幹齊名,人稱“戴牛韓馬”。

戴嵩牛畫,後世一畫難求。小學課本裡有蘇轼《書戴嵩畫牛》一文,說蜀地有杜處士,收藏了一幅戴嵩牛畫,随身帶着,四處顯擺。一牧童見了,拊掌而笑:“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

蘇轼由此感慨,“耕當問奴,織當問婢”,牧童最懂牛尾巴。

為什麼牛眼不能朝天(牛眼為何有童子)1

(清)華喦《嬰戲圖冊》

戴嵩畫錯了,還是杜處士買了赝作?劉埙是宋末元初人士,他說“戴牛品入神妙,然世遠難得真”,假畫的可能性更大。還有個例證,南宋《清波雜志》載,宋代米芾之子米元晖“尤工臨寫”,有人向他兜售戴嵩牛圖,米元晖借留數日,臨了一幅把畫掉了包。賣畫人後來找上門來打假,米元晖問他怎麼看出來的,回說:“牛目中有牧童影,此則無也。”

先譴責下米遠晖的人品。接下來說,此事有疑點,畫牛眼隻需一點墨,如何能看到人影?故宮藏有戴嵩《鬥牛圖》,此畫自然也難逃乾隆題跋。據乾隆判斷,“似指牛目中畫童子形,童子目中畫牛形。”戴嵩神技,畫出了牛眼中的牧童。

宋代院畫極重格物寫真,從皇上到畫師都是細節控。宋徽宗說“孔雀登墩,必先舉左腿”,就是畫壇佳話。這故事傳了上千年,沒見人質疑過,果真如此?古畫裡登高的孔雀舉哪條腿的都有,如今見不到孔雀登墩,但孔雀栖于高枝,邁腿是上不去的,大約還是要靠飛。至于鬥牛的尾巴搖不搖?找了不少圖片看,鬥牛不是都夾着尾巴的。華爾街那頭憤怒的銅牛,尾巴也一直翹着。

黃賓虹評說宋畫風尚,“一人、二嬰、三山、四花、五獸、六神佛”。宋人愛畫嬰戲圖,兒童不好畫,在唐宋之前,畫中的兒童多是畫成了“小大人”。東晉顧恺之的《列女仁智圖》,小孩都是一身成年打扮。《宣和畫譜》說唐代張萱“善畫人物……又能寫嬰兒,此尤為難”,因為“蓋嬰兒形貌、态度自是一家,要于大小歲數間,定其面目髻稚氣。世之畫者,不失之于身小而貌壯,則失之于似婦人”。周作人曾批判不能把兒童“看作不完全的小人”或“縮小的成人”,畫兒童亦如此。

宋人為什麼喜歡嬰戲圖?因為嬰戲圖的一大功用,是為了香火。兩宋時,尤其是南宋遭遇嚴重的“不舉子”問題,就是說宋人不愛養孩子。宋代戰亂頻仍,賦稅沉重,尤其是按人口征收的丁賦,使得宋代人口問題極其嚴峻。南宋開設了有史以來第一家國家設立的幼兒慈善組織,慈幼局每年收養棄嬰竟達兩萬餘。再加上宋代嬰兒的夭折率相當高,宋代皇帝共有子女182人,其中夭亡者82人,将近一半。

古時最初“女稱嬰,男為孩”。要為宋人點贊的是,嬰戲圖中很注意畫女孩。比如現存最早的一幅宋代團扇上的《百子圖》,一百個孩子裡有20個女孩,後世《百子圖》很難找到女孩。直到今天,這樣的性别差異在兒童繪本中仍然存在,去年有篇論文《暢銷兒童繪本中的性别圖景與性别權力研究》中,對近年來國内暢銷的兒童繪本做了數據統計,其中男孩的形象仍然超過女孩1.75倍。

說到民俗藝術,大緻可分兩種:一是有香火氣的,一是有煙火氣的。

嬰戲圖從宋代宮廷中漸入民俗。學者揚之水說:“明清時代的嬰戲圖不僅多半程式化而且成人化,再少見宋金時代作者筆下的童心童趣。”若是不谀宋的說,宋代的嬰戲圖都是香火氣,好不到哪兒去,那種“大頭兒子”式的誇張,開了一個挺不好的頭。

明清時代雖然循規蹈矩,但卻有不一樣“氣味”的,比如揚州八怪之一的華喦。今年是虎年,華喦的《蜂虎圖》很出圈,因為那隻老虎歪嘴眯眼弓身子,全無虎威。華喦晚年畫山畫水,還畫過一組《嬰戲圖》,閑筆所至,那畫上的兒童沒有宋畫的浮華與富貴,卻多了巷井生氣。都說豐子恺先生的畫風學了日本畫家竹久夢二,其實在華喦的畫中就可尋到。

畢加索有句名言:“我十四歲就能畫的像拉斐爾一樣的好,之後我一生去學習像小孩子那樣畫畫。”藝術和人生的境界是相通的。周作人說“發現童年”,老了老了,不妨去做老頑童。

老子早就講過“聖人皆孩之”,這句話很容易讀作“聖人接孩子”。即便是聖人,俯首甘為孺子牛也是難免的吧。嬰戲圖裡是沒有牧童的,牧童都在山水畫裡。看山水畫中的牧童與牛,總覺得牛是畫家的自畫像,正可謂牛眼中有童子影。

周作人寫過《兒童雜事詩》,一共72首,其中《帶得茶壺》這一首寫得很有“尿性”:“帶得茶壺上學堂,生書未熟水精光。後園往複無停趾,底事今朝小便長。”

豐子恺先生給詩作配畫,不遮不掩畫了小同學們牆根下的這一幕,卻不讓人覺得有冒犯,這就是煙火氣,你在《百子圖》上畫個試試?

韓愈推敲了一輩子的詩,《詩學纂聞》卻說“昌黎之佳作,莫若‘老翁真個似童兒’”,話不中聽,但很中肯。

楊萬裡老了老了,和孩子一起去看鴉,給烏鴉數胡子:“稚子相看隻笑渠,老夫亦複小盧胡。一鴉飛立鈎欄角,子細看來還有須。”他寫了一輩子山水,一首《桂浦鋪》寫至化境:“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近,堂堂溪水出前門。”在他筆下,山水都打鬧起來,返老還童了。

“嫩竹乘為馬,新蒲折作鞭。莺雛金镟系,貓子彩絲牽。”晚唐詩人路德延一生“放恣”,寫了《孩兒詩》五十韻,諸般童戲盡入詩中,“曲盡兒嬉之狀”。河中節度使朱友謙卻覺得這首詩在諷刺他,不由分說把路德延扔進了黃河裡。

千古奇冤,童心還能傷到人?

(原标題:牛眼為何有童子?)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五柳七

流程編輯:u017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