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已經是夏天了,可是大家并沒有感覺到特别炎熱,其實初夏氣溫還是比較适宜的,一旦進入夏至,就意味着炎熱的天氣就意味着慢慢的要來了,夏至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很多人都喜歡夏至的天,但是不喜歡夏至的熱,那麼你知道夏至是什麼時候嗎?下面就跟随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2022年夏至是幾月幾号,2022年什麼時候夏至,2022夏至是哪一天的什麼時候。
2022年夏至是幾月幾号
2022年夏至是6 月21日,5:43:33,星期二,農曆五月廿三。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日照時間最長。在北京地區,白晝時數可長達15小時。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夏至的特點
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度左右。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内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每年夏至是不是固定的
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為夏至交節點,一般在公曆6月21-22日交節。并不是固定日子。
夏至節氣日期計算公式:[Y·D+C]-L
公式解讀:
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21.37,20世紀=22.20。
舉例說明:
2088年夏至日期=[88×0.2422+21.37]-[88/4]=42.68-22=20.68,6月20日夏至。
例外:1928年的計算結果加1日。
夏至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嗎
不是的,夏至并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最熱的應該在三伏天内。
主要的原因是大氣層的作用。大氣層有很強的保溫作用。如果沒有大氣層,夏至以後,北半球日照時間逐日縮短,接收熱量一天比一天少,散失的熱量一天比一天多,溫度就會逐日下降。但是,由于大氣層的保溫作用,一天中,總的日照時間大于黑天時間,也就是說總的接收熱量時間,大于散失熱量的時間,所以,在大氣層的保溫作用下,溫度還會繼續上升。
夏至節氣的諺語
夏至東風搖,麥子水裡撈
夏至東南風,平地把船撐
冬至始打霜,夏至幹長江
冬至江南風短,夏至天氣旱
夏至東風搖,麥子坐水牢
初頭夏至十頭割,十頭夏至兩頭割,兩頭夏至騎拉着割
夏至狗無處走
夏至有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
夏至食個荔,一年都無弊
芒種栽秧日管日,夏至栽秧時管時
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裡鋤一遍,賽過水澆園
夏至有哪些習俗
1、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緻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饑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2、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借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曆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
3、夏至南北要吃面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