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非凡十年重慶大學

非凡十年重慶大學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13 20:23:52

這十年,重慶大學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大力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制定實施《本科教育2029行動計劃》《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和卓越研究生教育,取得顯著成效。

非凡十年重慶大學(非凡十年重慶大學)1

近年來,重慶大學緊緊圍繞“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建設目标,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持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造就“國家棟梁、行業精英”方面勇擔使命,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優質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強化頂層設計

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和卓越研究生教育

随着當前世界科技發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産業變革的加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體現出“學科交叉,技術融合,人文滲透”的顯著特征,培養面向未來的具備更廣闊的跨學科、跨專業知識體系的創新性、複合型人才,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迫切任務。

在此背景下,重慶大學着力從頂層設計、關鍵要素和持續發展機制,聚焦引領未來的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開展系統探索與改革。

早在2012年,重慶大學就圍繞國際化、理工交叉、文史哲複合型人才進行探索,先後成立了弘深學院、博雅學院、重慶大學-辛辛那提聯合學院。2018年,學校召開本科教育大會,發布《重慶大學本科教育2029行動計劃》,創造性地構建了“通識教育 專業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的多元化、多維度、個性化的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全面培養具有“5C”核心能力(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可持續學習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非凡十年重慶大學(非凡十年重慶大學)2

2021年,重慶大學本科教育邁出關鍵一步,正式推行“本科生院”運行模式。作為本科生教學與管理的機構,本科生院兼具管理機構和辦學機構兩大屬性。依托本科生院,學校全面推進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和大類管理,比肩國際一流大學的一流學科專業水準,以“5C”核心能力培養為目标,建立招生選拔、人才培養、畢業發展全鍊條聯動機制。

同年,學校召開研究生教育大會,啟動實施《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打造卓越研究生教育,推進研究生分類培養,不斷健全完善本碩博貫通培養體系、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和國際化培養體系,開展産教深度融合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

非凡十年重慶大學(非凡十年重慶大學)3

沿着不斷革新的人才培養軌道,重慶大學在新工科建設中碩果累累,被教育部譽為新工科人才培養的“重大經驗”。

30門課程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課程,72.7%的專業進入國内同類專業排名前20%,61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1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或國際認證,數學、物理兩個專業入選國家“強基計劃”,曙光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成功入選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大數據與軟件學院入選國家特色化示範性軟件學院,“内改外放,創新協同——卓越工科研究生教育培養體系構建探索與實踐”獲2021年重慶市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全市第一名),建築學部連續十年啟動的跨學科多專業聯合畢業設計教學獲得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累計獲高水平學科競賽獎勵1335項(其中全國一等獎91項)。2018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項,在2021年獲得重慶市教學成果特等獎4項,一等獎10項。

下一步,重慶大學還将進一步促進理工交叉、文工交叉、醫工交叉,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适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體系,努力培養能夠擔當民族複興和重任的時代新人。

推動強化科教融合、産教協同育人

大力培養高質量的創新創業人才

2021年7月,重慶大學明月科創實驗班(以下簡稱“明月班”)學生郦铖與同學共同設計了一款電子化、輕便化、低成本的“盲文多行閱讀器”。該款産品已入選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重慶賽區重點培育項目200強,正在沖擊全國決賽。

作為面向未來新經濟、新業态開展的新工科改革試驗田,明月班由重慶大學、重慶兩江新區、明月湖國際智能産業科創基地三方于2020年12月共同建設,借鑒歐林工學院培養模式,并結合國家和重慶市地方的産業需求進行模式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培養模式。地方政府提供辦學資金、孵化資源,學校遴選不同專業的學生“混搭”組建新工科教育實驗班,聯合培育未來産業科創領軍人才。這種突破專業壁壘、以項目為驅動的人才培養模式獲得了廣泛關注和認可。目前,明月班已與華為、大疆等企業合作共建校企協同育人實驗室。

非凡十年重慶大學(非凡十年重慶大學)4

在明月科創班的成功經驗下,2022年9月,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重慶大學和明月湖國際智能産業科創基地三方共同建設的重慶卓越工程師學院正式揭牌,迎來首批171名新生,工程師學院主要圍繞“智能化 新能源”發展方向,培養産業急需的高素質工程師,推動重慶及兩江新區産業轉型升級,加快“人才鍊-創新鍊-産業鍊”的深度融合,集聚創新資源,激發創新活力,打造人才培養新生态,深化新工科教育實踐,培育“教育 科創 産業”融合示範區。該學院緻力于面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等領域,聚焦智能汽車軟件、智能制造和産品創新三大方向,建立本碩博一體化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培養行業企業急需的産品經理、産品工程師、系統工程師等高層次人才。

非凡十年重慶大學(非凡十年重慶大學)5

今年6月,學校新成立了緻力于構建“思政教育 通識教育 專業教育”三位一體的弘深書院,着力培養更多具有家國情懷、人文素養、全球視野的一流基礎學科拔尖人才。還有早前成立的如博雅學院,緻力于培養未來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傑出人才;重慶大學-辛辛那提大學聯合學院采用國際先進的COOP工程教育模式,即課堂理論學習與企業帶薪頂崗實習交替進行,培養具有寬廣國際視野、深厚專業基礎、突出創新能力的研究型工程人才……在重慶大學,這裡的産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項目不但豐富多彩,而且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非凡十年重慶大學(非凡十年重慶大學)6

加快培養“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

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以“面向未來的卓越工程師教育”為辦學理念,以提升工程實踐創新能力為統領,通過體系化培養設計、全面深化培養模式改革、全方位深化開放合作等舉措,加快培養“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

2022年8月,重慶大學作為西南地區唯一高校(全國僅10所)入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單位,将聯合華潤集團、南方電網、中國電科等9家頭部企業,圍繞工業母機、半導體、新材料、智慧能源、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設備等領域,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面向國家工程技術重大計劃與前沿問題的工程研究生培養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着力打造“人才培養創新、技術創新、産業創新”三位一體、在全國具有示範引領效應的國家級卓越工程師培養“樣闆間”。

學校以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攤機制改革為契機,成功申報入選教育部2022年科研項目經費博士研究生專項招生計劃(簡稱“科研博士”)試點建設高校,旨在加大博士研究生培養規模,加快推進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培養事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急需緊缺人才,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貢獻重大力量,2022年首次錄取科研博士72名。

作為全國首批“工程博士”授權試點高校(共25所),學校已培養近4萬名工程碩士、近800名工程博士,為黨和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工程類人才。近年來,為全面深化科教融合、産教融合協同育人,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卡脖子”領域,今年7月,學校成功申報成為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高校,并已聯合企業完成2022年工程博士招生326名。

非凡十年重慶大學(非凡十年重慶大學)7

同年9月,學校還成功入選“教育部儲能技術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全國僅10所)試點建設高校,未來将以儲能領域技術實踐難題和高層次技術領軍人才短缺為導向,采取多學科交叉和産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培養能夠引領儲能領域科技創新和産業快速發展的領軍人才,為提升國家儲能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和戰略核心科技作出更大貢獻。

強化“四個保障”

打通育人最後一環

就業是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一環,更是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重慶大學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切實抓好“四個保障”,努力促進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非凡十年重慶大學(非凡十年重慶大學)8

強化組織保障,學校完善組織領導機制、責任落實機制、督促激勵機制、就業聯動機制,以健全的工作機制落實畢業生就業情況。強化育人保障,分年級打造育人體系,聯通課内課外、線上線下拓展育人陣地,将就業教育、就業引導全面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多種形式開展就業育人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确的職業觀、就業觀和擇業觀。強化資源保障,學校暢通校園招聘主渠道,積極推進 “書記校長訪企拓崗”,與重點用人單位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同時構築人才輸送平台,針對升學深造、基層選調、企業就業等就業方向,分别打造“時代先鋒大講堂”“龍骨行動”“嘉陵之子”等活動,以提高就業質量。強化服務保障,學校推進就業服務智能化,啟動線上“雲服務”,并通過就業網、微信公衆号等平台全天候、分類别推送就業信息,每年發布招聘信息近萬條;推動幫扶措施全覆蓋,分行業、分地區建立不同就業群體QQ群,提供針對性就業幫扶;針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建立“就業加油站”服務平台,提供“不斷線”的就業服務……

非凡十年重慶大學(非凡十年重慶大學)9

多年來,重慶大學畢業生去向落實情況整體穩定,越來越多的畢業生投身國家重點地區、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國際組織等領域就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已成為重大學子就業選擇的主旋律。

健全的就業保障機制打通了重大學子從校園走向社會的“最後一公裡”,助力學子實習、就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來源:重慶大學微信公衆号

編輯:孫浩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