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築一方城。"人們用智慧和知識建造者城市,城市以其獨特的方式滋養着生活在城市的人,不同的地區有其獨特的吃食,發展成地方特色美食和特色的飲食習俗。揚州早茶,彙聚了廣式早茶和北方早飯的雙重特色,還融合了揚州本地的風俗習慣,飲食特色。
揚州的早茶不同于早餐,喝着剛剛涼曬好的魁龍珠新茶,取龍井香味、珠蘭香氣、魁針的香色,融合了安徽茶、杭州茶、江蘇茶于一壺。揚州早茶繼承了粵式早茶的吃茶特色,吃早茶不為吃,而是為了和老友相聚、和朋友談心、和商人談生意。揚州的早茶沒有月是造成的油膩重甜鹹的口味,有筆北方的早餐講究形式、味道和清新的追求。
揚州早茶頭道菜"燙幹絲"
幹絲,淮揚菜的獨特美食,揚州、南京、高郵、淮安、鎮江等地都有幹絲,揚州是發源地。幹絲是淮揚菜的特色,做法很多,大煮幹絲、雞火幹絲、涼拌幹絲,早中晚餐,都可以見到幹絲的菜品。
清朝末年的時候沒有蘇菜,隻有淮揚菜。古時候淮揚菜發源于現在的淮安、揚州、鎮江三地,江淮流域腹地處于江河湖海之間,物産豐富,糧食以稻米和小麥為主,粱菽兼有,豬犬禽蛋,魚蝦鼈蟹,海味山珍,蔬素瓜果,各季均有。淮揚菜起源于帝堯時期的彭祖,春秋時期易牙曾在此傳播烹調技藝,隋炀帝三遊揚州,唐宋時期波斯大餐進入江蘇,清代康熙乾隆多次下揚州,促進來揚州烹饪技術的發展。
說不清揚州早茶起源于哪個時代,到了乾隆下揚州的時候揚州的早茶品類豐富,有茶、點、菜肴搭配。茶、點、菜均有名品出現,茶中的魁龍珠要數呂陽春,點心小吃要數三丁包、野鴨菜包、雪菜包、蟹粉湯包、松籽燒麥,小菜要數高郵鹹鴨蛋、四美醬菜、肴肉、淮揚芽姜、燙幹絲。揚州早茶頭道菜"燙幹絲"。
幹絲是一種特殊的豆腐幹,方方正正,1厘米厚的豆腐幹,大約要片成十六片道二十片,切成馬尾一樣的細絲,根根不斷。
豆腐起源于漢代據說是淮南王劉安發明的,當時劉安的封地就包括揚揚菜的發源地。豆腐也出現在漢代。豆腐的發明,使中國人很早就學會了利用植物蛋白發揮對人體的養生作用。到明代,豆腐已發展為一個家族,除大豆豆腐、魔芋豆腐外,還有仙人草汁入米制成的綠色豆腐,橡栗磨粉制的黃色豆腐,蕨根磨粉制的黑色豆腐,雖五顔六色卻不用一點色素,作為烹饪原料,好看,好吃,且有很高的食療營養價值。
燙幹絲起源于什麼時候沒人能說得清楚,最初隻有燙幹絲,做法也比較簡單,早茶的幹絲,切好之後,燒熱水放入水中燙至軟,撈出篦去水分。在碗裡堆成寶塔狀,散上幾根蔥絲,澆上麻油、醬油、醋調成的味汁即可。早茶吃的燙幹絲味道清淡、豆制的韌勁和鮮味很突出,麻油的香氣和口感才幹絲的吃口。傳統做法的燙幹絲講究盛器,高腳碗、白底青花粗陶瓷,口大腹深,幹絲放在碗裡可以很好地吸收調料汁。
老揚州人,吃幹絲是一種情結。吃家們去吃早茶會帶一包五行花生米,搓去皮,青苗一把,交給夥計讓廚師切寸斷,和燙好的幹絲拌勻,吃一口煮幹絲,喝一口魁龍珠,美哉。這種做法和吃法不知道是誰發明的,幹絲噴香,茶香四溢,很美,很舒服。
乾隆皇帝與燙幹絲的傳說
清朝到了乾隆時期,出現了中國的曆史上的第三次盛世,即康乾盛世。乾隆在位之時國泰民安、民富國強,政治上沒有煩心事,生活上也就愉快得多。相傳乾隆6下江南,每到一處地方官員絞盡腦汁讨好皇帝,金銀珠寶,珍馐美味不絕。
揚州當地官員請來當時酒肆名廚、私宅家廚專門為乾隆皇帝烹調美食。揚州廚師烹調美食當然少不了幹絲,普通的燙幹絲做成了煮幹絲。豆腐幹切成極細的絲,放入雞湯慢慢入味,配以雞絲、蝦仁、火腿讓各種鮮味融入菜中。後來這種方法做的燙幹絲被稱為大煮幹絲,成為淮揚菜的經典名菜,還被收錄了中國烹饪古典典籍《調鼎集》流傳至今。
現在餐廳做的大煮幹絲,比起乾隆皇帝那時候更加講究。大煮幹絲對刀工和火候要求特别高,切幹絲,一塊四四方方1厘米厚的幹絲要切成火柴棍粗細,幹絲放到蔥姜黃酒的開水鍋中燙2、3次,去掉幹絲豆腥氣。配上雞絲、蝦仁、筍絲、火腿、雞胗肝等配料,用雞湯燒制,調味出鍋時,散上豌豆苗。春天可加香椿芽、夏天可放脆鳝、秋天可配蟹黃、冬天不能少冬菇,四時不同四季可選時令食材。
揚州早茶頭道菜“燙幹絲”是揚州風味,與鎮江燙幹絲、泰州燙幹絲、南京燙幹絲、淮安燙幹絲、高郵燙幹絲口感有不同,或軟滑、或滑嫩、或軟嫩、或軟滑。揚州早茶頭道菜"燙幹絲"千絲堆寶塔,幹絲噴噴香,香茶味且濃,隻為揚州人。
相關閱讀:
揚州特産幹絲有多少種做法?媲美水晶肴肉的美味
揚州鹽水鵝 來揚州必吃的美食之一,滿大街的老鵝攤
靠譜吃貨:
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
美食以味為先,以養為神;
跟靠譜一起找美食、尋美味、做吃喝;
分享給更多喜歡的人;
多評論轉發分享,回複從不知疲倦;
青雲計劃獲獎者,優質美食領域創作者,合作請私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