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南方地區則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而鄱陽湖等沿湖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那麼,你知道南小年北小年怎麼來的嗎?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是什麼意思呢?想知道就來瞧瞧小編的介紹吧。
南小年北小年怎麼來的
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中國地域廣闊,自然在民俗上也會有一定差異,于是就有了南小年和北小年之分。
古人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意思是官家過小年一般都是臘月二十三這天,而百姓家的則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通常是在臘月二十五。
在古代南宋以前,都城都建在北方,因此北方地區往往是受官方的影響,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而南方因為遠離政治中心,因此便遵從了百姓家的習俗,小年便定為臘月二十四;而像一些沿湖的居民,仍然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則定在了臘月二十五。
像北方講究吃餃子,南方講究吃湯圓一樣,小年的習俗南北也有不同。北方的小年講究吃糖瓜,蒸馍來祭拜竈神。而南方則會吃年糕,寓意為“年年高”,代表一年會比一年好。
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是什麼意思
所謂南小年北小年的意思就是,南方過小年,北方也過小年,但是時間上是不一樣的,南方的小年是在臘月二十四,北方的小年是在臘月二十三。
小年分南北的原因是什麼
小年分南北的意思是南方與北方各有各的小年,兩個地區過法不一樣。一般而言,北方地區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南方地區則多半把臘月二十四定為小年。據專家解釋,這與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差異等多種因素有關。對過小年的日期,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意思就是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晉代名人周處寫過一部《風土記》,記錄了不少地方習俗與風土人情,其中提到:“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竈,謂竈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祀之。”有說法稱,傳統上的小年是在臘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後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拜竈王爺,北方地區百姓随之效仿,也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南北的差異是比較多的,這些差異,會導緻節日節氣的風俗是不一樣的,而且吃的東西也都不同,以上就是南北小年的意思。
南方小年的忌諱
小年和春節有一些比較相似的地方,所以忌諱的方面也有相似之處,小年的時候不能借錢,民間認為,小年這天不能讨債,否則就有一年裡天天都在讨債的路上的寓意。南方小年夜忌諱舂米,搗蒜,據老輩人講,如果小年裡搗蒜,會将新年裡的運氣搗跑了。小年禁忌殺sheng,有些農村地區禁忌,臘月二十三日是傳統的少年,少年不殺,不殺,動物也生靈,少年不動氣。這些大多數都是地方習俗,也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新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