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力求從一個客觀角度分析司馬南和聯想事件。主要從聯想财務數據,發展史和近幾年事件三個角度分析。
聯想市場占有率有多高;聯想高達百分之九十的負債率,其實并不是這樣;我仔細一看财報,最讓我吃驚的還是利潤率。
聯想靠倪光南院士的漢卡發家,倪光南和柳傳志企業發展戰略不合,倪光南敗走,從此聯想埋下禍根。
近幾年聯想頻頻招黑,也并不是沒有原因的,有的是誤解,無非是真實的想法。
一聯想市場占有率PC 行業屬于成熟性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2011 年,聯想跻身行業前三,自此聯想、惠普及戴爾三家市場份額占據全球市場份額曆年穩定在六成以上。2018 年以來,由于聯想智能化轉型,産品質量持續獲得市場認可,已連續三年保持全球份額第一。
資料來源:IDC
品牌方面,聯想、惠普、戴爾、蘋果、宏碁為出貨量前五位,聯想2020年出貨量第一,市場份額為24.0%;其次為惠普,市場份額為22.4%。戴爾、蘋果及宏碁分列第三至第五位。
受全球疫情的影響,在線教育、居家辦公以及應對企業升級等需求導緻PC電腦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聯想 PC 銷量穩居第一,全球市場不斷開拓。根據聯想 2021 财年第三季度業績顯示 ,聯想 PC 銷量年比增速在全球、中國、歐洲-中東-非洲及亞太地區均排名第一。電腦各細分品類營業額均大幅增長。
中國區 PC 銷量連續三年創紀錄, 2021年,聯想在中國 區 PC 銷量和銷售額市場份額分别為 38.6%和 41.6%,連續三年創曆史紀錄;
聯想如此高的市場占有率,不否認聯想有其過人之處。
假的超高負債率
數據來源:公司财務報表
聯想的資産負債率高達85%~90%,貌似超高的資産負債率,我發現有兩個快科目直接導緻指标不具備代表性。
數據來源:公司财務報表
【應付賬款及票據】和【其他應付款項及應計費用】兩個科目就直接占了近80%~90%,大家注意了,這是應付賬款不是應收賬款。應付的錢都是供應商提供材料的貨款,相當于供應商把錢借給聯想,等聯想生産好電腦賣出去後,再來支付供應商的貨款。
這是行業地位的體現,有的朋友會想:供應商不把材料賣給聯想不就行了,那就大錯特錯了,賣給其他品牌,但是它們沒有如此大的銷量,供應商隻能賣給聯想。供應商們隻能吃這個啞巴虧,沒辦法,聯想形成了一定的核心競争力。
除去供應商墊的這部分錢,真正的流動負債10%~20%。其實作為行業老二的惠普負債率比聯想還高,這是行業龍頭企業的優勢,并不是劣勢。
吃驚的利潤率聯想集團
數據來源:聯想财務報表
惠普
數據來源:惠普财務報表
歸母淨利潤,都是幾十億,但是币種不一樣,一個是人民币一個是美元。營業總收入換算成一個币種相差不大,但是歸母淨利潤足足相差了快一個彙率的倍數。(有不嚴謹的地方,基期選擇的不一樣,但不影響,歸母淨利潤一個幾億美元,一個幾十億美元)
按6.4的彙率換算,聯想營收623.68億美元,惠普634.9億美元。
聯想77.31億人民币(12.08億美元),惠普65.03億美元,我的天,這是相差了多少利潤。居然還有臉說自己是高科技企業,利潤全被其他高科技供應商賺走了,赤裸裸的一個超級大加工廠。
二當時互聯網難題柳傳志當初還親自上門請倪光南到聯想擔任總工程師。
當時計算機裡面所有的處理信息都是以拉丁字母為主,根本無法執行處理中國的漢字信息,嚴重阻礙了中國計算機信息化發展。
1968年,倪光南就研制出了我國第一台漢字顯示器。1979年,一個基于圖形處理管理的漢字系統終于成功出爐,整個研發過程持續了11年。
1984年,嗅覺敏銳的柳傳志就想到開發和銷售倪光南的聯想漢卡(後來的産品)以解決當時的市場需求及難題。于是柳傳志親自請倪光南到聯想擔任總工程師。
到了解決國家科技難題,回報國家的時候,倪光南義無反顧回國,放棄了加拿大相當于國内70倍的工資,毅然回國,甚至把自己的積蓄全部投入進去。
1985年,中科院計算所的聯想漢卡橫空出世,售價高達4100元,但依然供不應求,這個新産品很快成為了國内市場上的熱門貨。當時,整個公司的業務經銷支持全部由倪光南主持開發,而聯想式漢卡也像一把金鑰匙,讓人們徹底打開了計算機的漢字世界。
1988年,倪光南主持開發的聯想式漢卡聯想漢字系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聯想完成“漢卡”系統開發後,倪光南自主核心技術,率領團隊投入到聯想微機的研發中去了。
1989年末,公司正式更名為“聯想”,且在國内推出了聯想系列微機,并獲得了市場的認可。随後又并在1992年和1993年分别推出中國第1台486和586微機,直接奠定了其電腦龍頭的地位。
一山不容二虎,倪光南敗走
1994年,聯想實現了最大的輝煌,那就是以47.6億元的收益,超過了華為。1994年7月,聯想和華為同時拿到了程控交換機的國家入網證,瞬間成為了中國通訊領域的兩匹黑馬。
聯想與複旦大學和長江計算機公司達成合資建立芯片設計中心的意向,準備大力發展集成電路芯片設計能力,但這并沒有獲得柳傳志的支持。這也是兩人親密合作10年的頭一次。
倪光南認為技術最重要。如果缺乏技術的支持,怎麼能争取到更多的市場份額?
國外PC産品湧入國門後,柳傳志則認為,聯想要發展,最好的途徑就是走規模化(組裝倒賣)的商業擴張道路,準備用規模促進聯想的發展。
海關就把進口電腦的關稅由200%降低到26%,取消了批文。與國際巨頭相比,中國計算機企業的規模太小,技術不占優,市場營銷能力同樣無法抗衡,如果失去了本土化優勢,潰敗是必然的結局。國際巨頭攜低成本、高技術優勢,将微機價格壓得很低,讓國産廠商疲于應付。柳傳志當時的戰略決策其實也沒什麼問題,必須要活着才有機會。所以在當時沒有對與錯,隻是在于怎麼選擇而已。
雙方争執不下,一山不容二虎,隻能存在一個。
不久後,柳傳志慢慢停掉了倪光南的研發經費,倪光南也展開了反擊。直接準備了一個大招,。他向上級報告說,柳傳志在公司中作風霸道,進而指控他有嚴重的經濟問題。從此,二人之間共事合作長達十年的友誼煙消雲散,變成了你死我活的局面。
一年後,中科院有了最終的調查結果,宣布柳傳志不存在重大經濟問題,最終,這場持續很久的争執以倪光南院士被公司董事會“掃地出門”而宣告完結。(隐約感覺此次事件後,導緻柳傳志對技術始終抱有一定敵意,一直不重視技術,一旦重視技術,間接的說明,此次戰略決策是自己錯了。從而出現了,現在的超級大加工廠——聯想)
“一個高科技企業的任務之一是完成把産品換成錢的過程,”柳傳志說,“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他的意思是,這個“系統”包括科研、開發、采購、生産、銷售、服務等諸多環節。科研是重要環節,但絕不是全部,甚至在很多情況下也不能成為最關鍵的環節。這就是聯想成為超級大加工廠的原因。
1995年,倪光南被解除聯想總工和董事職務,退回到了中科院計算所。聯想ASIC芯片等項目紛紛中止,廢除了倪光南辛苦十年建立的一系列研發體系,正式開始向“組裝”大公司發車。
自從倪光南被解除總工程師的職務後,聯想公司的程控交換機事業沒能繼續做下去。從此失去了成為像華為企業的機會。在倪光南被解聘那年,三星、微軟的芯片還在發展期,Win95系統還在發展當中。如今,聯想成了一個“組裝大公司”,微軟的電子芯片已經成為了世界前沿。
1999年,倪光南被聯想集團解聘。倪光南仍然十分重視在聯想的科研成果。倪光南院士可能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科研成果,增強聯想的科研實力,帶動我國科技的發展和進步。倪南光雖敗走,仍心系科技帶動國家發展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2004年12月8号,聯想并購了IBM的全球PC業務,由民族IT産業的領軍企業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生産商。
至此以後進入了新的時代
現在聯想成了一個超級大加工廠,趕走倪光南,就失去了成為像華為一樣的優秀企業的機會。說這是戰略決策問題吧,柳傳志是第一領導人嘛,說為了生存,先占領市場,都過去了十幾二十年了,市場占領了,技術方面是完全沒一點長進啊,使大部分的專業技術都掌握在少數的“漂亮國家”就着實讓人寒心。
三描寫近幾年發生的事件中,我沒有洗聯想這個超級大工廠的意思哈,為求客觀 。
聯想不做芯片和操作系統聯想近些年确實沒有做到大企業應做到的責任,一點不重視研發,多年研發費用沒超過百分之三。導緻在近些年,别國在關鍵環節中卡脖子,聯想有能力去準備卻不去作為,以應對現在這種情況,沒有做到我國科技企業該盡的責任。作為中科院出生的聯想,本應在此時此刻像華為一樣站出來,但卻無所作為,且沒想過積極改變現有現狀,還喊着我們聯想沒計劃自己去做芯片和操作系統。
美國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中國高科技行業受到沖擊,系統、芯片慘遭制裁,全體國人同仇敵忾之際,楊元慶卻淡然表示:全球化是趨勢,一家公司沒必要自己去做所有東西,所以聯想沒有計劃去自己做芯片、做操作系統。
面對别國對華為的制裁,大家都在感慨還好華為早些年就布局芯片和操作系統,但楊元慶作為一家科技公司的CEO,居然能說出這話,哪裡有一個民族企業的作風。
聯想國内外價格差異巨大早在2015年,聯想就因為在美國定價低于中國而遭到吐槽。
2018年,臨近美國黑五,聯想在美國官網開始了促銷打折活動,包括筆記本電腦、台式機、配件等在内的商品65折起, 不過,國内消費者很快發現,美國官網的65折活動,中國地區不能參加,美國官網活動不支持直郵中國;而且以中國地址和銀行卡買了以後直接退款,并不發貨。
在2019年再次發生,聯想官方一樣配置的東西在國内外的差價巨大,國内售價8999元,折合成美元有1304.14,但在美國那邊的售價隻有359.99美元,居然有三倍多的差距。而對此聯想方面給出的解釋是國内外有關稅還有服務差價,然而這個差距也過于懸殊,聯想此次也是迫于輿論的壓力才出面給出解釋的。
5G投票事件
2018年,“聯想5G投票事件”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事件的起因源于2016年關于5G信道編碼标準方案的投票問題。在2016年10月的第86次b會議上,各方對數據信道的長碼使用方案進行投票,在此次投票中,僅有華為自己支持全部采用Polar,多數的中國廠商選擇支持采用LDPC Polar,而聯想及旗下的摩托羅拉移動選擇了支持全部采用LDPC,聯想此舉成為此輪質疑的由頭。
網友熱議的票數以及投票權重,其實對最終的标準決策并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3GPP關于5G标準的讨論并不是投票而是共識的達成。
華為雖也發文幫聯想澄清了,但通過此次事件,可以看出聯想的口碑是有多差。
聯想不是中國公司事件
2018年,再一次采訪中,梅裡曼詢問楊元慶,為何聯想集團在近期的貿易争端中“毫發未損”,而其他中國科技巨頭都在美國市場受到沖擊。楊元慶:“聯想是一家全球性公司,我們不是一家中國公司。(Lenovo is a global company. We're not a Chinese company.)”
報道中稱,楊元慶:“我們不是中國公司”,該報道曲解了楊元慶當時完整的表述,并在标題中斷章取義,進一步衍生出錯誤解讀。
說實話,我感覺歧義真的大,“承認聯想是全球性公司,不承認是中國公司”。這樣理解真沒錯,我們取後面的重點就是報道的意思啊——我們不是中國公司。而是全球的公司。哈哈哈哈哈
還有2017年的聯想九一八事件,發現很多都被和諧了,我也就不寫了
聯想可能搬出中國,以降低關稅影響
2019年, 當媒體采訪CFO 黃偉明對于“美國增加中國企業關稅”問題的對策時,聯想高層黃偉明卻表示:聯想在全球設有制造基地,如果美國對中國增加關稅,聯想會考慮将部分生産線轉移到不受關稅影響的國家。
聯想CFO并沒有否認該翻言論。他表示,在回複記者問題時,由于相關表述不準确,造成媒體和公衆的誤讀,對此表示道歉并澄清。
這次黃偉明搬出中國的言論一出,很多網友表示:一不小心說出了真心話的調侃。
結語聯想和PC行業的老二惠普,相同的營收,利潤卻足足差了一個人民币與美元彙率的倍數,如何能稱為一個科技企業,赤裸裸的就是一個超級大加工廠。難被剔除恒生指數,也并不是沒有原因的。
聯想靠倪光南的漢卡起家,1994年國外PC産品進入國内,倪光南和柳傳志戰略意見不一緻,一山不容二虎,倪光南敗走,因此為成為超級大加工廠埋下了禍根。2004末并購IBM的全球PC業務,不久便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生産商。無法否認這是一次成功的并購,聯想至此以後開始向超級大加工廠發車了。
近幾年聯想發生的事情,就比較讓人厭惡了。中國高科技行業受到沖擊,系統、芯片慘遭制裁,全體國人同仇敵忾之際,聯想CEO楊元慶卻淡然表示:全球化是趨勢,一家公司沒必要自己去做所有東西,所以聯想沒有計劃去自己做芯片、做操作系統。雖現在成民營企業了,作為一個中科院背景出生的聯想,居然能說出這樣的話,哪有一個民族企業的作風。聯想頻頻招黑,真真假假,企業高級管理在采訪的講話,也是假假真真。這完全反映着一個企業文化作風的問題,高管采訪所講的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聯想1994年實行先占領市場戰略,
在國産PC産品的沖擊之下,這戰略是種選擇,沒有對錯。聯想占領市場多年,本有能力來準備應對如今國外的制裁,然而卻不作為,着實令國民感到心寒。頻頻招黑不可能是沒有原因的,為啥華為人人支持。
文章最後,策章也不禁陷入思考,如果倪光南沒走,柳傳志也同意倪光南的想法,那聯想如今會走向何方?是否是第二個華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