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将荨麻疹會分為很多類型,如:人工性荨麻疹、膽堿能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等。
反正不同的人,荨麻疹長的樣子也都不一樣,但有一個共同點是——癢!
像有蟲子在爬,衣服越緊的地方越癢,很多會夜裡癢的特别厲害,嚴重影響睡眠。癢起來恨不得拿刀刮,病人實在是非常痛苦,在這種情況下,太急于要解決問題,往往會掉入一些誤區。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誤區一:嚴格忌嘴 很多荨麻疹的病人嚴格忌嘴以後發現還是會複發,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荨麻疹按照得病時間長短分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超過6周還沒有治好,就稱為慢性荨麻疹)。
那我們分開來看看吃東西有什麼關系?
1.急性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的病人中大概有20%為食物過敏。
也就是說,急性荨麻疹中隻有很少的一部分是因為食品或者食品裡面的添加劑的原因。
而更多的可能是IgE介導的食物過敏。
但是仍有一半的病人會以為自己的荨麻疹是跟吃東西有關。
國外最新研究表明吃的東西可能會對急性荨麻疹有短暫的影響波動。這樣很多人以為他得的急性荨麻疹就是跟吃東西有關。
特别是一些油膩的食物、辛辣或者發酵的食物,酒精和膳食的明顯改變會暫時的加重他的病情。
可能的原因就是這些物質本身具有組胺的作用和一些血管舒張的作用,導緻的假象。
2.慢性荨麻疹
2018年的國際指南傾向于認為慢性荨麻疹,并沒有明确的因素誘發,包括食物的誘發。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複雜而模糊,很多因素都參與了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多數情況下,很難找到明确的病因或者誘因。
即便是在醫院檢測的過敏原是陽性的結果,也隻能作為一個參考,這些陽性的結果真的跟荨麻疹有很大關系嗎?目前研究表明還不明确。
可能會加重的一些因素包括:
物理性的因素,比如說熱水澡啊,極度的潮濕啊,緊身的衣物或者皮帶。還有一些寒冷性的刺激、壓力等。 還包括一些藥物,非甾體抗炎藥物等。 病人可能會發現部分食物似乎能加重症狀,但是食物過敏并不是慢性荨麻疹的原因之一。
食物日記 國際上推崇的方法,是指用個小本本記錄吃的所有東西,包括食品、飲料、調味品、零食、糖果、藥品等。
雖然說很少能單純的憑實物日記來診斷。但是有時候能幫助确定病人忽視的一些食物,嗯,包括一些隐藏成分的時候,或者一些類型的反應(運動、酒精、抗炎藥相關的)
有一句話叫做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隻是靠回憶去想曾經吃過什麼東西,這個記憶都是不完整的。所以建議大家每天吃進去的東西都記錄下來,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些規律。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誤區二:荨麻疹是免疫力低下 多病人會說認為荨麻疹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因而進食補藥,還有的吃提高免疫力的藥物。
其實多數慢性荨麻疹的患者是免疫力紊亂,簡單點可以理解為免疫力的亢進,吃補藥及所謂提高免疫力的藥物會讓荨麻疹越來越嚴重。
誤區三:抗過敏藥不能長期吃。 一般慢性荨麻疹去醫院,醫生會開抗過敏藥,但是很多人會吃了抗過敏藥就有效,停藥後就複發,荨麻疹沒辦法治愈啊!言下之意就是,我總不能老吃抗過敏藥吧。其實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分會進行的一個大規模臨床研究顯示:90%的荨麻疹患者可以在5年之内痊愈,僅有10%的患者病程超過5年。
慢性荨麻疹是一種慢性疾病,時間比較長,就像高血壓、糖尿病需要長期用藥。但是不是終身用藥。
2014年美國實踐規範中的治療方法與2018年的國際指南都提倡慢性荨麻疹用階梯式治療方法。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常規計量使用一種二代抗組胺藥物(氯雷他定和 西替利嗪)。(适合孕期)
如果第一階段的措施不能在1到2周内充分控制症狀會在第二階段會增加計量到常規計量的2倍或四倍,或加另外一種抗組胺藥物。(孕期不推薦加大計量用二代抗組胺藥)
如果第二階段的措施不能充分控制,會加第一代抗組胺藥物(有嗜睡作用),國際上不提倡,除非沒有其他選擇。(孕期不推薦用一代抗組胺藥)
前面三個階段都沒有辦法控制的患者可以視為難治性的荨麻疹。可以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奧馬珠單抗(國際上安全用于妊娠期)這個藥物在國外有大量的研究得到證實,但是國内還缺乏驗證。環孢素、各類抗炎及免疫抑制藥物。
很多人常常擔心藥物的副作用,其實第二代抗組胺藥(就是現在最常用的藥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是十分安全的,這些藥物的副作用比起高血壓藥、糖尿病藥的副作用小多了,且通常隻需要服用3-6個月,很少人會服用更長的時間。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最後提醒大家得了荨麻疹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要轉變我們的觀念。
在正規的醫院就診,确診以後,在醫生的指導下,規律的服藥。定期複查。
一定要在醫生的知情情況下停藥,是可以治好的。
我是藥師小平,寫文不易,請多多支持。可以關注,可以轉發,可以評論。有更多的問題留言可以一起探讨。
@兒科醫生雨滴@健康真相官@頭條育兒@頭條健康聯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