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朱熹的這句詩詞非常具有哲學韻味

朱熹的這句詩詞非常具有哲學韻味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20:11:46

春天來了,大地回暖,經冬的枯草又綠了,老樹抽發新芽,正是踏青尋夢的好時節。面對如此春光美景,人們的腦海中難免會詩意萌發: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的這句詩詞非常具有哲學韻味(朱熹的這首詩本是哲理詩)1

這是古人的一首《春日》詩,娓娓道來,通俗如話。這首詩從字面意思看來,是作者春天郊遊時所寫的遊春觀感:風和日麗之時遊覽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讓人耳目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萬紫千紅,到處都是百花開放的春景。

其實,這首詩的本義并不是一首記遊的風景詩,而是一首勸人就學向善的哲理詩。因為詩的作者從未到過泗水,泗水隻是作者心中的一種想象。泗水是位于中國山東省的一條河流,又名淇水,發源于山東省蒙山南麓,經泗水縣、曲阜市及兖州市注入南陽湖。

朱熹的這句詩詞非常具有哲學韻味(朱熹的這首詩本是哲理詩)2

詩的作者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所處的時代氣,是南宋與金南北分治的特殊時期,朱熹無從渡淮而至魯境,所以,終其一生也不可能北上到達泗水之地。作者從未到過泗水之地,而此詩卻寫到泗水,是因為泗水和一個人有關,那就是孔子。春秋時期,孔子曾帶領弟子們在泗水河邊遊玩、論辯,弘揚儒學。

朱熹的這句詩詞非常具有哲學韻味(朱熹的這首詩本是哲理詩)3

潛心理學的朱熹心儀孔聖,向往于當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講誦,傳道授業的勝事,于是托意于神遊尋芳。因此此詩其實是借泗水這個孔門聖地來說理的。

詩中的“泗水”暗喻孔門,“尋芳”暗喻追求聖人之道,“東風”暗喻教化,表達了詩人于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全詩雖為說理,但是,詩中卻不露一點說教的痕迹,也隻有朱夫子這樣的大學問家才能這樣的“得心應手”。

朱熹的這句詩詞非常具有哲學韻味(朱熹的這首詩本是哲理詩)4

朱夫子的哲理詩大多寫得都“自然流暢”而不造作,比如他的《觀書有感二首》中的第一首: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後為南溪書院)内。“鑒”為鏡子,指像鑒(鏡子)一樣可以照人。詩題本為《觀書》,意在講為學之道的,要是空發議論,肯定幹澀無味,但是,作者卻抛開書本,而寫方塘,一下子就将人帶入一種“境界”中——

朱熹的這句詩詞非常具有哲學韻味(朱熹的這首詩本是哲理詩)5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什麼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如果當作風景詩來讀,是十分生動的,尤其是頭兩句,畫面感就非常強,給人一種代入感,有身臨其境的享受。

朱熹的這句詩詞非常具有哲學韻味(朱熹的這首詩本是哲理詩)6

其實,這首的本義并非專寫眼前景,而是“借物以明道(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來抒發胸中情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個“方塘”由于有“源頭活水”的不斷輸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陳腐,永不污濁,永遠“深”而且“清”。如此一來,“方塘”其實是指一個人的學識情懷,隻有不斷學習、汲取更多知識,才會如此清澈與豐富。

朱熹還寫了一首《勸學詩》,其詩曰: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朱熹的這句詩詞非常具有哲學韻味(朱熹的這首詩本是哲理詩)7

該詩語言明白易懂,形象鮮明生動,把時間快過,歲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夢未覺,階前梧桐忽秋聲來比喻,十分貼切,倍增勸勉的力量。據說,許多日本人都熟習此詩,年輕學生都将其當作座右銘。

朱熹一生留下了大量詩文,你的記憶中,朱熹還有哪些詩句讓你念念不忘呢?

(圖片來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