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出身農村的企業家

出身農村的企業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22:33:34

出身農村的企業家(從農家女到學者型企業家)1

在義烏義亭鎮銅山岩下,總投資51.8億元的森山健康小鎮已雛形初現。

盡管,小鎮承載的核心功能涵蓋農業、工業、康養、文旅、教育等五大闆塊,但業界仍有人質疑,這不過是包裹着大健康概念的地産項目。

在資本市場,房地産的“快”與大健康的“慢”确乎有些矛盾對立。然而,森宇集團的掌門人俞巧仙的回應頗有深意:

“義烏是一座浮躁的商城,森山健康小鎮,就是要為義烏商人提供一個靜養身心與學會思考的去處。”

面對質疑淡然置之的背後,是俞巧仙對小鎮開發理念的清醒與堅定。的确,在采訪的整個過程中,她很少提到小鎮的盈利模式,反而不斷闡釋小鎮各大闆塊承載的社會價值。

俞巧仙說,她30餘年的從業、創業生涯,無非一場不斷學習、持續精進的修行苦旅。借此,她已然找到了自己的初心與“森宇”的使命,那就是:為大衆健康服務,讓更多人幸福!

人們很難想象,究竟是怎樣的力量,支撐着一個“平凡”的農家女,在商海浮沉中蛻變為如今格局“非凡”的學者型企業家?

商海巾帼 始于好學

與十年前相比,這幾年義烏企業界變數頗多。當年引領行業的衆多風雲品牌,逐漸銷聲匿迹,後起之秀又大多并非出身實業。

始終堅持做強主業的森宇集團,反而在這十年中高速增長,坐穩了鐵皮石斛行業的“頭把交椅”。随着森山健康小鎮的橫空出世,義烏企業界的“森宇現象”更加令人側目。

理解一家企業,最為深刻的地方莫過于企業家的内心。

事實上,這并非記者首次專訪俞巧仙。再次走近她,緣起于近期偶然讀到了她于去年出版的著作——《秉燭夜行》。

關于俞巧仙的經營成功史,媒體界已文盡其詳:15歲辍學,奔波于溫飽;1987年開始做貿易,10年即成華東最大保健品代理商;1997年,創辦實業,涉足鐵皮石斛的開發與産業鍊建設;2007年,建成以鐵皮石斛為主導的多元化集團;2017年,立足大健康産業集團,謀求成為全球大健康産業交流合作的促進者和踐行者……

十年一台階,俞巧仙的創業之路可謂積極進取而又不失穩健。然而,細讀此書,與其人生節點對應的,卻另有一條成長隐線。

1994年,守着攤位生意興旺的俞巧仙,總感覺内心不安,她隐約意識到,未來的商業競争将不止于市場經驗,而需要真才實學。

那時,恰逢中央黨校針對全國個體經營戶開展培訓,俞巧仙立即報名。此後,隻要聽說有培訓學習的機會,她便毅然放下生意去參加,無論上課地點是在杭州,還是更遠的北京。

2007年,俞巧仙進入中歐商學院,系統學習國際一流的管理學課程。

接下來的幾年間,她又去了清華五道口讀EMBA,去第四軍醫大學攻讀碩士,目前仍然就讀于哈佛商學院。

在俞巧仙每每跨上新台階之前,總有她的“敏而好學”作為鋪墊。大約從2007年開始,每月讀4本書,已成為她雷打不動的習慣。

“學習,已成為我日常生活的一種習慣,更是一種樂趣。”俞巧仙說。了解她的人也告訴記者,無論多忙,每年她都要安排自己外出遊學,而每學歸來,她對人生與産業認知便會多一分精進。

體悟格局 實業為民

顯而易見,俞巧仙的成功與其過人的學習力緊密相關。

在企業經營成功之道的自我總結中,俞巧仙亦将“持續精進”列為要義之首。她寫道:“芸芸衆生,大多凡之又凡。而‘平凡’與‘非凡’之間,隔着的,是一個‘持續精進’。”

和大多數商人相比,在企業“生存還是毀滅”這一重大問題上,俞巧仙是極為清醒的:“每一天,我都提醒自己要有收獲,讓企業始終處于創新和開放的狀态。”

這種危機感,讓她未敢懈怠于自我的學習。誠如其所言,對于一家企業而言,學習力即核心競争力。

“森宇”的晉階之路顯然是該觀點的有力佐證。

如今的俞巧仙和“森宇”早已滿載榮譽: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梁希林業科學技術一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月,由森宇集團牽頭的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研究”重點專項——鐵皮石斛大健康産品研發項目正式啟動。

然而,企業經營的成功,遠未讓俞巧仙停下自我追求的腳步。幾天前,一場“義烏高端企業家交流會”在森山健康小鎮舉行,作為主講嘉賓的俞巧仙,抛出的一個問題引發與會者關注:

“我曾一度被這個問題困擾——義烏的企業究竟進行怎樣的自我定位?”

大多數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便會迷失初心,稍有不慎即泥足深陷于資本的狂熱。而在同樣謀求多元化發展的森宇集團,對于該問題,俞巧仙很早就給出了一個美好的答案:為大衆健康服務。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短短七個字,凝結着她對這一生所思、所學的深度思考。

也許,再好的企業家,在創業之初,都是為了幫助自己。在跟随母親肩挑綠豆紅糖換取溫飽的日子裡,俞巧仙也單純地渴望用自己的力量,改善家庭境遇。稍稍年長,她便走街串巷收鴨蛋賣皮蛋,在義烏市場擺攤批發保健品。富裕起來,曾是她最質樸的願望。

然而,如今的“森山”品牌價值已超百億,俞巧仙卻為何一如當初奮力拼搏?她的解釋是:學到的越多,就越有力量為自己,更為社會做更多的事。

30餘年商海浮沉和不懈學習,讓她的角色從經營者變為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也讓她的思維格局和人生體悟,從幫助自己、賦能企業,變成了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大衆。

當記者問她,如果用一句話概括自己的初心,你會怎麼說?

俞巧仙的回答是:讓更多人幸福,是我最快樂的事。

經世緻用 小鎮理想

“把自己當成别人,把别人當成自己;把别人當成别人,把自己當成自己。”俞巧仙常用這四句話自我誡勉。

誠然,“木秀林處愈森山”的背後,是“秉燭夜行”者的學而有得與人生思辨。

在森宇集團内部,針對小鎮項目,俞巧仙始終強調的是這三句話:小鎮要緻力于推動産業發展;企業做到一定時候,必須承擔社會責任;小鎮建好會盈利的。

這樣直白的表述,語言質樸卻透露着企業家智慧:成人自然達己。

然而,這座以“為大衆健康服務”為理念,集生産、生活、生态、生命為一體,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的特色産業小鎮,又将承載怎樣的社會責任呢?

“這裡原本荒草叢生,我想通過小鎮的投建,改善基礎設施,讓農民可以像城裡人一樣生活。”俞巧仙說,“立足鐵皮石斛的種植和生産,更多農民可以在家門口緻富,一個小鎮,福澤一方,是我的理想”。

農業區塊是森山健康小鎮的重要組成部分,即“森山中國鐵皮石斛地理公園”,這個總面積達1500畝的公園,将和森山國草無人工廠一期,承載起推動鐵皮石斛産業發展,科普、推廣中醫藥文化的重要作用。

此外,小鎮的康養平台和文旅區塊,将成為商業精英和中小學生靜養身心和教育學習的優質場所。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多來,俞巧仙尤其熱衷于給到此研學的中小學生免費授課。這個學者型企業家,希望下一代人能繼續傳承祖輩們優秀的文化傳統和經營智慧,從而小立大志,終為社會棟梁。

“小鎮正在越來越接近我的理想,我希望所有人在這裡都有一份收獲。唯有如此,‘森宇’之于社會,才有價值與意義。”俞巧仙說。

(原标題《從農家女到學者型企業家 俞巧仙:學習力是企業核心競争力》,原作者方靜。編輯樓菲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