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有一個“負荊請罪”的故事。廉頗對蔺相如憑借“完璧歸趙”及“渑池會盟”兩件小小的外交勝利,就被提拔為上卿之首,位置排在自己之上很生氣,揚言要收拾蔺相如。後來因為蔺相如的大度寬容,耿直的廉頗受到感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于是對廉頗負荊請罪,實現将相和睦。
(負荊請罪)
我今天想表達一個觀點:廉頗的生氣很有道理,他根本就不該向蔺相如負荊請罪。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
“完璧歸趙”算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麼?
“渑池會盟”算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麼?
這兩件事,如果放在春秋早期,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為什麼呢?
因為春秋早期的特點是,各諸侯國開始擺脫周天子的控制,嘗試向外擴張和争霸。但是那時候的擴張和争霸,不是直接拉着隊伍去和别的國家幹仗。而是尋找别的諸侯國的不是,并以此為借口,去攻打人家。什麼是“諸侯國的不是”呢?就是諸侯國不遵守當時的禮教,破壞既有的規矩。比如某諸侯國傳位時有嫡不立而立庶,比如卿大夫們弑君,比如某諸侯國去别的國家割了人家的麥子等等。這些事情一旦發生,必然引得别的諸侯國聯合起來讨伐你。而且這種讨伐,基本上都是成功的。
(蔺相如)
但問題是,蔺相如所在的時代,已經不是春秋早期,而是戰國晚期。戰國晚期的主題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什麼變化?就是各國在互相攻打的時候,基本上已經不需要找理由了。換句話說,找到理由也沒用。為什麼呢?因為那時候完全是靠實力說話。
比如張儀騙楚王,如果他們與齊國絕交,就給他們六百裡的土地。結果楚齊絕交後張儀卻耍賴,楚王氣不過,興兵挑戰秦國,可是又打輸了。打輸了就打輸了,隻能自己生悶氣,沒有辦法。
而“完璧歸趙”和“渑池會盟”所起的作用,就是嘴上占了點小便宜,對于富國強兵,對于國家實力的提升,沒有任何幫助。
蔺相如作為上卿之首,他應該做的絕對不能僅僅是對秦國嘴上占點便宜,他應該有一些實際的富國強兵的措施。可是他沒有任何一點這方面的改革措施,哪怕提議也沒有。在他主政趙國期間,趙國的實力沒有得到任何提升。
不僅如此,蔺相如的存在,對趙國其實是有害的。為什麼呢?
(廉頗)
因為蔺相如通過打口水仗,讓趙國赢得了一些表面的勝利。這種表面的勝利,讓趙國上下沾沾自喜,感覺自己是赢了秦國的,從而掩蓋了趙國實際的貧瘠和孱弱,讓趙國不思進取。
我并沒有說錯,在廉頗和蔺相如之後,趙國突然之間變得一蹶不振,在和秦國的交鋒中連吃敗仗。可以說,就是之前的美好感覺,掩蓋了他們的真實實力。
長平一戰,趙國為什麼大敗于秦國,還被人家坑了四十萬人?難道僅僅是趙括不會指揮嗎?根本就不是。趙括不過是把部隊帶出去,和秦軍正面交鋒而已。而這次正面交鋒,就是趙軍和秦軍實力的真實呈現,同時也是以趙王趙括為代表的趙國人對自己實力不清楚,而沾沾自喜冒險出擊的一個有力的耳光。
所以,廉頗想收拾蔺相如一點兒也沒做錯。如果廉頗真把蔺相如收拾下去了,換一個能夠實施改革,真正實現富國強兵的人起來主持國政,可能趙國還不至于那麼快就亡國。
(參考資料:《戰國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