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軟實力英語】分享的第1009篇原創英語啟蒙文章。
寫在前面
這幾年,苗爸堅持聽樊登讀書會推薦的書,特别是家庭和育兒類書籍,使我對以前的家庭教育理念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雖然以前我也閱讀過不少育兒類和英語啟蒙類圖書,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還是“穿新鞋走舊路”,以家長專制和填鴨式教育為主。
換句話說,我沒有認真地從孩子的視角去觀察和實施家庭英語啟蒙教育,即使偶爾也借助一些遊戲的方法以改善親子關系,提高孩子學英語的興趣,但是,卻沒有講這一教學理念貫穿于我的英語啟蒙教育的始終。
如今,孩子在一天天地長大,幸好近幾年我也在不斷成長,學會了從孩子的角度來審視我的教育理念,不再搞一言堂,而是經常使用幽默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
今天,苗爸分享一些這些年來在家庭英語啟蒙教育過程中的一些新的感悟,希望能夠幫到更多還在迷茫中摸索的父母們。
01
先慢後快
幼兒學英語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先慢後快”,這與孩子的心智發展水平有關,急不得。特别是在中文先入為主的情況下,部分孩子還會出現不同程度對學英語的抵觸情緒。
這時候,是考驗父母的耐心和堅持的關鍵階段。首先,要相信孩子一定能夠學好英語的,其次要放慢節奏,不斷重複。例如TPR閃卡,先重複孩子熟悉的,再逐漸增加新的閃卡。
有位寶媽介紹孩子學閃卡的過程時說:“感覺在增加新的閃卡的時候,我說幾次他就知道了,感覺接受挺快的。後面的就是用點讀筆點閃卡,就是玩卡,有時候需要的時候我就用英語說給他。”
可能有的TPR動作短語孩子也不理解,但是讓他去選擇,他往往能夠選對閃卡。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孩子雖然不認識文字,但是已經可以把聲音與圖片結合起來了,所以能夠選對。
“苗爸英語啟蒙TPR閃卡”共有192張,即包含192個日常生活場景動作短句。根據這幾年的大量孩子的實踐經驗,苗爸發現,通常情況下,孩子在學前30-60張閃卡的時候,進度比較慢,再往後學,就相對容易一些了。
所以說,父母千萬不能急于求成,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先把前面60張閃卡掌握熟練,具體操作方法可以參考下面的簡介:
(一)一次十張,連續點讀五天,一天二次,一次五分鐘,不可跟讀,不要說,隻要點。
(二)把能做動作的,有趣的,簡短的,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全部挑出來,學到30張的時候,停下來複習7天,再開始跟讀。前面學會30張打好基礎,後面就會自己學習了。
學習過程中盡量使用TPR的方法,點閃卡時候,幫助孩子理解性輸入,每天幫助理解一兩個,其他的都是點,這樣學得很快。
如果孩子在學了10張或20張閃卡之後,不願意繼續點讀了,可以停一下,停上幾天再繼續。這幾天時間就聽前面學過的音頻。
02
溫水煮青蛙
一般我們使用“溫水煮青蛙”這一習語的時候,常常帶有貶義的色彩。當我們用它來描述兒童英語啟蒙的時候,是取其褒義色彩,表達一種訓練方法,即在開始的時候,訓練強度一點一點增加,就像溫水煮青蛙,讓孩子慢慢地适應。
這與熬中藥類似,微火慢熬,這樣孩子的語言潛力才能慢慢熬出來。就以簡單的日常生活用語為例,尤其是TPR動作短句,因為每天與孩子互動,慢慢就内化為孩子的一種語言能力了,即聽到英語指令,就能夠條件反射,做出相應的動作了。
除了“苗爸英語啟蒙TPR閃卡”之外,刷牛津閱讀樹、海尼曼、Raz系列,甚至學漢字,也完全适合“溫水煮青蛙”訓練方法。
道理非常簡單,如果一開始就使用“猛藥”,像成年人那樣進行強化訓練,先不說傷害孩子學英語的興趣了,在心理和智力上,孩子一下子都無法接受。
當孩子的訓練達到一定量的時候,比如有人所說的1000 聽力詞彙積累量,或是1000 聽力小時,孩子再學自然拼讀,以及觀看動畫片的時候,就會感到比較輕松。
如果是父母和孩子同時學英語,你就會發現,即使剛開始的時候,孩子起步比較緩慢,但是進步絕對比父母快。有寶貝甚至感歎說:“那個才叫快,我完全放棄自我學習了,因為我根本跟不上孩子,把她完全扔給分級體系去管理。”
這與習武之人紮馬步道理相通,孩子隻有經過“溫水”慢熬,才能真正打下紮實的英語聽說讀寫基本功,甚至是在小學或是初中階段,就達到高中畢業時的英語水平,為将來騰出更多的時間學好數理化。
03
實踐再實踐
實踐是學習最快,記憶最好的方法。有個六歲的寶貝,聽力有一些基礎,在用“苗爸英語啟蒙TPR閃卡”玩過家家的時候,每次都要用三四十張卡片,重複要玩兩三遍,聽說也就差不多了,父母也基本記住了。
TPR閃卡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場景動作短句,當寶貝能夠做到聽音識卡的時候,就需要結合實際生活場景,與孩子進行親子互動了。衆所周知,在生活中使用英語,重複的頻率比較高,所以孩子容易記住。
此外,當孩子在不同的場合聽到同一個音頻内容的時候,孩子自然會将聲音與圖片和生活場景建立聯系,進而明白了英語的意思。
這與我們記英語單詞類似,如果我們每天拿着單詞手冊背誦,單詞都是在固定的位置上,換一個地方,就不認識了。所以,需要通過大量閱讀,去鞏固單詞記憶。
例如學尿尿那張閃卡,也是領着家裡玩偶學,也可以直接帶孩子在衛生間實踐學會的。在學“苗爸英語啟蒙TPR閃卡”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父母直接對孩子說英語的時候,孩子沒有反應,如果讓他指認圖片,他倒是速度很快。
這就說明,到了圖片和實踐結合的時候了,隻要通過生活實踐,孩子才能真正明白英語指令的意思。有的時候,孩子聽英語找圖片,即使是找對了,也不一定真的明白了圖片的意思,隻是因為多次重複,記住了卡片而已。
對于幼童來說,一開始還不能分清楚英文和中文。有位寶媽分享說:“我外甥就那樣,然後有一次我給他說英文,他跟我說不是的,是什麼什麼,我就說,是的,你好棒,這是另外一種語言,他很懵懂地看着我,我再沒多解釋,後面就隻說英文,大概三個星期,他就好像明白了,也接受一種事物有兩種語言。”
04
幼兒理解的方法
在教幼兒學英語的時候,很多父母依然使用慣性思維,沿用自己小時候學英語的方法,去教自己的孩子。最常見的情景,就是讀一句英語,說一句中文翻譯,看上去,好像是中文雙語同時啟蒙。事實上,幼兒往往是兩種語言都聽不懂。
這種成年人學英語的方法,不能直接用來教幼兒。畢竟,幼兒的心智發展水平有限,如果不是可理解性輸入的話,無論父母說哪種語言,對孩子來說,都是無效輸入,無異于說天書。
幼兒能夠理解的學英語的方法,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圖片
圖片和動畫片類似,不需要文字說明,孩子看圖即能明白意思,這也是培養孩子英語思維的最初的方法之一。所以父母在使用閃卡進行英語啟蒙的時候,盡量不要翻譯成中文,影響孩子的英語思維的養成。
在使用英文閃卡的時候,最好結合不同的遊戲和孩子互動,而不是單調地讓孩子重複跟讀,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因為枯燥乏味而失去學英語的興趣。
(二)音頻
父母在為孩子選擇英語啟蒙資料的時候,無論是圖片還是繪本,最好選擇帶有配套音頻或者可以點讀的資料,這樣可以增加孩子接觸地道英語發音的機會。
音頻結合圖片和繪本,孩子聽音既可激活頭腦中儲存的圖片和繪本圖畫,然後明白音頻的意思,這也屬于可理解性輸入。所以,在開始的時候,音頻選擇需要慎重,必須循序漸進。
(三)肢體語言輔助
除了圖片之外,兒童對于肢體語言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通過TPR(全身肢體反應)的方式學會母語的。用母語習得的方式學英語,是英語啟蒙的最有效的方法。
語言的輸入比較簡單,輸出卻不容易。不會說話的寶寶可以先指認閃卡、物品,或者做出動作,會說話的寶寶願意說就說,不願意說也可以指認或者做出動作。
通過肢體語言為輔助學英語,不僅僅适合家庭英語啟蒙,同樣适用于學校英語教學。人教版三年級英語教材中的let's do 部分,就是讓孩子動起來,通過做肢體語言理解英語意思。
(四)教具引導
這裡所說的教具,不是我們傳統上的粉筆和教鞭,而是指各種多媒體工具,包括音頻播放器、手機、電視、平闆等,還有各種遊戲道具、手工材料等。
畢竟,有些場景不是發生在家庭環境中,要想學以緻用,還是有一些困難。例如醫院、超市、火車等場所,父母可以借助一些道具和教具,與孩子過家家,模拟上面的場景,活學活用英語。
我是苗爸,“職業化家庭英語啟蒙訓練”推廣人。我會每天分享英語啟蒙相關的原創文章和視頻。
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我們明天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