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看了嗎?
除了上頭的劇情,讨論最多的是
海清。
這種演技話題營銷,老實說大家早就麻了。
但你點開劇去看,這些話說得也沒毛病。
時至今日,又被大家注意到了海清的演技。
明明劇中有口碑封神的張頌文,也有上屆白玉蘭獎最佳女主的童瑤。
為什麼最出圈的還是她?
沒辦法,這是她的主場
“國民媳婦”的這個垂直類型裡,海清是天花闆一樣的存在。
那麼,今天Sir想要聊的一個問題是
海清演技,值得被“吹爆”嗎?
01
與今天動不動就說的“炸裂”相比。
海清的演技最大的優點就是生活化。
《心居》海清飾演的馮曉琴,市井,文化低,摳摳索索。
海清的演技不是有多炸裂,而是讓你覺得
這人離我好近。
熱搜上說沒有眼淚的哭戲那一段。
确實在表演普遍程式化的國産劇中,讓人眼前一亮。
倆夫妻鬧别扭,丈夫意外滾下樓。
海清沒哭,可是情緒層層遞進。
丈夫搶救中,佝偻着背,一動不動僵在那兒。
眼神下垂,嘴唇微張,她還在恍惚,但恍惚中,又有着自責和恐懼。
聽到醫生從手術室出來。
眼神不是瞬間放光,而是先回過神,再小心翼翼閃過一絲希望。
當醫生宣布搶救無效。
身體微微踉跄,眼睛越瞪越大。
她不敢信,也不願信。
等她已經完全明白過來,認清了現實。
她顧不上自己的悲傷,而是不敢出聲,毫無脾氣。
因為她根本不知道如何面對夫家,隻好認命般等待命運的一切懲罰。
而她對面的童瑤,則很好示範了……
程式化。
聽到弟弟死了。
于是:腿軟,彎腰,痛苦面具。
好像全都是這個情境下該發生的事,可是除了演出來觀衆最直接的預判,再沒有給人更多的信息和感受了。
另一個對(拉)比(踩)。
同樣演落魄打工人。
飯,應該怎麼吃?
Sir寫過的《星辰大海》,劉濤演一個辛苦賺錢的廠妹,忙到隻能蹲在路邊吃盒飯。
很多人贊賞過一個細節,說真實。
三兩下扒完後,她用筷子戳穿了泡沫飯盒。
因為在那個年代,為了防止商家回收飯盒繼續用,很多人吃完會弄壞了再扔掉。
可演技并不是填空題,填對了正确答案就能拿滿分。
在正确的行為邏輯之後,拼的是狀态,是感覺。
如果你再看得細一點,劉濤在往“用力”了演。
為了表現這個角色的狠勁和倔強,她習慣性借用了那套“總攻”演技,用筷子利落一插,大口嚼着米飯
但你看,她不管咀嚼得多麼大口,始終沒有吞咽的動作。
而且劇中時間是90年代,白T恤、卷劉海、假睫毛。
這樣一個進城務工的打工妹,看起來比今天的海清還精緻
她是牛仔褲、工作服、簡單一紮的馬尾。
海清演吃飯。
是這個人的“不在吃飯”。
沒有用力,沒有刻意,關注點完全在别的事情上,吃飯全憑肌肉記憶。
下意識地大口扒,吐骨頭,再到吞咽。
整個吃飯的狀态又都是完整的。
不懸浮,貼地。
所以生活劇導演愛用,觀衆也看不膩。
02
觀衆對海清的印象是什麼?
強勢、爽朗、精明。
《玉觀音》中的霸道女總裁。
《梅花檔案》中敢愛敢恨的潑辣小護士。
伶牙俐嘴,什麼台詞都被她說得活靈活現。
但在北電讀書時,海清的台詞是弱項,還戴着牙套的她,隻好天天含着石子,半夜在操場上練台詞。
操場另一邊,還有操着流利廣普的張頌文。
海清真正開始走向“國民”,是從遇上六六開始。
編劇六六寫台詞出了名的犀利、準确、生動,搭上海清自嘲嘴比腦子快的語速,般配。
《雙面膠》是海清的第一個女主角。
一個嗲味十足的上海女人。
懷孕初期,想跟老公深入交流,誰知老公三分鐘就想收工。
這段戲,多一分太騷,少一份太木。
而海清就拿捏得剛好,羞恥又好玩。
用現在的話來說,純欲風鼻祖了屬于是。
《蝸居》。
海清演一個斤斤計較,整日想着買房的主婦,郭海萍。
她對情緒的把握很精準。
武器仍然是台詞——知道老公沒能力還錢,默默說了三遍,自己還。
再後來,海清進軍電影界。
不同于電視劇,電影台詞沒那麼多,角色的内心變化,有時就靠一個眼神,一次肌肉的抖動。
成也台詞,敗也台詞。
古裝戲《趙氏孤兒》,演程嬰的妻子。
這可能是海清最滑鐵盧的一次
開場第一句話就無比出戲,語氣之淩厲,語速之飛快,就像一個從現代穿越回去的麻辣媳婦。
似乎除了伶牙俐齒和上臉的心機之外,海清沒找到塑造人物的着力點。
但如果放到現代片呢?
那就好很多。
2013年,《北京遇上西雅圖》。
海清飾演女同,英文流利,氣場十足,還能鼓搗沖擊鑽。
三分鐘的吵架戲,被網友大贊:吐字清晰,氣場強大,壓制了湯唯。
不過說到底,《北京遇上西雅圖》是一部愛情輕喜劇,人物線條比較粗,劇情重流暢度,不重挖掘深度。
也就是說,海清的演技是有瓶頸的。
瓶頸以下,她能出彩。
瓶頸以上,超越了世俗的底色,觸及到日常生活經驗之外的内容,海清就顯得有點無所适從。
所以提起海清,大家的第一反應不是“演技”。
(這也是為什麼今天的熱搜上,大家又“發現”了海清的演技)
仍然是國民媳婦。
這類角色的特點,就是彙集市井小人物的悲與喜,供大家議論和共情,作為釋放生活壓力的一個出口。
在《雙面膠》和《蝸居》後,海清非常得心應手地延續着這條戲路。
《心術》《媳婦的美好年代》《抹布女也有春天》……
乃至近年的《小别離》《小歡喜》《安家》。
海
清的演技需要吹爆嗎?
Sir的回答是:不。
但與其說是海清不值得,不如說是
吹不吹爆,重要嗎?
03
戲路狹窄,漸入瓶頸。
海清比外人意識得更早。
2017年,林超賢籌備《紅海行動》,開拍前一個星期,還沒找到合适的女演員。
或者說,在這部“男人戲”中,沒有成熟的女演員,願意吃力不讨好地演一個無足輕重的角色。
但制片人找到海清時,她一口答應了。
對表演,海清确實不怕苦。
可盡管提前了一個多月到當地體驗生活,她演的戰地記者夏楠,還是讓人出戲。
以至于提起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能有很多記憶點,卻總會忽略了,海清才是這部電影的女一号。
電影中,倒是另外一位酷姐蔣璐霞讓人眼前一亮。
這是海清
她的演技有短闆。
她要挑戰短闆。
她挑戰失敗……
但你以為這就結束了?
今年,海清因為《心居》的演技又火了,看似退回到“國民媳婦”的安全區。
但其實這個看上去精明世俗的小女人。
有着比我們想不到的心氣。
2019年,FIRST青年電影展上,海清激情發言:
說一句實話,我們中的大部分人是被動的。市場、題材各種局限常常讓我們遠離一些優秀的作品,甚至從創意之初就把我們隔離在外。
我們希望有機會跟優秀的導演、團隊合作,塑造出經典的角色,這是我們的野心,也是每個演員的野心......
我們一定會比胡歌便宜,也一樣好用,希望大家給我更多機會。
很快引來嘲諷。
許多人說她一方面賣慘,一方面資源好到爆,那一年幾部戲都在等着要上。
而且類型同質化。
你為什麼吃着紅利,又在抱怨中年女演員角色單一的困境呢?
但是今天回頭看。
與其說海清是得了便宜賣乖,不如說她在喊話:
導演們看看我,我不是隻能演“國民媳婦”。
就在2019年底,海清看到了導演李睿珺的劇本。
“這個安靜樸實的劇本,我第一次就看哭了”。
她非常肯定這是她要演的戲,哪怕更辛苦,片酬更低,還有可能翻車
一個她從來沒有嘗試的農婦角色。
為了進入角色,海清花了十個月時間,生活在拍戲的張掖農村。
剛進去,一句方言都聽不懂,小動物見了都躲她,但到了殺青時,羊已經把她當成了自己人。
《隐入塵煙》,是疫情時代,唯一一部入圍柏林電影節的華語電影。
Sir今年最期待的國産片之一。
海清飾演的貴英,有着隐秘的殘疾——小便失禁,無法生育。
海清一度不知道應該怎麼演。
直到她看見,一位常年風濕的老奶奶,發現她的腳是打直的,手也是一直抖的,她就每天開拍前都去快走六公裡,走到腿不行,讓自己進入狀态。
當一個女演員,敢這樣“不美”地呈現在鏡頭前,也不去在意因為拍戲而生的皺紋,那麼她的突破,已經完成了一半。
雖然從預告片看,海清的扮相夠土了。
但是面對非職業的對手演員,海清在電影中是否還是會顯得有表演痕迹,被反襯得不接地氣呢?
我們隻有等上映之後才能判斷。
但是能有自省,能夠去嘗試,不害怕失敗。
就憑這點,我們誰也不能用“國民媳婦”框定海清。
是的,誰也不能。
1997年,海清參加北電藝考,當時在校門口,碰到了十六歲的冰冰。
海清媽媽驚了,說了句:
“這個女孩好漂亮哦,她進去的話,那沒得你混的。”
海清一直知道,要不是碰上改革,早一年考,那鐵定是考不進的。
96級那個明星班,全都是帥哥美女,出過陳坤、黃曉明、小燕子。
顔值不頂尖,演技也不頂尖。
海清認。
但她心底一定也暗暗不認。
不然在媽媽勸退的一番話,在同學的對比之下,在幾番不成功的嘗試過後,她大概早放棄了,也沒有我們今天看見的海清。
回到開頭那個問題
我們今天總喜歡吹爆。
YYDS、你永遠可以相信、天選之子/女……
因為現實或許太難了,我們無力去挑戰,也承受不了失敗的成本。
于是也愈發崇拜那些傲立頂峰,(仿佛)一步到位的成功。
但是Sir永遠願意多看一眼平凡中的擰巴和較勁。
從那裡你能辨認出熟悉的“就是就是”,也能聽到心裡那一句小聲的“就不是”。
這樣的演員你不需要吹爆。
隻需要,走着瞧。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奇愛博士多店老闆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