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從垃圾分類到“光盤行動”,反對浪費、綠色發展正成為社會共識,“變浪費為消費”的閑置經濟蔚然成風。秋去冬來,又到衣物換新季,被淘汰的舊衣去了哪?
本期《16樓深讀》,三湘都市報記者針對舊衣物回收市場,展開了走訪調查。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全媒體記者 楊潔規
遭遇
無處安放的廢舊衣物
“舊衣回收箱,線上回收平台,他們真能履行使命嗎?”看着五花八門的回收平台,長沙市天心區居民楊麗很是疑惑。
早在10年前,楊麗就曾嘗試點對點捐贈舊衣物給偏遠地區貧困戶。因為熱心,很多鄰居朋友都把要捐贈的衣物送到她手中。楊麗将成色較新的衣物清洗整理後,打包捐贈出去。衣服送到後,每次都會收到反饋信息。這讓楊麗覺得心安,隻是這種方式成本較高,幾箱衣物要花費一兩百元郵費。
2019年,楊麗居住的小區有了愛心公益舊衣回收箱,她将以前點對點的捐贈,變成了整理好打包放進回收箱。“後來聽說很多回收箱,是企業或個人打着‘慈善公益’旗号,将回收的衣服拿去變賣,我就不太相信了。”楊麗說。
前不久,楊麗意外發現,有不少線上平台可以回收舊衣服,“雖然不知道他們是否有公開募捐資質,但衣物去向,至少線上平台有迹可循。”楊麗一方面有所擔憂,一方面還是預約了上門取衣物。
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市民都有同樣的煩惱,不再喜歡但質量好、成色新的衣服,丢了可惜,堆在家裡占地方,想捐贈又沒有門道。最終,因為怕麻煩直接丢進了垃圾桶,難免心疼不舍。
今年3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環資委提出“舊衣零抛棄”的口号,并發布《舊衣物回收與資源化利用環境效益評價白皮書》。白皮書評估,中國每年在生産和消費環節會産生600萬噸左右的廢舊紡織品(不包括存量),并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增長,但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總體效率偏低。這意味着,未來将有更多的舊衣物無處安放。
現象
線上 線下,舊衣回收渠道趨多元化
事實上,當前線上捐贈舊衣物的渠道多得如雨後春筍。
三湘都市報記者在支付寶上以“舊衣回收”為關鍵詞,搜索到10家服務機構,這些機構均以“環保”和“公益”為由收集舊衣物,其中“白鲸魚舊衣服回收”使用頻次最高,顯示超過160萬人次,“飛螞蟻舊衣服回收”有超101萬人使用,“鷗燕舊衣服回收”有超85萬人次使用。
在微信平台小程序,記者以同樣方式搜索到“白鲸魚舊衣服回收”“飛螞蟻舊衣回收”“綠蜜蜂舊衣服回收”等上百個相關用戶。點開這些機構的服務内頁,均沒有查詢到公益資質公示。
線下,長沙很多小區都設有舊衣回收箱,大多數為商業性質的回收箱,公益性質的回收箱相對較少。
記者在雨花區上海城小區看到,一個由“小蜻蜓再生資源”投放的舊衣回收箱,赫然标明是“湖南省傳遞愛心物資回收中心”。記者撥打回收箱上備注的聯系電話,面對是否有募捐資質的詢問,對方當即表示,“箱子是從以前的公益組織收的,可能覆蓋的貼紙掉落了,會馬上改正。”
除了線上線下的多種渠道外,還有熱心人士、車友會、驢友等搜集舊衣,說要捐贈給偏遠地區,但渠道正不正規、衣物是否送到真正需要的人群手中,就需要更多考證了。
調查
傳統渠道“吃不飽”,新興渠道回收量不高
記者走訪發現,居民小區裡的各類舊衣回收箱,大都處于“饑腸辘辘”的狀态。
長沙鏡美佳環保公司與城管部門合作,在開福區投放了500個帶有垃圾分類功能的舊衣回收箱,從目前來看,平均每個箱子每月回收50公斤的廢舊紡織品;湖南小蜻蜓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在長沙投放近400個舊衣回收箱,每個箱子每月平均回收舊衣服同樣隻有不到50公斤。
“做的人太多了,壓根就‘吃不飽’。”長沙鏡美佳環保公司負責人唐先生如是說。
傳統渠道“吃不飽”,互聯網渠道能否有效補充?2018年,湖南萬容固體廢物處理有限公司開發小程序“一起分類”,協助線下渠道,回收各類可回收物。據該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僅回收舊衣服一塊,今年截至11月17日,公司在長沙縣、望城區、甯鄉市、浏陽市範圍内共回收6239噸衣物。
湖南萬容固體廢物處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李江介紹說,經過多年的跑馬圈地,線下回收市場早已被蠶食一空。“小區、廢品站,甚至收拾垃圾的阿姨都有固定對接收衣服的人,而且别人出價都很高,我們能回收到的都是漏網之魚。”
困難
多重因素疊加緻回收率低
“有企業打着捐贈的幌子回收衣物,讓大家對舊衣回收誤解很深。”李江介紹說,因為入行門檻低,舊衣物回收行業入局者衆多,僅長沙縣就有四五十家,由于缺乏主管部門的監管,魚龍混雜,進而擾亂了整個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唐先生認為,按照以往單靠“慈善”“公益”之名進行舊衣物回收,也不利于這個行業的發展。現在多數以商業模式放置舊衣回收箱進小區,制作一個回收箱成本600元至800元,每個月需給物業費用。“舊衣物的價值難以确定,因此市民參與的興趣不大。”
對于線上回收渠道來說,暫時還未能被人廣泛知曉。李江認為,舊衣回收是一個低頻次的回收方式,對于普通家庭來說,一年可能就捐贈一次,“加強舊衣回收的粘性,是線上渠道需要解決的問題”。
揭秘
回收的舊衣服最後去了哪
目前,我國的舊衣回收行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産業鍊,由前端回收、分揀、後端處理等環節組成。但不管你是扔進垃圾桶,投進舊衣回收箱,還是選擇線上回收,舊衣服們所去的第一站,都是“分揀中心”。
11月18日,三湘都市報記者來到位于長沙縣青山鋪鎮的藍島綜合分揀處置中心。現場,分揀員們依靠肉眼和觸感,迅速将衣服分成不同等級。
“根據新舊程度、纖維成分、顔色、制造方法等,進行分類,完成分揀後,這些舊衣服會有不同的去向。”李江介紹說。
成色比較好,主要指不起球、不縮水、不變形、不發黃。這類衣服經清洗消毒處理後可進行二次銷售,由對口合作的外貿公司将其出口到非洲等地。記者獲取到最新一份報價單顯示,夏裝A貨(成色較好的衣服)出口工廠收購價約在5000元/噸至6000元/噸。“像我們做垃圾分類的回收,都是被他們挑剩下的漏網之魚,量太小了。”
破舊、髒污嚴重的衣服也并非毫無利用價值。在分揀處理中,分揀員會将這些衣物上拉鍊、鈕扣、金屬飾物等與衣物分離,可以重新投入成衣加工,且二級市場回收價極高,鋅差不多能賣到1萬元一噸,銅則能賣到4萬元一噸;棉毛、棉綸、滌綸、腈綸等,可加工成農業大棚保溫材料,建築或汽車的隔音材料、填充材料等;舊衣上的再生纖維、聚酯原料、棉布等可重新用于紡織品生産。
采訪中,李江還提到,随着可持續時尚觀念的流行,許多服裝企業相繼推出“再造衣”項目,回收舊衣進行設計改造的服裝品牌也接連湧現。如波司登從2010年起回收廢舊羽絨服,來制造吸附材料、清掃用品、工業用織布和汽車隔熱材料等。
未來
舊衣物回收行業未來可期
一邊是低回收率的尴尬現狀,一邊是低碳環保大勢所趨和巨大的潛在市場。你認為沒用的廢舊衣服,在一些回收公司或個人眼中,則是一塊“寶貝”,舊衣服也有大價值,不僅可以直接賣掉,而且可以進行再加工,用途是很廣泛的。
根據天眼查提供的數據顯示,從事舊衣回收的企業數量從2016年總共262家,增長到今年的1300餘家。
有數據統計,每年我國閑置和浪費的紡織品高達600多萬噸,在這些廢棄衣物中有超過95%的比例都是具有利用價值的,但回收率卻不足10%。廢舊衣物量大類多,若直接進入垃圾處理系統,後端将“壓力山大”。例如,在服裝中占比較高的化纖類産品,混在生活垃圾裡被填埋後難以降解,會污染土地資源;經不規範焚燒,會産生有害氣體,污染環境。其次,2017年底,我國開始明令禁止進口紡織廢料,許多以廢舊紡織品為生産原料的廠商,隻能轉而在國内尋找貨源,這也刺激了國内舊衣服回收行業的發展。再加上,舊衣服回收行業符合可持續發展和創建節約型社會的要求,未來勢必會得到更多扶持,也會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體制制度。
“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不僅是環保工程,更是新經濟、新動能,将催生千億元級産業。”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
聲音
舊衣回收,公益和商業要拎清
“回收衣物是環保需求,不是捐贈需求。”一位公益人士向記者表示,雖說回收舊衣服與做公益不矛盾,但回收企業不能打着做公益的旗号,企業公益行為并不公開透明,無法監督。他認為,“舊衣服最終是城市固體廢棄物,如果不回收,必将污染環境。”
業内人士周先生直言不諱地表示,不能一味地誇大和宣傳舊衣回收隻能用來做慈善、公益,一個行業的良性發展,必須考慮可持續發展,要用有償回收的市場化方式,解決社會存在的一些環境問題。“公益與商業一定要泾渭分明,不可‘挂羊頭賣狗肉’。”
李江建議,治理舊衣回收市場亂象,亟須更有效的規範和強有力的措施。要明确回收過程的責任主體、監管主體,加強回收過程的透明程度;通過加強舊衣回收工作的标識、設施管理,公布監督電話等方式,方便公衆甄别和監督。
舊衣物回收是民生和環保所需,也是紡織行業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促進行業轉型的趨勢。然而,如何提高廢舊衣物的回收率,打通“最後一公裡”,是目前該行業需要考慮的問題。
提醒
入局需謹慎,小心被套路
由于市場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一些回收公司開啟了“收割模式”,鼓動投資者入局。業内人士根據市面上常見的幾種模式,提醒投資者,入局需謹慎,小心被套路。
收取加盟費。基于多數人找不到分揀廠的前提下,回收公司以“高價回收”等方式吸引投資者加盟,殊不不知你收回來的“好東西”,在他們眼裡“一文不值”,待交完加盟費後,所學到的僅僅隻有針對加盟商培訓的回收知識。
收取押金,會規定攢夠一定數量,再退還押金。如果你攢夠,會以各種理由去挑三揀四讓你的貨剔除一半,或者以公司政策變動的名義去拒絕收貨。
收取培訓費。舊衣服回收真正的利潤是在于分揀,舊衣服回收公司會以此為由收取培訓費。
高價收貨。加盟費和押金之後的另一種套路,投資者不用加盟也不用分揀,公司就能以高價格回收你的貨物。但前提是你得把貨送過去,然後他們會有人專門“驗貨”,以不達标壓價。
延伸
公開募捐資格有條件,慈善募捐須公布募捐信息
2019年,民政部《關于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提示》明确,以公益慈善名義開展舊衣物等廢舊物品捐贈回收,屬于公開募捐活動。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應公布募捐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同年,省民政廳發布《關于規範以慈善名義設箱回收舊衣物行為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民政部門做好舊衣物慈善捐贈管理工作,叫停并處罰那些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卻以慈善名義設置舊衣物回收箱的組織或個人,取締無單位、無聯系方式、無固定場所的“三無”舊衣物回收箱。
此外,捐獻衣物的條件比較苛刻。此前,國家已有明文規定:直接接觸皮膚的衣物不能夠進行二次捐贈,也就是說,短袖T恤、運動褲、牛仔褲都是不能捐獻的。
記者手記
“舊衣服回收”不應隻看到商業利益
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閑置和浪費的紡織品高達600多萬噸,在這些廢棄衣物中有超過95%的比例都是具有利用價值的,但回收率卻不足10%。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其中的巨額利潤,可這中間,也隐藏着很大的環保問題,如果不回收、不處置,直接焚燒,危害巨大。
誠然,在環境保護運動中摻雜着不少商業行為也正是在巨額利潤的引導下,才有千千萬萬的人加入到這場運動中,成為回收隊伍中的一員,在各個地區回收被我們丢棄的舊衣服。
舊衣服從回收、分揀到出口,每個環節都需要大量資金維持,更何況這場偉大的環境保衛戰中,還關系到千千萬萬的辛勤從業者。他們更需要大衆的理解,在髒亂、繁雜的背後默默處理着被我們丢棄的垃圾。
所以,大家不應隻看到舊衣服回收的商業利益。同時,應養成良好的購物習慣,有節制地購買我們需要的商品,會讓社會更加的可持續。
[責編:陳舒儀]
[來源:三湘都市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