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遠程跨國工作

遠程跨國工作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26 07:18:12

  “一個月到手2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币,年薪百萬,生活在二線老家自住房,不用通勤,朝九晚六。”

  在某職場社交軟件上,一名網友分享了自己反内卷的工作方式——為海外公司全職遠程工作。在國内,這是大廠程序員在一線城市“卷到飛起”,對标阿裡P8級别,才能獲得的薪資,而發帖的樓主僅僅本科畢業三年,并且在二線家鄉“閑雲野鶴”。

  評論區最高贊的回複說:這是頂級夢想。

  這樣的頂級夢想有希望成為更多人的現實生活。領英今年4月針對美國企業招聘專員的調查顯示,超過86%的美國受訪企業正在考慮雇傭遠程員工,其中近一半在考慮雇傭跨國遠程員工。一些矽谷科技公司的跨國遠程工作員工比例已經高達 30%,比如Stripe。

  如何成為一名跨國遠程工作者?跨國遠程工作體驗是否真的這麼“夢幻”?

  我們和跨國全職遠程工作者聊了聊。

  01 員工雇主都滿意 馬隆的一天從給家人準備早餐開始,然後送妻子、女兒去上班或上學,自己再回家,或者找一家安靜的書吧、咖啡館,喝杯咖啡,戴上降噪耳機,開始工作。

  中午休息兩個小時,下午17:00準時提交代碼至Git(代碼版本管理系統),在Jira(項目與事務跟蹤工具)上記錄一天的成果與進度,然後接女兒和妻子回家。

  一家人吃完晚餐,馬隆會輔導女兒完成作業,或者自己打遊戲、健身、學習。

  遠程跨國工作(年薪百萬不用通勤)(1)

  天氣很好,外出露營,在風景秀麗的地方寫代碼(馬隆供圖)

  這是今天的年輕人從小在動畫片裡看到的“普通家庭生活”。但長大後他們發現,這樣的生活原來難以企及,尤其是在一線城市。

  2016年之前,馬隆在深圳一家大廠做程序員,每天996,KPI年年漲,收入可觀,卻沒有時間組建家庭,也不敢奢望在深圳安家。

  2016年,馬隆回到了老家南甯,原本成功在35歲前上岸國企,卻因為遇到“不能忍的事情”,毅然離職。

  35歲的程序員很難找工作,何況還是在二線,有些企業直接劃定年齡限制,超過年齡的連面試機會都沒有。馬隆投了約8家公司,回複寥寥,幾次面試到第3輪依然沒有後續。

  遠程工作的機會就是這時候來的。一位在當地技術交流會上認識的朋友給他介紹了一份新加坡華人創業公司的遠程工作。每年到手人民币32萬左右——這對一線城市的年輕程序員可能缺乏吸引力,但對生活在南甯的馬隆而言,已經非常富餘。

  更重要的是——“每天固定7小時上班,關掉通訊軟件,沒人找得到你。”公司創始人是在國内“受夠了加班”的同胞,不願意将加班風氣帶到新的團隊。

  馬隆對現在“WLB”(注:Work-Life-Balance)的狀态非常滿意。

  還有不少程序員的生活比馬隆更“巴适”:有人背上行囊,邊旅遊邊工作;還有人上午種田,下午寫代碼。

  在大洋的另一端,哈利所在的新西蘭企業2020年因為疫情被迫遠程辦公,發現工作推進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直接退租辦公室,實行全員遠程。後來團隊有2個崗位空缺在新西蘭招不到合适的人,他們想,既然都是遠程,在新西蘭或其他國家都可以,索性直接面向全球招聘。

  烏克蘭、菲律賓、中國……他們聊了許多國家的候選人,最終中國程序員的工程質量和性價比勝出,拿下了崗位。

  “我們老闆覺得中國員工挺‘amazing’的,”哈利告訴職場Bonus,“第一周給他們介紹完系統怎麼用,第二周就開始寫代碼、提變更,一個月後就可以主導項目了——這個時候他們甚至還不是全職,而是兼職試用的狀态。”

  哈利在2018年從阿裡離職,移民新西蘭并進入這家公司,工作兩年左右就成為了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公司招聘跨國遠程員工的主要路徑,就是由他們這些來自各國的核心成員從自己的國家招聘。

  中國程序員加入公司後,因為語言問題溝通不順暢時,他會作為橋梁去輔助交流,成為了這家新西蘭公司願意招聘中國遠程員工,以及國内候選人信任這家公司的實際擔保。

  今年又有新的招聘需求時,哈利的老闆讓他直接找中國人,不用再看其他國家的求職者了。目前,他們公司的研發團隊已經有一半由中國員工組成。

  跨國遠程工作最顯而易見的障礙——語言和時差,确實帶來了一部分溝通損耗。哈利公司不要求中國程序員配合新西蘭的工作時間,如果新西蘭的客戶遇到緊急問題,隻有當地程序員能夠及時響應;兩國同事間的工作溝通、對接隻能在半天中進行,否則就得等第二天。但哈利向職場Bonus表示:“我們平時需要溝通的情況不多,綜合考慮實際的工作成果和用工成本,仍然在可接受的範圍内。”

  代替語言和即時溝通的,是文檔。對正常坐班的程序員來說,技術文檔“随便寫寫”就可以,同事看不懂可以直接問。但現在,馬隆會反複閱讀、修改自己的文檔,确保每一個句子都準确地傳達了自己的意思。文檔滿意度是他們團隊在試用期的重要考核标準之一。

  02 頂級夢想下的隐憂 實際上,大多數跨國遠程全職工作都還夠不上“頂級夢想”。

  首當其沖的是薪資和福利待遇。大多數企業,特别是初創和中小企業招聘跨國遠程員工的首要驅動力是更低的用工成本,因此不會提供公司所在地的薪資水平,而是以員工所在地的薪資水平為準。

  哈利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發布招聘信息時,收到最多的回複是“這個要求,這個薪資,肯定招不到”。他們需要具備英文聽說讀寫能力,3年以上經驗的JS全棧開發工程師,稅前時薪人民币160~240元,一周工作40小時,稅前月均收入人民币27733~ 41600元,新西蘭元跨境彙款,時薪付費,請假沒有薪資。與此同時,需要海外員工自己處理稅務、社保、醫保等。

  這樣的招聘标準似乎隻有一線城市中/大廠程序員才可能符合,但這樣的薪資待遇對他們沒有很強的吸引力。自行處理結彙、納稅、社保等一系列事務不僅麻煩,真正到手的收入也會大幅縮水,而如果公司能夠處理這一系列問題,即便薪資低一些也會更有吸引力。馬隆所在的團隊便是通過在國内設立公司的方式幫中國成員處理社保等事務。

  但與馬隆團隊不同的是,哈利公司隻有少部分成員坐标中國,不會為了這部分員工專門來國内設立公司。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招到了靠譜的人,都是曾經有過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曆,并回到二線或老家生活的程序員。

  薪資之外,另一個對遠程工作的普遍誤解是“會比較輕松”。事實上,雖然工作時間更短,但遠程工作内容依然是“滿滿當當”。

  馬隆的公司在團隊成員的參與下,制定了工作計劃,到時間節點就要提交工作成果,有一個人掉鍊子,就會拖累整個團隊的進度。團隊成員隻要有一次不能按時提交成果,又不能給出合理解釋,就會被要求立馬走人。這對員工的“靠譜、負責、自律”提出了很高要求,也是試用期重點考核的要素。

  對于遠程工作者來說,這份工作計劃/任務就是他們自由的邊界,完不成計劃,失去“遊戲資格”;提前完成計劃,獲得時間和空間。為此,馬隆給自己安排了嚴密的工作計劃,有時還會前往安靜的商業自習室工作。

  遠程跨國工作(年薪百萬不用通勤)(2)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高鐵上工作(馬隆供圖)

  他們還不得不承受對未來的“隐憂”。

  國外的技術棧以Node.js、Ruby、Python為主,與國内主流語言有一定差别,未來如果想回到國内企業工作,就可能面臨困難。

  此外,跨國遠程工作通常沒有晉升。馬隆所在的團隊,隻有新加坡本地員工才有晉升為管理層的機會。哈利的公司則是因為團隊業務非常穩定、成熟,幾乎沒有擴張和增長,所以缺乏晉升的機會,也很少有漲薪和獲得獎金的機會。

  03 遠程之路不回頭 “遠程工作、靈活辦公是一條‘不歸路’,一旦嘗試,就再也不想回去了。”國内最活躍的自由工作社區——電鴨的創建者大灰向我們強調。

  目前招聘中國程序員遠程工作的公司以華人創業公司為主,還有部分海外中小企業和少量海外大廠。大廠對語言和技術的要求很高,而在許多華人創業公司,語言上能看懂技術文檔即可,技術要求也相對較低。

  華人創業公司中,又以做Web 3.0的團隊居多。馬隆所在的新加坡華人企業,便是Web 3.0創業團隊。

  對于這些公司來說,雇傭跨國遠程員工是一個性價比很高的選擇。

  以哈利所在的公司為例,與招聘新西蘭本地員工相比,遠程雇傭中國員工的用工成本降低了30%左右。一方面,他們根據中國市場行情給中國員工給付薪資;另一方面,中國員工是“Contractor(合同工)”,半年或一年一續,不受新西蘭勞動法“沒有試用期”的約束。

  對于回到二線的職場人來說,跨國遠程工作雖然不是“頂級夢想”的樣子,也依然是難得的機會。

  “我到了被優化的年齡,有人不嫌棄我,願意每年給我32萬,六險一金,嚴格限制我每天工作時間,我很感激了,不在乎所謂穩不穩定。”馬隆說。

  馬隆團隊有不少同事是騰訊、華為被裁的35歲 程序員,現在都回到了二線或老家生活。其中一位來自華為的同事,如今生活在小縣城,憑借過去攢下的積蓄和被優化時的賠償金,生活很惬意。

  遠程跨國工作(年薪百萬不用通勤)(3)

  沒心情工作的時候,約三倆好友玩無人機(馬隆供圖)

  馬隆計劃一直做跨國遠程工作,如果有一天當下的工作不能繼續,那就換一家公司,或者移民到新西蘭、澳大利亞。

  WFH Research的研究數據顯示,疫情後,超過半數的員工不願意每周五天都在辦公室,如果被雇主強制要求,會考慮離職。

  面對這樣的趨勢,不僅Nationwide、Shopify等跨國科技企業将“遠程優先”政策常态化,可口可樂、德勤等消費和服務企業也開始為員工提供有條件的遠程辦公選擇;GitLab、Turing等海外初創公司更是自成立之日,就明确了“遠程優先”的制度。

  大灰向職場Bonus表示,電鴨社區上招聘遠程員工的企業數量逐年增加,接受和實行靈活辦公的企業和組織也越來越多。企業用工靈活化,工作方式遠程化,将是大勢所趨。

  在大廠做過半年産品實習的00後Ricardo.Wu,在看到跨國遠程的工作可能後,第一時間開始搜集資料,幾個月前拉上更資深的前同事們建立了小團隊,面向海外客戶接活兒。

  一周多前接受采訪時,他告訴我們還有許多環節不清楚具體作法。這周,他們已經接到了第一個來自英國的項目。

  在Ricardo.Wu建立的遠程工作交流群裡,群友們興奮地暢想着:“人生下來不是為了供房貸的!”“讓中國開發像中國制造一樣享譽全球!

  彩蛋 | 一些尋找跨國遠程工作的建議 職場Bonus:找到跨國遠程工作的路徑有哪些?

  朋友推薦;遠程工作網站、平台:國外有Linkedin、Turing、Arc、Upwork等;國内有電鴨、TalentOrg等。

  職場Bonus:是不是隻有程序員才有跨國遠程工作的機會?

  目前絕大部分獲得海外全職遠程工作機會的确實是程序員,但也有少數非程序員的工作機會,可以嘗試在領英、Upwork等平台檢索。

  職場Bonus:對想要跨國遠程工作的人有什麼建議?

  馬隆:真想找遠程工作的,記住,英語!英語!英語!重要事情說三遍,我見過太多有技術的人卡在英語這一關;此外,多在Github上發布你個人作品,很多遠程工作面試官會看的,這是他對你技術能力評價的參考;還可以在海外招聘社群裡多和人積極交流,抓住每一次機會。簡曆投一兩次可能沒有結果,投100次總會有的。(PS:多投英文簡曆)

  (文中馬隆、哈利為化名)

  文|廖麗君

  編輯|陳桐

  封圖提供|視覺中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