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聽到别人提到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卻很少人提到正高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是工程技術人員當中的技術專家或技術能手,在事業單位和企業當中起着無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實,高級工程師還分為副高級工程師和正高級工程師,其中,正高級工程師又稱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或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對應教育類的教授,對應醫學類的主任醫師,對應研究類的研究員等等。
在事業單位當中,正高級工程師也是一種專業技術職務,對應專技一至四級;而高級工程師(副高),則對應專技專技五至七級;而工程師對應專技專技八至十級;助理工程師對應專技十一、十二級;技術員對應專技十三級。專技等級是工資、醫療等各方面待遇的一個重要體現,等級越高,則越難取得,其中正高級工程師是最難取得資格并且聘任的。
要取得正高級工程師的資格,一般來說需要具備以下兩個基本條件:
1、獲得高級工程師資格5年以上。
2、工作中有突出表現,獲得省級或者國家級相關獎項。
滿足條件後的高級工程師可以申報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或者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但在實際當中,取得資格很難,實際聘任更難。特别是在事業單位,對專業技術職稱的結構比例有明确的标準,不能突破比例限制而設置。正高級工程師隻有在一些科研院所才有可能聘任,其他一些普通事業單位,特别是縣、市級普通事業單位,正高級工程師的結構比例特别低,難以設置。
以我所在省為例。2021年省人社廳調整了科學研究農業技術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的指導标準,其中一類科學研究事業單位正高級的比例最高,而縣級普通事業單位的比例最低。具體如下:
1、科學研究類事業單位。一類機構正高級設置的比例不能高于15%;二類機構正高級設置的比例不能高10%;三類機構正高級設置的比例不能高于8%;四類機構正高級設置的比例不能高于5%。
2、農業技術類事業單位。省級機構正高級設置的比例不能高于8%;地市級機構正高級設置的比例不能超過5%;縣級機構正高級設置的比例不能超過2%。
3、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體育運動等類事業單位。省級機構正高級設置的比例不能高于5%;地市級機構正高級設置的比例不能超過3%;縣級機構正高級設置的比例不能超過1%。
4、除黨校、各類院校、中小學、衛生藥品類等以外的普通事業單位。省級機構正高級設置的比例不能高于2%;地市級機構正高級設置的比例不能超過2%;縣級機構正高級設置的比例不能超過1%。
從結構比例設置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隻有科學研究、農業技術等類别高、省級以上事業單位才有較高比例的正高級名額。比如一類科研水平處于國内外領先、主要承擔國家級項目的機構,其正高級的比例可以達到15%,如果單位有專業技術人員100人,則可設置正高級人員15人。但如果是在縣級的普通事業單位,每100人當中隻能設置一名正高級職稱人員,而一般單位不可能有100人,所以隻能在全縣普通事業單位當中調劑,一般不會設置。
綜上所述,正高級工程師,一般也稱為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或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是最高的職稱或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工程師本身取得任職資格就比較難,而一般普通事業單位可以設置的比例也非常少,所以一般隻有省級以上事業單位,特别是從事科學研究的科研院所才會有設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