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美好幸福生活的内容

關于美好幸福生活的内容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4 04:50:48

關于美好幸福生活的内容(幸福美好生活我們共同創造)1

6月13日,在湖南省汨羅市屈子文化園,參賽龍舟隊員在比賽中。新華社發

關于美好幸福生活的内容(幸福美好生活我們共同創造)2

6月12日,廣西欽州市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非遺購物節”暨第六屆千年坭興陶古龍窯開窯儀式,現場舞獅舞龍、跳竹竿、抛繡球等非遺展演深受群衆喜愛。光明日報記者趙洪波攝/光明圖片

關于美好幸福生活的内容(幸福美好生活我們共同創造)3

6月1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非遺小巷,非遺傳承人在紮制草龍。鄭家裕攝/光明圖片

關于美好幸福生活的内容(幸福美好生活我們共同創造)4

6月13日,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小浦鎮方一村,當地的非遺傳承人教孩子們制作老虎鞋、老虎帽。新華社發

青海湟源:包粽子 “曬”香包

光明日報記者萬瑪加

日月山下,湟水河畔,青海省西甯市湟源縣丹噶爾古城内熱鬧非凡,包粽子、繡香包,一派端午氣象。

“我們把舉辦的首屆香包節和‘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以及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非遺展示結合起來,為遊客和當地群衆送上節日祝福的同時,充分展示我們本地非遺文化的魅力。”湟源縣縣長史超介紹說,活動期間,來自湟源縣繡娘手中的上萬件作品亮相展會。

壯實威猛的牦牛、羽毛分明的孔雀、清新淡雅的荷花、精巧别緻的福娃,還有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一根根五彩繡線,在一雙巧手中變成各具特色、精美無比的香包作品。在古城千米長街上,一排排色彩絢麗的展台,一件件形态各異的香包,讓人目不暇接,香包的香氣與粽子的香氣交織在一起,滿滿都是端午的味道。

湟源縣位于湟水流域,文化積澱深厚,端午節制作、佩戴香包的習俗已有2300多年的曆史。古時湟源香包十分興盛,是人們佩戴、饋贈的佳品。而至近代,香包則多為端午節的贈品。以香包為禮,贈佳人好友做信物,以香包為伴,寄情寄思。

端午節佩戴香包既是青海傳統習俗,也是青海民間手工藝術的縮影。河湟刺繡非遺傳承人蒲月光的展台前人頭攢動,她給記者展示了自己的香包作品。

“我們湟源的香包上是青海傳統的‘青繡’,但如今在制作過程中,也會融入一些新的元素和理念。”蒲月光介紹,湟源香包刺繡手法多變不講透視,不求比例講求神似,誇張變形突出頭身,比如肩頭獅虎香包,一般頭比身大,有爪無腿,既不是真實形象,又不合形體比例,完全由刺繡藝人随藝術思考刺就。

“端午假期,在古樸厚重的丹噶爾古城,廣大非遺傳承人進行香包的集中展示,這是一場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對話,更是傳統節日與民族文化的傳承。”史超說,這不僅能幫助非遺傳承人和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獲益,也能讓廣大群衆參與非遺保護,共享保護成果。

貴州鎮遠:雕龍頭 賽龍舟

光明日報記者呂慎光明日報通訊員羅鳳芝

“今年我接到了十多個龍頭訂單,現在手裡這個過兩天龍舟賽就要用,今天一定得雕完。”6月11日,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皇安東正在舞動着手中的木鑿雕刻龍舟龍頭。在他的工作室裡,整齊擺放着各式各樣的木雕龍頭,個個威嚴十足、栩栩如生。今年72歲的皇安東說:“小時候是看龍舟,大一些就去劃龍舟。我49歲開始學雕龍頭,沒想到這一雕就是二十多年。”

皇安東說,鎮遠縣端午節龍舟的龍頭很多出自他手,雕一個龍頭需要好幾周,雖然有些辛苦,但能為振興賽龍舟文化盡一份力,他覺得很值。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鎮遠賽龍舟已經成為該縣旅遊文化品牌的龍頭。“鎮遠賽龍舟要更好地傳承下去,我這雕刻的手藝就還得精益求精,同時也需要更多年輕人參與。”

“非物質文化遺産具有活态傳承性,其核心保護對象是傳承人。”黔東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粟周榕說。“十三五”期間,全州累計完成非遺傳承人培訓超過5萬人次,推薦230名優秀非遺傳承人到國内一流的工藝美術高校學習,走出了一條“以人為本”的非遺傳承之路。

這邊龍頭雕得活靈活現,那邊龍舟劃得熱火朝天。在鎮遠縣蕉溪鎮猛溪村,河面鼓聲喧天,幾支龍舟參賽隊正在加緊訓練,為2021年端午龍舟比賽做準備。近年來,伴随着基礎設施不斷升級改造,猛溪村大力發展農旅産業,依托鎮遠的文化優勢,鄉村旅遊紅火起來。2018年5月,村裡幾位龍舟參賽愛好者出錢出力自發組建猛溪村龍舟隊,每年都參加縣裡的端午賽龍舟。

“脫貧攻堅讓我們的收入翻了幾番,大家生活好了,村裡環境好了,參加龍舟賽的積極性也高了,每家都自願出點錢,這賽龍舟就是我們的鄉村‘團建’。”村民許加富笑着說。

廣西東蘭:養心養身生态遊

光明日報記者周仕興光明日報通訊員陸忠斌

洗粽葉、調餡料、包粽子、紮粽繩,一個個灰粽映入眼簾,一張張面龐喜笑顔開……臨近端午節,廣西河池市東蘭縣武篆鎮東裡村熱鬧非凡,村民們正為30萬個灰粽訂單忙碌着。“每天包粽子收入100多元,很不錯。”村民葉美芳高興地說。

“大家加班加點趕工,要趕在端午節之前把粽子寄到客戶手中。”東裡村紅渠合作社負責人陳蘭豔告訴記者,端午節前,村裡收到30萬個粽子訂單,将給村合作社帶來150萬元收入,每賣出一個粽子,将給每個貧困戶帶來0.15元分紅收入。

東裡村景色優美、生态優良。依托生态稻草灰、糯米等原材料制作灰粽,東裡村發展起頗具特色的灰粽産業,産品暢銷全國各地。與此同時,東裡村玫瑰葡萄、黑山豬、烏雞、油茶等現代觀光農業方興未艾。以此為契機,東裡村實施村居外立面提升改造、道路升級、河湧整治、碧道建設、房屋外立面提升等系列工程,把東裡村“盆景”串聯成“風景”,打造成網紅打卡點、鄉村旅遊目的地。

在東蘭縣,像東裡村這樣靠好生态發展旅遊的鄉村還有很多。

地處三石鎮闆文村境内的紅水河第一灣,因河段形似“U”字形彎曲而出名,崖間藤蔓攀緣,奇石林立,峽谷間雲霧缭繞,成為遊客尋奇、覽勝、探幽、養生的天然淨地,受到越來越多遊客的青睐。在外打工多年的譚勇,看到家鄉旅遊産業發展越來越好,便毅然離職回鄉,把自家房子改造成農家樂和鄉村旅館,當上了老闆,幾年間便發家緻富。“‘綠水青山’真的能換來‘金山銀山’。”譚勇高興地說。

近年來,東蘭縣緊緊圍繞“藍天、碧水、淨土”目标,全面實施珠江防護林、退耕還林、綠滿八桂等生态保護工程,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4.25%,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達3萬至9萬個,榮獲“中國最佳綠色生态縣”“中國長壽之鄉”“全國異地養老基地”等稱号。

“紅色養心,綠色養身”,東蘭依托革命老區和自然資源優勢,推動着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2020年,東蘭縣共接待遊客230餘萬人次,旅遊消費額達到28億多元。

福建福州:粽香傳情感黨恩

光明日報記者高建進

“百年峥嵘話黨史,粽香傳情感黨恩。”又是一年端午節,福建福州各地以“永遠跟黨走”為主題,廣泛開展生動活潑、富有時代氣息的節日活動。大家在端午懷古中弘揚民族精神,在紅色記憶裡感悟百年峥嵘,在分享幸福生活中感恩祖國歌頌黨,共同凝聚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神力量。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6月12日,由福州市委文明辦、福州市倉山區文明委主辦的“百年憶初心,古厝傳粽情”活動在倉山區城門鎮濂江村舉行。現場文藝演出在充滿節俗氣息的舞蹈《粽情飄飄》中展開。舞台上演出了獨具福州特色的閩劇《贻順哥去咔溜》、展現傳統節日特色的舞蹈《唐宮夜宴》、禮贊建黨百年的朗誦《紅船的方向》、歌頌祖國萬裡河山的歌曲《萬疆》等。舞台下,濂江村村民陳延春把巴掌都拍紅了。“這些年,鄉村振興讓我們農村大變樣,文化生活也和城裡一樣豐富多彩,感覺天天都像在過節哩。”他笑逐顔開地說。

蒼霞故事代代傳,紅色黨史動人心。節日期間,台江區文明委、台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辦的“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場活動,在台江區“蒼霞人家”生活館廣場舉行。台江第一中心小學學生帶來的詩朗誦《魅力蒼霞新城如歌》,展現了台江蒼霞地區從棚戶區變成魅力新城的曆史性變化。在“蒼霞人家”生活館内,講解員向幹部群衆講述着蒼霞棚屋區改造的動人故事。

粽香話端午,共叙鄰裡情。在長樂區吳航街道,志願者們把粽子和精心準備的節日禮物,親手送給高齡老人和環衛工人。他們還開設公益集市,為群衆提供醫療義診、健康咨詢、法律咨詢、愛心義剪、應急救護、生态文明、禁毒反詐、垃圾分類等志願服務,并穿插黨史知識、端午節知識問答,大力弘揚崇德禮賢的文明新風,禮贊建黨百年。吳航街道三峰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張於怡稱贊說:“志願者們就像節日裡一道美麗的風景,不但增進了鄰裡情誼、增強了社區凝聚力,還引領了社會新風尚。”

江蘇浦口:栀子花開香滿村

光明日報記者蘇雁

栀子花開滿房前屋後,音樂在山谷裡流淌,人們喝着栀子花拿鐵咖啡、吃着栀子花雪糕……6月12日至13日,以“栀子花開端午節來”為主題的栀子花大會在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響堂村舉辦。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我們的節日”工作室授予浦口響堂村“端午文化傳承基地”。

“栀子花潔白娴雅,清香襲人,被視為吉祥如意、祥符瑞氣的象征,端午節采摘栀子花、佩戴栀子花的習俗,至今仍在南方流傳。”南京市浦口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彭媛媛介紹,響堂村是老山腳下的一個小村莊,一面抱水、三面環山,分布着80餘座村屋,雞犬相聞,炊煙袅袅,迄今依然保持着自然淳樸的山谷村貌。村民的家前屋後大都種植着栀子花和艾草,目前南京市場上絕大部分零售的栀子花都來自這個美麗的小山村。響堂村和端午有着天然的緣分。

本次栀子花大會,由豐收典禮、山谷藝術、村民市集三個闆塊構成。豐收典禮集合了骨龠演奏、豐收儀式、“響堂栀子花”品牌發布及蘇果“助力鄉村振興”合作等環節。山谷藝術以山谷為藝術載體,在稻田設置雲朵空飄、萌趣稻草人等藝術裝置,還有大型草木染藝術展示,以及“小娟·山谷裡的居民”民謠歌會。村民市集包含金陵首屆鬥百草擂台賽、花飾牌、草木印染等互動體驗。

響堂村散落在山窪裡的栀子花田加起來有近百畝。因被老山環繞,氣候和地質環境使得這裡的栀子花開要比南京其他地方晚一個多星期,到了端午節正好迎來盛花期。村裡的農技員孫景安告訴記者:“以前一朵賣一毛錢,現在能賣到兩毛甚至四、五毛,每年一個多月的時間,能給村民增加少則一萬元、多則五六萬元的收入。”

南京市浦口區文旅集團董事長周牧介紹,通過“栀子花開端午節來”主題活動,期待打造一個“不一樣的端午”和“不一樣的鄉村”。在遵循蘭湯沐浴、龍舟競渡等端午習俗的基礎上,通過傳統又新潮的手法,強化民俗互動體驗,讓“栀子花開、端午節來”成為端午節慶的新名片。

《光明日報》( 2021年06月14日0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