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過《爸爸去哪兒》走進人們視野的康康和天天再上熱搜。
不禁讓人感歎,雖A但暖的康總和善良活潑的天天都已經長大了。
勾起無數人追《爸爸去哪兒》時的溫馨回憶,也再次把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曝光于大衆面前。
比如早戀對不對,比如什麼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01關于一場遭遇網暴狙擊的早戀
5月9日張亮的兒子天天戀情被曝光,視頻和照片中天天與一個女孩十分親密,牽手、擁抱、親吻,躺在女孩腿上休息等。
2007年出生的天天剛剛14歲,一時間天天早戀的話題登上熱搜榜首。
有人感歎自己九年前看《爸爸去哪兒》時是單身,九年後天天都戀愛了,自己還是一隻“咕呱”。
有人調侃張亮不淡定了,ip地址火速從日本變成了北京,大概是連夜趕回家的。
有人在認真探讨14歲戀愛是否合适。
緊接着“輿論”開始越來越跑偏,有化身網絡教育家批判張亮教育孩子失敗的。
有針對照片裡的穿着、妝容十分不滿,大肆讨論女孩身材的。
甚至開啟了蕩婦羞辱:你談戀愛,去酒吧,穿着暴露,不是好女孩!
還有看圖就能鑒定兩人已經“越界”的。
因為早戀,男孩和女孩遭受了來自網絡的各種侮辱和謾罵。
那些毫無根據的揣測像一支支暗箭刺向他們。
事件持續發酵,眼看愈演愈烈,張亮發了一條長微博回應此事。
他肯定了青春期的孩子對異性有好感是一種正常現象,秉持着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反思自己教育的不足。
對于孩子早戀問題,作為家長應該加強引導和教育,并且強烈譴責網絡上對孩子們的網暴,呼籲不要網暴未成年!
即便如此,事件熱度依然不減,女孩的一個閨蜜也出面澄清。
在她的長文中我們看到的是這樣的一個女孩:她曾因為身體發育早而非常自卑,總是含胸駝背,近一兩年才漸漸自信起來。
網上所謂“夜店”,隻是普通的披薩店和清吧。
她不是隻知道愛美,學習成績也很好。
自以為是的指手畫腳,躲在網絡背後肆意發洩,才是最虛假的正義!
言論自由,不是讓這自由傷害、攻擊他人。
發言前,請勿忘,“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孩子早戀固然值得關注,他們的行為也的确不符合當下的年齡,但這些不是網暴他們的借口。
我們不提倡孩子早戀,是因為未成年人三觀還不成熟,涉世未深,容易把握不住男女之間相處的分寸。
這更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與教育,而不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指點點”。
早戀或許有所不當,但不至如此口誅筆伐。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早戀問題無法避而不談,這是人的天性。
即便我們自己,花季裡也曾有過偷偷藏在心裡的男孩或女孩,為某人變得傻氣,悄悄的歡喜,那是一種朦胧又美好的情感。
對于孩子早戀父母要做的絕不是一味打壓,要正确的引導孩子健康地面對和處理這段懵懂的感情。
02教育沒有标準答案
5月8日母親節當天,胡軍兒子康康和姐姐與母親拍攝了一組雜志大片曝光。
大片中的康康身材高大,繼承了爸爸的霸總、硬漢氣質,眉眼間皆是堅毅。
讓人不由得感歎這居然是個14歲的孩子。
采訪時對于“家庭主婦”的理解,他說:“很多人都覺得家庭婦女隻是在家帶帶孩子,做做家務,沒什麼了不起的,但其實家庭婦女非常偉大,她們才是一個家的支撐,沒有了她們這個家就散了。”
這個小男子漢的一席話,值得很多人反思!
生活中胡軍是一個嚴厲的爸爸,當然隻對兒子限定,他對女兒可是很溫柔的。
他平時忙于拍戲,陪伴兒子很少,又實施“嚴厲教育”,孩子與他漸生隔閡。
于是,2015年胡軍帶着康康參加了《爸爸去哪兒》第三季,他想用行動改善這樣的關系。
在節目中有個環節,胡軍扮作牛魔王問康康,“愛不愛爸爸?”,康康說,“還好”。
他蹲下來耐心地問:“那爸爸怎麼樣,康兒才會更愛他呢?”
康康答:“我希望爸爸多陪我。”
聽到這兒,胡軍眼含淚光,深受觸動,他真誠地跟康康道歉。
随着一期期節目的結束,他們的父子關系漸入佳境。
胡軍的嚴厲中多了呵護和溫柔,他更願意去傾聽孩子的心聲,不再羞于表達,會告訴兒子很想念他,主動地誇獎、贊美兒子。
康康在爸爸面前越來越自如和放松,開始展現出他小孩子的天性,跟小夥伴們玩啊,鬧啊。
在各種任務中,他們彼此信任,能夠更自然地去表達愛和關心。
回到生活裡,胡軍時常帶着康康健身,鍛煉出孩子強健的體魄和堅毅的性格。
他曾給11歲的康康報名沙灘車越野拉力賽,孩子要面臨40℃的高溫天氣、40公裡的長距離、穿越砂石路和沙漠的艱險。
胡軍鼓勵兒子,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認輸。
康康也沒有辜負爸爸的期待,憑着驚人的毅力到達了終點。
在一次訪談中,胡軍毫不吝惜地表達了對兒子的崇拜。
康康是個軍事迷,喜歡研究各種飛機、艦艇、坦克、機槍等軍事裝備。
胡軍曾把電影《長津湖》劇本拿給兒子看,康康發現劇本中所寫的武器裝備有很多處不符合事實,并提出了自己的修改建議。
而他的這些建議也得到了劇組請來的軍事專家的認可,連徐克導演都對他大加贊揚。
優秀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的尊重與支持。
如果說胡軍的形象是嚴父,是兒子的偶像和精神支柱。
那麼,張亮則是“做兒子的好哥們”,他的教育方式一直都是以尊重、聆聽、引導為主。
2013年張亮帶着天天參加了《爸爸去哪兒》第一季。
剛接觸新環境的天天抗拒哭鬧,張亮沒有斥責兒子,而是耐心地等天天平複情緒給他講道理。
在天天不認真聽别人講話的時候,他沒有立刻當着别人的面批評他,而是在睡覺前與天天角色扮演,讓他換位思考,尊重他人。
在天天沒完成任務而撒謊時,張亮選擇引導兒子自己說出真相,而不是馬上拆穿和責備。
生活裡,兒子不想去上學,張亮也不強迫他必須去,而是說自己很想讀幼兒園可惜個子太高了學校不收。
他拜托兒子替自己多去學點東西,回來再教給他,天天被哄得開開心心上學去。
甚至很多家長談之色變的“網瘾”問題,他也能輕松解決。
天天沉迷網絡遊戲影響了學習,跟爸爸說想當電競選手。
張亮跟兒子打了個賭:“我給你五次機會,你如果能有三把進入前十,我就培養你。”
結果是天天連輸了三把,自己就寫作業去了。
有時候反複地說教并不能解決問題,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孰是孰非他自有判斷。
張亮與寇靜2017年就離婚了,他們選擇共同撫養孩子,一起帶孩子外出、聚會,不缺席孩子的生活。
很多人都會擔心離異家庭對于孩子的影響,父母離婚當然會對孩子産生傷害,但假意維持的婚姻和缺席孩子成長才是對孩子更大且持久的傷害。
張亮和寇靜的處理方式是,“即便爸爸媽媽離婚了,依然尊重彼此,依然全都愛你”。
是嚴厲教育好?還是溫和教育好?教育本身是沒有标準答案的。
隻有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愛,與孩子一起成長,在不斷地反思、糾錯中,才能找尋出一條隻屬于彼此的“康莊大道 ”。
圖片 |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