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日電 7月1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村裡來了個牆繪師》的報道。
“劉小備,你什麼時候有空來我家畫畫?”
“劉小備,牆準備好啦,快來畫畫呀!”
在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有一位“95後”公益牆繪師頗受村民歡迎。
他叫劉志誠,網名“劉小備”。近日,他在多個村子裡畫了20多幅不同主題的牆繪,給村莊增添了斑斓色彩,其創作牆繪的短視頻作品也在B站等平台熱傳,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打卡”。
這位年輕的牆繪師,有着勵志的成長經曆。從退學到四處學畫,從遊曆大半個中國到回歸家鄉,從成為“寶藏UP主”到跟村民打成一片,劉志誠寫就了精彩的青春故事,用畫筆點亮鄉村美麗圖景。
村裡來了個“95後”牆繪師
藍天白雲下,三川鎮翠湖村,萬畝荷塘綠意盎然,一排排灰瓦白牆的民居錯落有緻。微風拂過白色衣襟,劉志誠正坐在鐵架高台上,揮舞手中的畫筆,為一幅名為“荷塘戲魚”的牆繪做最後的收尾。
路過的村民好奇張望,放學的孩子在一邊圍觀。“過去,村裡牆上要麼啥也沒有,要麼就是标語廣告,從沒見過這樣的畫。”翠湖村村民張香笑着說,這幾天劉志誠每天都在這裡畫畫,“好看得很!我家的牆也想讓他畫”。
“咔嚓!”完成這幅“荷塘戲魚”的牆繪創作後,劉志誠同往常一樣,跟房主拍了一張合影。老人、小孩與身後的畫、近處的樹、遠處的青山綠水交織在一起,定格下一幅美好而有愛的畫面,也讓網友紛紛刷起了“太美了”“綠水青山”“山水如畫”等彈幕。
去年開始,劉志誠回到老家,為村裡的牆面做公益繪畫改造,經常一畫就是十幾個小時。大魚海棠、拂袖的嫦娥、憨态可掬的熊貓……村裡的牆上,一幅幅畫作栩栩如生,讓原本單調的村子多了絢爛的顔色和藝術的氣息。
劉志誠畫畫的靈感源于生活和自然。兩隻長頸鹿,一隻探腦袋,一隻仰頭“吃”旁邊樹上的葉子,這是他回村後的第一幅牆繪。細看會發現,“仰頭那隻長頸鹿,吃的葉子并不是畫上的,而是門前這棵樹的樹葉”。在劉志誠看來,畫與自然融合在一起,才更有意趣。
不遠處另一戶人家的牆上,兩隻憨态可掬的大熊貓引來許多村民圍觀。原來,這面牆前恰好有一棵樹,起初有村民建議把樹砍掉再畫,但為了保護自然原生态,劉志誠在樹後畫了一棵更大的樹,使現實的樹自然融入畫中。這樣别出心裁的創作讓許多村民眼前一亮,對牆繪藝術也逐漸認同。
“劉小備,你什麼時候再來給我家畫畫?”今年90多歲的王如蓮老人,有一面牆是劉志誠畫的“大魚海棠”,老人特别喜歡,希望他還能來家裡多畫幾幅。
現在,越來越多村民願意讓劉志誠在自家牆上作畫,他跟村民的關系也更加親近。“許多人拿着自己喜歡的圖問我能不能畫,有的時候,畫還沒畫幾筆,我就先被熱心村民送來的水果零食‘投喂’飽了。”劉志誠笑着說。
很難想象,現在這麼受歡迎的他,曾經不被一些村民接受和理解,甚至有人将他的畫粉刷掉,投訴他影響村容村貌。
這讓劉志誠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他說,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畫的畫被刷掉,一開始很難過、很委屈,但轉過頭來一想,“借别人家的牆,做自己熱愛的事,當然要被大家接受并喜愛,才能真正發揮價值”。
如今,對劉志誠來說,畫畫是與村民共同創作的過程。“畫之前,我都會跟村民商量畫什麼、怎麼畫,畫畫過程中也會不斷交流。”劉志誠說,村民也有自己的審美,有時會對作品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議,還能激發他的靈感。
不僅如此,這些牆繪也讓村裡的孩子看見更大的世界。“劉小備叔叔,你什麼時候來教我畫畫呀?”今年六一兒童節,劉志誠來到麗江市程海鎮興義村美蓮幼兒園,把孫悟空、哪吒等孩子們喜歡的卡通形象畫上牆,孩子們也拿起畫筆,跟他一起完成這幅作品。“我希望通過畫畫,給村裡的孩子種下一顆關于藝術和夢想的種子。”劉志誠說。
一次,一個村裡的小男孩跑來看他畫畫并對劉志誠說:“報興趣小組,我要報畫畫。”這樣一句話感動了衆多B站網友:“如果我是山裡的小孩子,見過這個場景,一定會在心裡埋下種子,無論是畫畫還是遠方,都是值得期待的。”
兩個月的“修煉”
劉志誠從小在農村長大,走上繪畫之路,源自一次大膽的決定。
2014年,劉志誠考入一所大專院校的動漫設計專業。沒多久,在一番深思熟慮後,他選擇了退學,隻為了“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追求自由的生活狀态”。
退學後,劉志誠四處打工,努力尋求新的專業行當。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3D立體繪畫藝術家齊興華的作品,很受震撼,内心燃起學畫的激情。此後,他通過網絡了解到更多關于3D立體繪畫、牆體繪畫的知識,越看越癡迷。“室外繪畫作品給人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很酷。”劉志誠說。
他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畫畫技術。經朋友介紹,他得知河南安陽有一所牆繪專業培訓學校。打工大半年後,他積攢了一萬元學費,隻身前往安陽市求師拜藝。
學習繪畫初期,劉志誠隻是學素描,畫簡單的卡通、風景、靜物。基本功有所提升後,老師給他安排了一個畫遊戲封面宣傳畫的任務,由于畫面元素複雜,他畫了又改、改了又畫,一遍又一遍塗塗抹抹,老師并沒有過多幹涉和指導,隻在關鍵之處提出意見,剩餘全靠他自己領悟、摸索。
劉志誠說,他一度想要放棄,連續幾天在宿舍一躺不起,直到有一天,老師勸導他說:“既然大老遠跑來學習,就該學出點名堂,不能空手回去。”這句話一下子激發了他的鬥志,他重新拿起畫筆,一筆接着一筆畫,耗時兩個月,終于畫完整幅畫。
“這兩個月是我最痛苦、最煎熬的兩個月。”劉志誠說,但正是這兩個月的“修煉”,讓他的繪畫技法得到很大提升,内心笃定了對繪畫的追求。
三個月後,劉志誠開始實習,為一些企業、街道、鄉村畫畫。一開始,每天隻有150元工資,後來他越畫越快、越畫越規整,工資漲到了每天300元,成為10多個實習生中的佼佼者。
“當時每天隻能吃饅頭、鹹菜,還要頂着炎炎烈日,從早畫到晚,甚至夜裡兩三點還在畫。”劉志誠說,這在外人看來很辛苦的活,他卻樂在其中,“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内心很充實”。
牆體繪畫比紙上繪畫難度更大、要求更高。“面對高高的牆面,舉着長刷子畫一整天,是個體力活。”劉志誠說,牆面幹燥、凹凸不平增加了繪畫的難度,畫了一大半又刷掉重新畫的情況時常發生。
2015年下半年,劉志誠學成結業,開始前往重慶、四川、廣東、湖南等多個省市畫畫,完成了從學徒到畫師的轉變。如今,他已經在全國多地畫了上百幅畫,其中有40多幅在村裡,還通過視頻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逐漸引起社會關注。
“能結合自己的專長做喜歡的事,讓村莊更美麗,又能給鄉親們帶去歡樂,簡直太棒了!”有網友如是說。通過把熱愛化為動力、把興趣打造成職業,劉志誠回鄉畫畫的嘗試也得到了更多年輕人的認同,吸引着他們共同關注美麗鄉村建設。
回顧艱辛的學畫經曆,劉志誠甘之如饴。“退學、畫畫,都是我遵從内心的選擇。”劉志誠說,追求自己熱愛的事情,不妨大膽一些。
在鄉村播撒下藝術的種子
“把繪畫作品和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美好記錄下來,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到。”這幾年,劉志誠在B站等平台發布了不少繪畫作品,吸引50多萬粉絲,獲得230多萬點贊和數千萬播放量。
他的短視頻不僅記錄繪畫作品的創作過程,還會展現與作品有關的鄉土風貌、人文風情。“繪畫作品的表達力是有局限性的,我希望通過拍攝繪畫作品,融合鄉村生活的真實場景,讓更多人看到藝術背後的生活。”劉志誠說,作為新生代畫師,絕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要把創作融入大衆生活,在廣袤的鄉村、火熱的實踐中汲取營養。
廣闊鄉村大有作為。劉志誠的這份感悟通過繪畫和B站等平台,傳遞給了更多年輕人,有關于“三農”和鄉村振興的話題時常在評論區被熱切讨論。
“今後我要把更多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公益繪畫上,在鄉村播撒下藝術的種子。”劉志誠說,很多鄉村都有牆繪的需求,需要藝術的熏陶和滋養,他願意去更多的村莊免費畫畫,用自己的畫筆為美麗鄉村建設添彩增色。
如果說網絡讓劉志誠獲得贊譽,那麼鄉土則讓他沉靜下來。“回到家鄉,我找到更多創作靈感。”劉志誠說,家鄉有優美的自然風光,還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這些都是他創作的源泉和素材。今後,他會創作更多有關民族、曆史、自然的作品,提升繪畫作品的内涵和境界。
“感謝這個時代,讓我這樣的小人物也有大舞台,得以施展才華,為社會創造美。”他說。(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