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法學者古斯塔夫·拉德布魯赫說過一句有意思的話:“很多詩人都是法學院逃逸的學生。”法學與文學,看起來風牛馬不相及,一個嚴肅謹慎,一個自由奔放。但在那威嚴的法袍之下,每一個法律人都有汪洋恣肆的想像。我們淵遠流長的《詩經》裡面,就有很多的法律思維,值得細細品味。
1追求公平平等
《國風·魏風·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将去女,适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
逝将去女,适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号?
風是各地的民歌。而國風裡的《碩鼠》篇,最為脍炙人口,通篇看似講的是隻大老鼠,但實際上卻表達了追求公平平等,遠離壓迫剝削的夢想。而這也是現代法律所追求的,江平教授在7月24日的貴州講座中就曾說過:對于法律人來說,應該把“努力讓人民群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看作最高理想。
一次不公平的判決,就相當于縱容碩鼠猖獗,損害百姓的權益。而律師為公平正義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相當于在為樂土、樂國、樂郊的建設添磚加瓦。江平教授一輩子都在為私權呐喊,因為隻有保障好百姓的權利,人們才能安居樂業,才不會選擇移民,選擇“适彼樂土”。
2結婚須合禮法
《國風·齊風·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蕩,齊子由歸。
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葛屦五兩,冠緌雙止。魯道有蕩,齊子庸止。
既曰庸止,曷又從止?
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既曰告止,曷又鞫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齊襄公那點破事兒這裡就翻過不提了,畢竟時過境遷。更令人感興趣的是這首詩所揭露的古代婚姻制度的那點事兒。
古人婚姻的締結,程序十分的繁瑣,不比今天的婚姻法,領個證就能有法律效力。但是繁瑣的程序必須遵循,因為這是由當時的禮法所規定的,禮法規定了結婚該做哪些事情,而私下締結的婚姻,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無效的,不被世人所承認的,甚至是會因此受到懲罰的。
具體是怎樣的呢?最簡單的,“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也就是說,“父母之命”與“媒妁之言”是構成合法婚姻的必要要件。沒有了,這段婚姻也就不合乎法,至少是不合乎禮法的。
不合禮法,即使你們情投意合,也不能締結婚姻,共成連理。《國風·衛風·氓》就給我們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國風·衛風·氓》(節選)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将子無怒,秋以為期
氓和喜歡已久的姑娘借着買賣絲線的名義來商量婚事,姑娘送他離開,委婉的拒絕了他,就是因為沒有好的媒人的緣故。姑娘喜歡氓嗎?顯然是喜歡的,因為在拒絕的時候,他們約定好了以秋天為期限。
情投意合的一對男女,想結婚也必須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則,沒有父母的允命,沒有媒婆的介入,婚姻就是不合法的。古代的婚姻體制,由《詩經》便可窺得一二。
3民忌嚴律苛法
《大雅·闆》(節選)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攜。
攜無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無自立辟。
價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
懷德維甯,宗子維城。無俾城壞,無獨斯畏。
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
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遊衍。
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由宮裡的貴族文人所作,自然更講究排比,活用比興。此詩相傳為凡伯諷勸周厲王所作,也是中國詩歌裡第一次出現法律的概念。“民之多辟,無自立辟。”這裡的“立辟”,就是設立法律的意思。《爾雅·釋诂》有雲:“辟,法也。”就是說辟這個字,代表了法律法規的意思。在甲骨蔔辭中,“辟”用作“法”字的例子也很多,諸如,“惠王又作辟”,“王國惟辟”。詩經裡這句“無自立辟”,大意是請(周厲王)不要再制定法規(逼迫人民)了。
為什麼制定法律,就會讓人覺得是逼迫人民呢?因為在古代,法律是約束平民的,卻無法約束天子。天子金口一吐,法律就立了。反口一說,法律就廢了。這樣的法律對于民衆來說,越多便隻會越苦不堪言,隻不過是統治階級的工具而已。也正是因為這樣,楚漢争霸後,劉邦建立漢朝,第一件事便是與天下約法三章。隻三章,便讓廣大老百姓從秦朝的嚴苛律法中擺脫出來,過得舒心多了。
法制,是影響民心向背的事情。
4法忌朝令夕改
《大雅·蕩之什·抑》(節選)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無淪胥以亡。
夙興夜寐,灑掃庭内,維民之章。
修爾車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蠻方。
質爾人民,謹爾侯度,用戒不虞。
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法無定律,随口易更,也引起了當時文人的不滿。在《大雅·蕩之什·抑》中,這種情素表現得尤為明顯。所謂“質爾人民,謹爾侯度,用戒不虞。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就是勸當政者謹言慎行,注意分寸。這樣頒布法律時就會得到大家的遵循。否則白玉之瑕,尚可磨去,你言語間的差錯,是無法挽救的!失去民衆的信任之後,就無法再“維民之章”了。
5法宜寬嚴相濟
《商頌·長發》
浚哲維商,長發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外大國是疆,幅隕既長。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撥,受小國是達,受大國是達。
率履不越,遂視既發。相士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違,至于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日跻。
昭假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圍。
受小球大球,為下國綴旒。何天之休。
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祿是遒。
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厖。何天之龍。
敷奏其勇,不震不動。不戁不竦,百祿是總。
武王載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
苞有三蘖,莫遂莫達。九有有截,韋顧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葉,有震且業。允也天子,降予卿士。
實維阿衡,實左右商王。
頌是歌頌的意思,一般都是出現在宗廟祭祀類的活動之中,内容一般也是以歌功頌德、誇耀先祖為主。好比我們的新聞聯播,看了熱血澎湃,頓生自豪。這首《商頌·長發》也不例外,内容上也是以歌頌商王為主。然而就這麼一首歌功頌德之詩,孔子卻也從中讀出了經世治國的法律思想。
詩中“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祿是遒。”意思是既不競争也不急求,既不太剛也不太柔。施政溫和而且寬厚,千百福祿歸王所有。孔子從中領悟到法律寬松,人民就會怠慢,必須以猛厲的法律治理他們。但猛厲的法律又會讓人民很受傷,又要用寬松的法律對待。寬松和猛厲的法律相濟相成,政治才會和諧。而詩經裡的這句詩,表達的是政治和諧的最高境界了。(出自《左傳·昭公》)
有道是“六經皆史”,而《詩經》作為六經之首,其包涵的豐富意蘊,無疑是引人遐想的。華夏四千年的文明,法律的精神可以從《詩經》上追溯到源頭。《詩經》中的法意,法律中的詩情,原來兩者還有如此源遠流長的關系。高樹律師說:“詩歌,能夠讓我們充滿激情地或者更加冷靜地面對這個世界。”愛上詩歌,或許你,也會是下一個從法學院裡逃逸出來的詩人。
本文為抱柱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作者:王蕭東 編輯:石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