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上海博物館館藏哥窯

上海博物館館藏哥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4 09:23:16

泱泱中華,曆史源遠流長,

而博物館

就是收藏各個曆史時期

文物珍品的寶庫。

人民日報文創特推出“館藏國寶”欄目,

帶你欣賞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本期探秘的

是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館藏哥窯(館藏國寶上海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1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

大克鼎

上海博物館館藏哥窯(館藏國寶上海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2

所處時代:西周

器物規格:高93.1厘米,口徑75.6厘米

出土時間:清光緒中期

出土地點:陝西省扶風縣法門鎮任村

大克鼎,與中國國家博物館之大盂鼎,台北故宮博物院之毛公鼎,被譽為晚清“海内青銅器三寶”。作為鼎中重器,雖然百多年來考古成果斐然,但大克鼎仍與大盂鼎同為有銘文青銅圓鼎中最大的兩件,至為尊貴。

大克鼎是西周中期圓鼎的典型式樣,鼎口有大型雙立耳,口沿微斂,腹略鼓而呈下垂之勢,腹壁厚實,蹄足,形制厚重,充分表現出了青銅鼎威嚴、莊重的禮器特性。鼎腹内壁鑄銘文290字,銘文記載了作器者為“克”,他是管理周王飲食的官員,周王授予克的職責是上傳下達命令。這篇銘文是研究西周社會政治、經濟的重要資料,也是西周書法藝術中的皇皇巨著。

晉侯稣鐘

上海博物館館藏哥窯(館藏國寶上海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3

所處時代:西周

器物規格:大者高52厘米,小者高22厘米,皆為甬鐘

出土時間:1992年

出土地點: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8号墓

晉侯稣鐘是西周晚期晉獻侯的随葬編鐘,共16件,可分為兩組,每組8件,大小相次,編排成兩列音階與音律相和諧的編鐘。其中上海博物館館藏的14件是從香港購回入藏,另兩件經科學挖掘,出土于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8号墓,現藏于山西博物院。

這套編鐘看起來雖然并不出衆,卻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的每一枚鐘上面,都有大量銘文,銘文全部以利器刻錾,此為西周青銅器首見。銘文共有355字,記載了晉侯稣随周厲王親征東方夙夷的事件,為史書所阙載,是對西周史料的重要補充,同時也可據此推算西周曆譜。

唐 孫位 高逸圖卷

上海博物館館藏哥窯(館藏國寶上海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4

所處時代:唐

器物規格:縱45.2 厘米,橫168.7 厘米

《高逸圖卷》,自北宋以來就疊經皇室和名家收藏,屢見于著錄之中,極為珍貴。此圖是唐代著名宮廷畫家孫位唯一的存世作品,它的存世,對研究孫位個人藝術風格、唐宋兩代人物畫風格演變,有着絕無僅有的重要意義。

《高逸圖卷》為《竹林七賢圖》殘卷。“竹林七賢”時候魏晉時期的七位名士,此卷僅剩其中四人,經考證,從右至左分别為山濤、王戎、劉伶和阮籍。四人均坐于花毯之上,形态、表情各不相同,四位童子侍立其旁,配合以不同的器物,使人物的個性特征被刻畫得惟妙惟肖。除了人物的刻畫,孫位對蕉石和器具等襯托物的用筆也費了一番心思,作為點綴山石用到的渲染和皴染手法,開啟了五代畫法之先河。

唐 懷素 苦筍帖卷

上海博物館館藏哥窯(館藏國寶上海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5

所處時代:唐

器物規格:縱25.1厘米,橫12厘米

《苦筍帖》,是中唐著名草書家懷素傳世作品中唯一被大家所公認為真迹的名作。此帖雖隻有寥寥14字,卻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對于禅宗、茶道等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亦具有難以估量的文化價值。

《苦筍帖》為懷素代表作,草書二行,釋文為“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迳來。懷素上。”全帖字圓鋒正,精練飄逸,神采飛動,興到筆運,如驟雨旋風,雖變化而法度具備。懷素與張旭被尊為中國草書史上的兩座高峰,合稱“颠張狂素”,張旭以渾厚取勝,懷素以瘦勁取勝,《苦筍帖》很好地體現了兩者之間的不同審美意趣。

東晉 王獻之 行書鴨頭丸帖卷

上海博物館館藏哥窯(館藏國寶上海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6

所處時代:東晉

器物規格:縱26.1厘米,橫26.9厘米

《鴨頭丸帖》是王獻之為數不多存世的真迹作品之一,為王獻之行草代表作。王獻之是“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擅長行書和草書,在書法史上被譽為“小聖”,他的書法不為其父所囿,獨樹一幟,别創其法。

《鴨頭丸帖》全帖共15字:“鴨頭丸,故不佳。明當必集,當與君相見。”從字數和内容來看,此帖僅僅是作者随手而書的一紙便劄,但這種“随意”,恰恰使王獻之的“破體書”登封化境。《鴨頭丸帖》整體風格俊逸爽邁,超逸優遊。帖中十餘字筆畫圓曲而奔張,寓剛于柔,用墨枯潤有緻,墨色分明。章法上行距很寬,顯得蕭散疏朗。明末清初的書畫鑒藏大家吳其貞稱此帖“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

子仲姜盤

上海博物館館藏哥窯(館藏國寶上海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7

所處時代:春秋

器物規格:高18厘米,口徑45厘米

子仲姜盤,春秋早期青銅器,1997年香港太陽集團董事會主席将其贈予上海博物館。盤是盛水器,商周時期宴飨時要舉行沃盥之禮,以盤承接棄水。子仲姜盤是晉國大師送給夫人仲姜的禮物,這件2000多年前鑄工精良的銅盤凝聚了其對愛妻的濃情愛意。

子仲姜盤器形較大,折沿潛腹,頗為厚重。盤内裝飾了浮雕和立雕的各種水生生物,魚、龜、蛙、水鳥一應俱全,它們不僅造型生動,而且每個圓雕動物均能原地作360度的旋轉,當水注入之時,魚禽若遊弋其間,令人歎為觀止。這些小動物與盤底的浮雕相映成趣,構成了立體與平面、動與靜的完美結合,是前所未有的絕妙創作,體現了這一時期極高青銅鑄造工藝。

清雍正景德鎮窯粉彩蝠桃紋橄榄瓶

上海博物館館藏哥窯(館藏國寶上海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8

所處時代:清

器物規格:高39.5厘米,口徑10.0厘米,足徑12.3厘米,腹徑18.5厘米

清雍正景德鎮窯粉彩蝠桃紋橄榄瓶,曾創下(2002年)清代瓷器拍賣的世界紀錄,後由香港收藏家張永珍女士捐贈于上海博物館。粉彩是清朝雍正彩瓷最著名的品種之一,粉彩蝠桃紋瓷器以盤類居多,在橄榄瓶上極為罕見,此瓶乃存世孤品,所以堪稱絕世寶瓶。

清雍正景德鎮窯粉彩蝠桃紋橄榄瓶造型豐滿秀挺,線條流暢富有韻律感,既輕巧靈動而又不失穩重。瓶釉色純白勻淨,釉層肥厚瑩潤,以粉彩蝠桃紋為裝飾,畫面構思精巧,枝頭碩果累累,枝葉間飾有瑞蝠,展翅翻飛,一幅豐收喜慶的場景躍入眼簾。“蝠”是“福”之諧音,而桃則是“壽”的象征,合之寓意“福壽雙全”。《陶雅》中稱贊“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豔奪目”,粉彩蝠桃紋橄榄瓶代表了雍正時期粉彩工藝的最高水平。

南宋 朱克柔 缂絲蓮塘乳鴨圖

上海博物館館藏哥窯(館藏國寶上海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9

所處時代:宋

器物規格:縱107.5厘米,橫180.8厘米

缂絲蓮塘乳鴨圖,朱克柔傳世之作。朱克柔以缂絲著名,所作人物、樹石、花鳥及其精巧,運絲如運筆,獨創“朱缂法”,所缂作品令人缂繪難分。此缂絲畫幅極大,色彩豐富,絲縷勻稱,技法高超,堪稱古往今來缂絲繪畫之傑作。

缂絲蓮塘乳鴨圖以春夏生趣盎然的蓮塘實景繪成缂絲底稿,全幅以彩色絲線缂織而成,層次分明,花卉蟲鳥惟妙惟肖。圖中雙鴨浮遊于荷梗萍草間,岸邊的白鹭、翠鳥與之相映成趣,蜻蜓飛舞,草蟲唧唧,将蓮塘的自然生趣表現得淋漓盡緻,可謂是巧奪天工,精湛絕倫。缂織畫作隻能依着織造順序,經緯相錯,自上而下一絲一緯累加而成,不能反複,所以完成作品難度更高于畫作。可見朱克柔心有畫意,極盡能巧,方能完成如此巨作。

商鞅方升

上海博物館館藏哥窯(館藏國寶上海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10

所處時代:戰國

器物規格:通長 18.7厘米,内口長 12.5厘米,寬 7厘米,高 2.3厘米,容積 202.15立方厘米

商鞅方升,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采用以度審容科學方法的一個量器。方升為長方形的有柄量器,此器外壁刻有銘文記載大良造鞅頒布标準計量器,“大良造鞅”即商鞅,本件器物因此得名。

享有“強國重器”美稱的商鞅方升,造型為一個平平無奇的鬥狀物,極其簡單,既沒有古代青銅器上複雜的紋飾,制作工藝也并不複雜,卻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方升前段有“重泉”二字,表示這件方升當時先頒發于重泉縣(今陝西蒲城);器底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統一全國度量的诏書。商鞅方升是商鞅為秦變法統一度量衡時所監制的标準量器,它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僅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發展,而且便利全國的經濟往來,是國家統一關鍵的一個環節。

越窯青釉海棠式碗

上海博物館館藏哥窯(館藏國寶上海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11

所處時代:唐

器物規格:高10.8cm,口縱23.3cm,口橫32.2cm,足徑11.4cm

上海博物館珍藏的越窯青釉海棠式碗是傳世唐越窯瓷器的代表作品。此碗器型大而規整,在傳世越窯碗類中實屬少見,反映了唐代越窯制瓷工藝的高度水平。

這件器物的口沿作四棱花瓣形狀,俯視如一朵盛開的海棠花。全器施釉均勻,釉色青中閃黃,潤澤如玉,恰如唐代詩人陸龜蒙在《秘色越器詩》裡寫的“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海棠式碗是唐代新興且極為流行的造型風格,在當時的金銀器中也多有出現,從浙江慈溪上林湖唐代越窯窯址看,海棠式碗在當時有一定的燒造量,但無論出土品還是傳世完整實物,類似這樣的大碗十分少見。


出品:人民日報文創

圖片來自上海博物館、攝圖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