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的好壞直接決定着蝦類能否健康、快速地生長, 從而關系到産量的高低和經濟效益的優劣。因此, 漁諺有“養好一池蝦, 先管好一池水”的說法。蝦池的水質調控是養蝦成敗的關鍵。
最近在群裡面和論壇裡面都看見大家問有關水質方面的問題,所以小編就搜集了這方面的資料加以整合,特發此貼,供大家參考參考!
一、如何判斷水質的好壞
采取“看觀摸嘗聞測查”方法,能有效地辨别水質的好壞。
1 看
即看水色。水色是水中浮遊生物的種類和數量的反映。養蝦池的水色以茶褐色、黃綠色、淡綠色為好,這些水色具有“肥活嫩爽”的特點,無異常氣味。這些水色的水體富含大量對蝦喜食的矽藻和綠藻,且溶氧充足,有害物成分少,非常利于對蝦生長。
常見的好水色有以下幾種:黃綠色以矽藻為主,綠藻、裸藻次之;草綠色以綠藻、裸藻為主,油綠色主要是矽藻、綠藻、甲藻、藍藻;茶褐色以矽藻、隐藻為主,裸藻、綠藻、甲藻次之。
常見的壞水色有以下幾種:若蝦池水色呈暗綠色則是藍綠藻過度繁殖的結果;黑褐色與醬油色是鞭毛藻、裸藻、褐藻等大量繁殖所緻,這種水色主要是由于投喂過量、殘餌過多、底質惡化老化等原因造成;黃色水主要含有金黃色鞭毛藻;水色轉紅是由纖毛蟲、夜光蟲等原生動物滋生或輪蟲大量繁殖所引起;乳白色是由細菌大量繁殖造成藻類突然死亡而引發的;臭清水是由浮遊植物大量死亡所緻;澄清色是水中浮遊生物少的表現;水呈灰藍色且有魚腥味,可能是魚腥藻或拟魚腥藻大量出現所引起的;水色泛白是桡足類過多所緻;水色混濁的水體含泥漿和有機碎屑較多。這些水色均為不好的水色,對養蝦極為不利。另外,如果水色發暗,水質粘滞,在下風口和增氧機周圍有大量白色泡沫,且經久不散,說明水體中有機質多,水質已老化。
水色呈藍綠、灰綠而渾濁,天熱時常在下風的一邊水表出現灰黃綠色浮膜,表明水質已老化,以藍藻為主,而且數量占絕對優勢;水色呈灰黃、橙黃而渾濁,在水表有同樣顔色的浮膜,表明水色過濃,水質惡化,以藍藻為主,且一開始大量死亡;水色呈灰白色,表明水體中大量的浮遊生物剛剛死亡,水質已經惡化,水體嚴重缺氧,往往有泛塘的危險;水色呈黑褐色,表明水質接近惡化,可能是施用較多的有機肥、水體中腐殖含量過多,以隐藻為主,藍藻次之;水色呈淡紅色,且顔色濃淡分布不勻,表明水體中的水蚤繁殖過多,藻類很少,溶氧量很低,已發生轉水現象,水質較瘦。
茶色或茶褐色水
黑紫色或醬油色
灰綠、灰藍或暗綠色
渾濁、分層、黃泥水
醬紫色或磚紅色
青苔水
白濁水
2 觀
指觀察蝦池及周圍生物的動态。若發現池中魚類浮頭、螺爬出水面,日落後塘周圍有很多蚊蟲,有許多海鷗等鳥類在塘面上盤旋等現象是水體缺氧的預兆。當水體嚴重缺氧時,對蝦會浮頭遊塘,眼和觸角露出水面,受驚也不下沉躲避。夜光蟲、甲藻和發光細菌大量增殖會使水體發光,極易引起蝦池缺氧。此外,除對蝦因投飼不足而遊塘外的異常活動,也是直接或間接由水質惡化所引起,是水質不良的表現。
3 摸
指用手指撚一撚蝦池水,如果手感發澀說明水質正常;如發滑,水質一般較差。
4 嘗
指用嘴嘗嘗蝦池水味道,如隻是發鹹,一般是好水,如苦味嚴重,則是水質不佳的表現。
5 聞
指聞蝦池水的氣味。若水體散發出腥臭或臭雞蛋的氣味,說明水質已出現老化,較差。
6 測
指對水體的溶解氧、透明度、PH值、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化學耗氧量等水質指标進行監測。若各項指标超出蝦池水質的基本要求,則表明水質不好,對養蝦不利。
7 查
檢查蝦池底是否黑化。如果池底變黑,散發臭味,表明底質變壞。出現變黑的原因:清池不徹底;投餌過量;池水過肥,換水不夠;水體中有大量絲狀藻或水草老化枯死後沉底腐爛;下層水長期嚴重缺氧。在養殖中後期池底較易出現黑化,為淤積于池底的有機物在細菌等作用下進行非氧化分解,形成池底“黑化區域”。
在”看“的時候還要注意下面這些:
水的顔色
池塘由于施肥品種與施肥季節的不同呈現不同的水色。一般來說,肥水池的正常水色可分為兩類:一類以油綠色為主,另一類以茶褐色為主,這兩類池水中均含有大量易被水産動物消化吸收的餌料生物,是适合用于養殖的塘水。
水色變化
水色的變化是池水“活”的證明,它有“日變化”和“旬、月變化”兩種情況。一般易被魚類利用的浮遊生物大多具有明顯的趨光性,由此形成池水透明度的“日變化”。此外,每10-15天水色濃淡呈周期性的交替出現,這就是“旬、月變化”。凡是水色會變化的池塘是一塘“活水”,否則就有可能是一塘“瘦”或“老”的水。
水面有無“水華”出現
所謂“水華”是指池塘水面出現一層雲斑狀有色漂浮物,這是由于某些浮遊生物大量繁殖所緻。有一定水華的池水屬于好的池水,其中多數浮遊生物能被水産動物攝食、消化,對它們的生長極為有利。但這種水溶氧量低,如遇到天氣突變時,不僅易出現蝦浮頭,而且常因缺氧而導緻藻類大量死亡,使池水變樣、發臭,出現泛塘。為此,必須要控制水華的大量出現,其方法有:減少或停止施肥或投餌,換掉部分老水後注入新水,用生石灰全池潑灑。
池塘下風處的油膜
沒有水華的池塘,可從其下風處水面油膜顔色面積大小來衡量其水質的好壞。一般肥水池下風處的油膜多,沾粘,發泡,并有日變化現象(即上午比下午多),上午呈現黃褐色或煙灰色,下午呈綠色,俗稱“早紅晚綠”。如果水面長期有一層不散的鐵鏽膜,則說明池水瘦而老,必須換注新水。
透明度
池水透明度的大小,可以大緻反映池水中餌料生物的多少,即池水的肥瘦,一般透明度30厘米左右為中等肥度的水,透明度小于20厘米的為肥水,大于40厘米的為瘦水。
二、适合蝦生長的優良水質标準
三、pH對水質的影響
南美白對蝦适宜的pH值為7.8—8.5。pH值低可使養殖蝦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載氧能力,盡管水中的溶解氧較高,還是要造成魚、蝦生理缺氧症,經常浮頭,且生長受阻或患病。pH過高會增加氨氮的毒性。pH下降是水質變壞、溶解氧降低的表現,同時,可使有毒的硫化氫含量增加。氨氮、硫化氫含量的增加都可以抑制對蝦的生長。pH值過高則可能腐蝕魚蝦鰓部組織,使粘液凝固,嚴重時體粘液成絲狀,使蝦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pH過高的水體中易形成藍綠藻水華和形成難溶的磷酸三鈣,從而導緻水體中的營養物質和能量循環減緩。另外,水中的pH值過高或過低,均會造成水中的微生物活動受到抑制,有機物不易分解。
pH值是養殖水體的一個綜合指标,它主要與水體中的CO32--HCO3--CO2緩沖體系及Ca2+-CaCO3固體緩沖系統有密切關系,并與有機酸、腐殖質緩沖系統有一定相關性。因此,水體中的pH值會随着水的硬度和CO2的增減而變動。池塘中pH值通常随着日出逐漸上升,至下午16:30-17:30(也有在13:00左右)達到最大值,接着開始持續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降至最小值,如此循環反複。池塘中pH值的日正常變化範圍為1-2,當水體中pH值過高、過低或變化幅度過大,都會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
pH值在養殖中的變化規律
1.養殖全過程pH值的變化規律:從對蝦養殖整個過程來看,放苗前肥水階段pH值最高,有時可超過9.6,随後會不斷下降,到中後期甚至降到7.0以下,如果水質不加以調節,則pH值就會不斷發生變化。
2.一天中的pH值變化規律: 水中生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種化學變化均能引起pH值的變化。因此,白天光合作用越強,光照時間越長pH值就會越高;晚上光合作用停止,對蝦及各種生物(微生物為主)呼吸産生的酸性二氧化碳越來越多,則pH值就會逐漸下降,天亮前降到最低。如果是陰雨天,則一天中的pH值變化最小。
3.天氣變化對pH值的影響:晴天、陰天和雨天pH值有不同的變化,晴天白天光合作用消耗掉了水中大量的酸性二氧化碳,pH值會升高,而陰雨天情況正好相反,連續的陰雨天會使池水pH值降得很低,必須及時調節。
對pH值的調控
1.放苗前調控:放苗時如果pH值高于9.0(上午10點左右測量值)則蝦苗的成活率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放苗前進行pH值的調控是養殖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調控可采用施加酸性化學物質的方法,如加入适量醋酸、檸檬酸、草酸等,也可以換水或注入新水(地下深井水更好),盡可能将pH值降到9.0以下(8.5以上),這樣可确保放苗後蝦苗的成活率達到生産要求。
2.中前期調控: 在養殖全過程的前三分之二時間裡水質的各項指标一般都還比較正常,如NH3、H2S等濃度很低,對對蝦的不良影響就很小,這時候可以放心大膽地将pH值控制在最适合對蝦生長的範圍裡。随後,pH值逐漸降低,如果上午10點測量出的pH值在8.0以下,則應及時進行調高。20ppm的生石灰可提高pH值0.5。
3.中後期調控: 對蝦養殖進入中後期,水質各項指标已經很差,特别是在高密度養殖的情況下,NH3、H2S濃度就不可避免升高甚至超标,且pH值下降又特别快,這個時候如果不調節好pH值,即使增氧機滿負荷不停地運轉,對蝦仍會有生理性缺氧浮頭的危險,給養殖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此中後期的pH值調控技術要求比較高,也是決定養殖效果好壞的關鍵環節。由于NH3、H2S的毒性與pH值的高低有密切的關系,中後期調節pH值一定要考慮全面,假如NH3濃度很高而H2S濃度很低,此時可将pH值調到正常偏低水平,這樣可降低NH3毒性又确保不會造成對蝦生理性缺氧;如果情況恰好相反,則可将pH值調到正常偏高水平。總的原則是:既要保證pH值的正常,又盡可能地降低水體中NH3和H2S的毒性,這樣就會提高養殖的産量。
pH值偏低或偏高的處理措施
pH值偏低的處理措施:
①可以将池中老水排掉,注入新水,反複2-3次,以調節水體中的pH值;
②每半個月潑灑生石灰水(如淡養對蝦池pH值低于7.8,每畝用量5-15kg),既可以調節水體酸堿度,又可以防治病害發生;
③對于pH值下降過快或過低的水體,也可用NaOH或小蘇打進行調節,采用1%NaOH溶液,一定要進行稀釋(比如稀釋1000倍),少量多次均勻潑灑,并及時測定水體的pH值,以确定效果;
④加速培植浮遊植物,形成新的藻相,對于形成的藍綠藻要及時控制,必要時追施無機肥料,促使優良藻類繁殖茂盛;
⑤充分增氧,控制還原型物質的生成。
pH值過高的處理措施:
①注入新水。
②用滑石粉(主要成分矽酸鎂)調節,用量為每畝1-2kg。通常滑石粉以1.5-2.5g/m3全池潑灑,可使水體pH降低0.5-1;
③每畝用0.5-1kg明礬,全池潑灑
④對pH過高或升幅太快的水體也可用稀鹽酸或醋酸潑灑,少量多次潑灑後,并及時測定水體的pH值;用鹽酸調節,一般每畝用300毫升~500毫升,充分稀釋後全池潑灑。
⑤多施有機肥,以肥調堿。
四、溶氧
溶氧是水體中最主要的理化指标,養殖池塘中溶氧量通常要求在5-8mg/L之間,至少不低于4mg/L;當溶氧低于3mg/L時,蝦會煩躁不适、輕度缺氧、呼吸加快、攝食量降低,從而影響生長。溶氧更低時就可能造成水産動物的死亡。水體中溶氧量取決于增氧與耗氧因素的消長作用。池塘中溶氧主要來源于浮遊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溫度等影響較大);空氣溶解(與風浪,水體的水平和垂直移動有關);增氧機或增氧劑的使用;換新水所攜帶氧氣等幾個方面。而水體中溶氧的消耗則包括水生生物及細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代謝耗氧,池水、底質中有機物等還原性物質的分解等幾個方面。
當池塘溶氧不足時可采用的主要應急措施:
①增氧機的合理使用;②合理的換水;③減少池塘中有機物、微生物等好氧量;④合理地使用增氧劑;⑤逐漸培育出所需适宜的新藻相。
目前主要的增氧劑作簡要的說明:
a 過硼酸鈉,白色細小結晶粉末,屬于溫和性氧化劑,能緩慢釋放氧,當水溫高于40℃,氧氣逃逸加快,可增加水體中的溶氧。使用過硼酸鈉後可增加水體的堿性,提高池塘水體的pH。使用時用水溶解後,以1g/m3的水體終濃度全池潑灑,但應注意不能與酸類物質混存。
b 過氧化鈣,白色結晶粉末,與水反應後能産生大量的氧氣,可增加水體中的溶氧,提高水體的堿性,提高pH值,并可絮凝有機物及膠粒,降低水體中的氨氮,去除二氧化碳和硫化氫,防止厭氧菌的繁殖,且殺死緻病細菌,起到澄清水體的作用,改良水質。使用時用水溶解後,以1g/m3的水體終濃度全池潑灑。但對于缺氧池塘可參考下表使用量。
c 過碳酸鈉[Na2CO3.3H2O2]白色、自由流動顆粒結晶粉末。水溶液呈堿性,活性氧含量14%,具有氧化性。過碳酸鈉幹粉的活性氧含量相當于30%濃度的雙氧水。使用過碳酸鈉後池塘溶液的pH值呈堿性,生成活性氧,從而發揮了其殺菌、漂白去污的功能。預防缺氧以0.075-0.15g/m3的水體終濃度全池潑灑;缺氧急救時使用量可加倍,以0.15-0.22g/m3的水體潑灑。此外,0.02%過碳酸鈉溶液還可進行活魚運輸,每5-6h加藥1次。
五、氨氮
氨氮是由池中殘餌、排洩物、浮遊生物的屍體等有機物分解産生。當氨氮的積累在水中達到一定的濃度時就會使魚中毒。氨氮超标通常發生在養殖的中後期,這時候由于殘餌和糞便的增加,池塘底部的有害物不斷沉積,造成氨氮、亞硝酸鹽等超标。正常養殖水體氨氮一般不超0.2㎎/L為宜。在養殖過程中,要盡量降低氨氮含量,要把氨氮控制在0.5mg/L以下。氨氮毒性與池水的pH值及水溫有密切關系,一般情況,溫度和pH值愈高,毒性愈強。
氨氮的中毒機理
氨氮以兩種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種是氨(NH3),又叫非離子氨,脂溶性,對水生生物有毒。另一種是铵(NH4 ),又叫離子氨,對水生生物無毒。當氨(NH3)通過鰓進入水生生物體内時,會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洩的負擔,氨氮在血液中的濃度升高,血液pH随之相應上升,水生生物體内的多種酶活性受到抑制,并可降低血液的輸氧能力,破壞鰓表皮組織,降低血液的攜氧能力,導緻氧氣和廢物交換不暢而窒息。此外,水中氨濃度高也影響水對水生生物的滲透性,降低内部離子濃度。
氨氮對水生動物的危害
氨氮對水生動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為:攝食降低,生長減慢;組織損傷,降低氧在組織間的輸送;魚和蝦均需要與水體進行離子交換(鈉,鈣等),氨氮過高會增加鰓的通透性,損害鰓的離子交換功能;使水生生物長期處于應激狀态,增加動物對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長速度;降低生殖能力,減少懷卵量,降低卵的存活力,延遲産卵繁殖。急性氨氮中毒危害為:水生生物表現為亢奮、在水中喪失平衡、抽搐,嚴重者甚至死亡。
防治養殖過程中氨氮偏高的主要措施:
①在養殖初期嚴格清塘、清淤,減少池塘中氮的庫容量;
②養殖初期肥水的時候注意有機肥的使用量;
③根據水體的實際承受能力,制定合理放養密度;
④選擇消化率高的餌料,科學投喂;
⑤經常開動增氧機;
⑥養殖中後期使用沸石粉(15-20g/m3)或活性炭(2-3g/m3)改善底質,吸附氨氮,降解有機物;
⑦定期檢測水中氨的指标,如果氨氮超标,早預防,早處理;
⑧及時清理養殖水域底層的污垢及水産養殖動物排洩的糞便等措施。
⑨正确合理地使用光合細菌、EM菌等活菌制劑,能有效降低水體中的氨氮,去除水體中的硫化氫和亞硝酸鹽,改善池塘底泥、底質,穩定水體中的pH值,加快水體中的能量和物質循環。但在使用活菌制劑時,應當注意不同菌類的适應條件和使用方法,否則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如潑灑活菌制劑前後3-7天忌施消毒劑,也不能與消毒劑、抗生素等同時使用。光合細菌在日出時使用,效果顯着;在使用硝化細菌時,不能像芽孢杆菌一樣用紅糖、池水活化;硝化細菌繁殖速度慢,使用時最好與其他活菌制劑錯開使用,使用後潑灑沸石粉,效果會更加顯着;使用硝化細菌後,3-4天内盡量不排水等。
六、亞硝酸鹽
水生動物排洩的有機廢物經氨化作用産生氨,蝦的泌氨作用産生氨,人為施用無機氮肥産生氨,這些氨在水體中硝化細菌的作用下逐步氧化經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這過程稱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一旦受阻,結果就會引起硝化的中間産物亞硝酸鹽在水體内的累積。
在養殖的中後期,池塘中亞硝酸鹽偏高是極其普遍的現象,這與養殖中後期投喂量增加、生物及氮的庫存量增加,而硝化細菌自身繁殖相對較慢且生長易受到其他菌群的抑制有關。
亞硝酸鹽的毒性機理
養殖水體亞硝酸鹽濃度過高時,可通過蝦體表的滲透與吸收作用進入血液,使血液中的亞鐵血紅蛋白被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由于高鐵血紅蛋白不能與氧結合,從而使血液喪失載氧能力。
亞硝酸鹽濃度高低對蝦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正常養殖水體亞硝酸鹽的含量低于0.1mg/L,蝦及水生動物在此條件下,能夠正常自有地生活,不會造成任何健康影響。當養殖水體溶氧降低,氨及硝酸鹽水平較高時,往往導緻水體亞硝酸鹽水平增加,當亞硝酸鹽的含量達到0.1-0.5mg/L,并長期維持這一水平時,蝦的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數量逐漸減少,血液載氧能力逐漸喪失,造成蝦慢性硝酸鹽中毒,表現為攝食量下降,呼吸困難,遊動緩慢,騷動不安。當養殖水體中亞硝酸鹽水平繼續增加,含量高于0.5mg/L時,蝦中毒症狀繼續加劇,體力衰退,遊泳無力,某些代謝器官功能衰竭,情況嚴重将導緻死亡。長期處于高濃度亞硝酸鹽的水體中,對蝦則鰓受損變黑,嚴重者導緻死亡。亞硝酸鹽的毒性依蝦的種類和個體的差異而不同,因而,對不同種類蝦的安全濃度差異很大。為确保蝦的安全(尤其在育苗期)亞硝酸鹽含量以逆光控制在0.2mg/L以下。
養殖水體亞硝酸鹽水平的影響因素
氨含量越高,溶氧水平越低,PH值越低,水溫越低則亞硝酸鹽的水平越高。
亞硝酸鹽過高防治措施:
①開動增氧機或全池潑灑化學增氧劑,以促進NO2-向NO3-的轉化;
②使用氨離子螯合劑、活性炭、吸附劑、腐植酸聚合物等配合成的水質吸附劑如亞硝酸鹽降解劑,通過離子交換作用,吸附或降解亞硝酸鹽;
③使用芽孢杆菌、硝化細菌、光合細菌、放線菌等微生物制劑,利用活菌制劑加快NO2-分解、轉化;
④偏瘦水體增施磷肥,以磷酸二氫鈣為最佳,促使浮遊植物對氮的吸收,偏肥水體用沸石粉或明礬+食鹽全池潑灑;
⑤及時排換水,尤其是底層水和污水,及時清理池塘中的污物;
⑥消毒殺滅厭氧菌後,并用沸石粉進行吸附;
⑦同樣濃度的亞硝酸鹽在海水中的毒性遠遠小于淡水,因此,适當提高水體的鹽度可一定程度降低亞硝酸鹽的毒性。
來源:水産前沿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或不實請及時聯系删除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獲取調水産品活動詳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