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遠古時代,人類就已經發現和運用了以影像做為形象表記的藝術手法,并繼而創造了在各種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藝術語言。這在諸多的原始社會彩陶岩畫、商周青銅器、漢畫像石藝術中,都體現了遠古藝匠運用這一藝術手法的完善。今天的民間剪紙與之在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征極其明顯的一緻,充分說明他們之間的傳承和延續關系。
2、我國的民間剪紙手工藝術有它自身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我國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公元前6世紀),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
3、《史記》中的剪桐封弟記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戰國時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淩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銀箔镂空刻花(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出土文物之一),都與剪紙同出一撤,他們的出現都為民間剪紙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在1967年我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昌遺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發現的兩張團花剪紙,他們采用的是麻料紙,都是折疊型祭祀剪紙,他們的發現為我國的剪紙形成提供了實物佐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