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溫州方言你是嘿的是什麼意思

溫州方言你是嘿的是什麼意思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01:04:23

今天,在很多方言中,人們把東西彎曲而不折斷,叫作"抈";把東西彎曲且折斷,叫作"敠"。

"他用一根鐵絲抈了個彈弓,還抈了個衣裳架架。"

"桑樹從小抈,到老直筆筆。"

"你輕點,别把樹枝敠斷了。"

"一大早就上地鋤草,累得腰都快敠斷了。"

"抈"和"敠",是兩個非常古老的漢字,中國人用了兩千多年了。到了今天,由于口語與書面語的脫節,很多人認為,這兩個發音不過就是個鄉言土語,卻不知是出自于古代典籍。

先來說說"抈"

抈,普通話讀作yuè(音月)。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說:"抈,折也。從手,月聲。與刖略同。"

溫州方言你是嘿的是什麼意思(34抈)1

抈,普通話讀作yuè(音月)

"抈"字現今可見的最早出處,當是《詩經·小雅·節南山》:"式月斯生,俾民不甯。"

"式月斯生",這句話很難懂,其實也沒必要弄懂。你看,曆朝曆代那麼多訓诂學家,對這句話的理解,他們也是各說各的,沒個準兒,所以我們這些普通讀者,也就沒必要跟着較真了。

不過呢,到了今天,更多的學者認為,"月",是"抈"的通假字,意思是"折斷"。

"式月斯生,俾民不甯",這句話的大意是:(亂事)摧折這些生命,使得百姓不得安甯。

早在春秋時期的《國語·晉語》中,"抈"字就正式出現了:"其為德也深矣,其為本也固矣,故不可抈也。"

溫州方言你是嘿的是什麼意思(34抈)2

《康熙字典》中的“抈”字條

這句話的大意是:它們作為道德來說夠深厚的了,作為根基來說夠堅固的了,所以是不可動搖的。

這裡的"抈",是"折斷"的引申義"屈服、動搖"(也有人認為是"扤"的通假字)。

到了西漢,在揚雄編撰的《太玄經》中,"抈"字的意思就非常直接而具體了:"車軸折,其衡抈。"

這裡的"衡",是"車轅前端的橫木"。"其衡抈",意為"車上的衡木折斷了"。

溫州方言你是嘿的是什麼意思(34抈)3

抈竹子:竹子加熱後,使之彎曲

後來,"抈"字的詞義有所擴大,既可釋為"折斷",比如清代語言學家、文字學家王筠在《說文釋例》中認為:"吾鄉謂兩手執草木拗而折之曰抈。"

亦可釋為"彎曲",比如清末民初學者章太炎在《新方言·釋言》中寫道:"今人謂以手折物曰抈。"

到了今天,"抈"字的意義愈加豐富起來了。既可以"使物彎",也可以"使物直";既可以将物折疊,也可以把物折斷;即表示具體的動作,也可以表達抽象的意思。

溫州方言你是嘿的是什麼意思(34抈)4

抈竹子:竹子加熱後,使之彎曲

"抈幾把竹椅賣兩個錢。"

"用手鉗把這團鐵絲抈直咾。"

"快起床,把被抈好了。"

"輕輕抈了幾下,鐵絲就抈斷啦。"

"在火車上睡了一覺,腰杆都抈痛了。"

"在這個白癡手下幹活,真要把人抈死的。"

再來說說"敠"

敠,在古代漢語中,主要有兩個讀音。

宋代官修韻書《廣韻》《集韻》為"敠"字标注的讀音,分别是"丁括切" "都括切",大緻相當于普通話duō(音多)。

溫州方言你是嘿的是什麼意思(34抈)5

敠,一讀duō(音多),一讀què(音卻)

同時,《廣韻》《集韻》又把"敠"注音為"促絕切" "七絕切",大緻相當于普通話què(音卻)。

"敠"讀duō(音多)的時候,有兩個義項。

其一,《廣韻》《集韻》釋為:"敁敠,知輕重也。"敁,音義同"掂"。敁敠,就是用手掂量、估摸物體輕重的意思,引申為揣度、斟酌。

宋朝趙叔向《肯綮錄·俚俗字義》:"稱量曰敁敠。"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劉姥姥聽了,心下敁敠。"

又第四十四回:"平兒今見他這般,心裡也暗暗的敁敠。"

溫州方言你是嘿的是什麼意思(34抈)6

《康熙字典》中的“敠”字條

其二,《廣韻》釋為:"敠,食不喚自來。"宋代字書《類篇》釋為:"食不速也",兩釋同義,都是指不經邀請而赴宴席,與今語"蹭飯"義近。

金代說唱《劉知遠諸宮調》:"七翁望見先皺眉,客人聽我說細微,若言這人所為,做處隻要便宜,掇坐善能飲醉酒,沖蓆(席)整頓喫口口,在村第一欺良善,沒尊卑,不近道理。"

這段曲文講的是酒店主人牛七翁望見村霸李洪義走來,趕緊告知客人劉知遠有關李洪義的為人,意在讓劉知遠小心避讓。

文中的"掇",為"敠"之異寫,"掇坐"即"敠坐",與下句中的"沖蓆",都是"飲酒不請自來"的意思。

溫州方言你是嘿的是什麼意思(34抈)7

敠斷鉛筆

時至今日,在關中方言中,人們把"不迎自來"仍叫"敠"。

"這人把颡(sǎng,音嗓,指額頭)削尖,硬敠的往班子裡鑽。"

"他敠了幾個人的名字來領錢。"

敠,讀què(音卻)的時候,《廣韻》釋為:"斷敠,絕。"《集韻》釋為:"斷也。"

"敠"字不見于《說文》,且作"折斷"義項的用例在古代文獻中極其少見,說明這是一個流行于民間的方言俚語,不為文人雅士所看重,加之人們在書寫時多有訛誤,對方言俚語的文化傳承不夠關注。

溫州方言你是嘿的是什麼意思(34抈)8

古代典籍《說文解字》

即便如此,"敠"這個字的生命力還是比較旺盛的,直到今天,它在很多地區的方言中都有體現,比如中原官話、江淮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晉方言、湘方言等等。

"敠幾根棍兒,把這塊木闆支住。"

"他敠了一枝花,回家插在瓶子裡。"

"你們誰把我的毛筆敠斷了?"

表"折"義的古字還有很多

我們常說一句話:"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其中一點,就是一個意思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詞來表達。比如,表示"折"義的漢字,除了"抈" "敠"之外,還有很多:撅,搣,拗,撇,折。

撅,普通話讀作juē(音絕)。《說文》:"撅,以手有所杷(同耙)也。"意思的用手把東西撥弄在一起。《禮記·内則》:"不涉不撅。"意為不是涉水過河,不能把下衣撩起來。後來詞義擴大,引申出翹起(撅屁股)、挖掘(撅坑)、倔強(老撅巴)等義項,用在口語詞中,又有折斷的意思,如撅樹枝,撅斷。

溫州方言你是嘿的是什麼意思(34抈)9

許慎和《說文解字》

搣,普通話讀作miè(音滅)。《說文》釋為"批也";《廣韻》釋為"手拔也。又摩也,捽也",很是玄乎。在方言口語詞中,"搣"是指用手指把東西分開,這是一種比較細小動作,如"搣開桔子" "把牆上貼的标語搣下來" "搣一點饅頭把他吃"。細小的竹木棍,折斷也叫"搣斷",但粗一點的棍子,就不能說"搣斷"了,而是說"敠斷"或"抈斷"。

拗,普通話讀作ào(音奧)。《說文》釋為"手拉也";宋代《增韻》釋為"折也"。"拗"字作"折"義講,可以"折斷",如戰國兵書《尉缭子》:"拗矢折矛。" 也可以不折斷,如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到這裡,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将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

溫州方言你是嘿的是什麼意思(34抈)10

折柳做笛

撇,普通話讀作piē(音瞥),本義是丢開、抛棄的意思,在冀魯官話、晉方言中,也作"折斷"講,比如"把那一根樹枝撇折。" "快點上地動彈了,撇玉茭去。"

折,本義就是折斷。這個字在甲骨文中就出現了,是個會意字,右邊是斧子(斤),左邊是斷開的"木",意即用斤砍斷木。後來斷木演變為"手",意為用手拿斧弄斷東西。在今天的方言口語中,折(zhé)指弄斷、使折斷,如"骨折"指骨頭被弄斷;"折楊柳"指抓住楊柳樹枝并且把它弄斷。同時,也可以指被弄斷的對象,不指明怎麼斷的,如"棍子折了",指明棍子處于折斷的狀态,這裡的"折"讀作(shé音舌)。

溫州方言你是嘿的是什麼意思(34抈)11

鄉音鄉情

凡有一物,必有其名;凡有一名,必有其字;凡有一字,必有其源。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影響着人們的發音,這就是鄉音,這就是方言。

鄉音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方言承載着一個地方幾千年的文化積澱。

追本溯源,了解每個漢字的"前世今生",不僅僅是傳承漢字之美,也是在講述我們每一個人生活世界的故事。這些故事,可以讓我們保持一顆靜待花開的平常心,積于跬步,至于千裡。(張文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