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作為我國最古老的食材之一,所蘊含的人文意義和它的存在曆史一樣深遠而長久。對于南方人來說,冬季裡來一碗熱燙燙的腌笃鮮,是絕佳的美味。冬筍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絕”的美稱。不管是拿它煲湯還是炒菜,都是一道奪人眼球的菜肴。
有人認為冬筍主要是為了區别春筍而存在的,而二者的區别在字面上就有體現,春筍是春天長出來的,冬筍是冬天長出來的,冬筍深埋在地裡,隻有有經驗的人才能準确地在黑乎乎的泥土中摸到它們,這種筍永遠長不大,永遠保持爽脆與鮮嫩。
另一種說法是二者不同種竹子的幼芽,春筍是雷竹的竹萌,又叫雷筍,而冬筍是毛竹的竹萌,因在土裡埋得較深,不受冬末初春的冷氣凍,孤兒口感更為上乘。
一.冬筍
因為冬筍在立冬前後才形成筍芽,所以隻分的鮮嫩,口感比較好,由于生長的時間短,冬筍的個頭不會很大,外形像寶塔,通常就是三到四節筍芽的長度,看起來比較粗壯,體積肥大。
肉質比較細膩,肥厚多汁,略微有點發澀,口感十分鮮甜,筍肉中含有的纖維很少,吃起來像吃肉一樣,不會咀嚼出渣來。
二.春筍
春筍的外形還是比較好辨認的,它又細又長,看起來像牛角,長有許多的毛,表皮頂端是黑褐色的,越往下顔色越淺,在食用時需要将外面的一層黑色去掉。春筍整體來看顔色偏土黃色,内部顔色是嫩黃色的,切開之後中間有空心的現象。
而貴州赤水特有的春筍就是一個很特别的存在,它已經是全國農産品地理标志,也叫做楠竹筍,這是一種富有高營養價值的美味食品,質嫩味鮮,清脆爽口,含有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
重點是,在赤水這特别的地理環境下滋養出來的冬筍,具有草酸含量低的特點,即使不焯水也不會有麻口的感覺。比較很多人吃多了筍就會覺得嘴巴很難受,這個品種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