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四個案例,分别是“9.9元包郵”、“1.9元包郵”、“免費送睡衣”和“共享雨傘”,通過這些成功的案例,來看看都能給我們母嬰門店經營管理帶來什麼樣的啟發。
“9.9元包郵”這一促銷模式最早出現于06、07年的淘寶,而在當時,使用9.9元包郵活動的淘寶店家最初也純粹是為了引流,并寄希望于這些進店浏覽的客戶能購買到9.9元之外的其他産品。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花錢買流量”的作法。
而接下來“9.9元包郵”模式發展到了第二階段——人們慢慢發現,9.9元包郵的所産生的銷量如此巨大,動辄月銷上萬,究竟9.9元包郵的背後,能不能賺錢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我們這裡來看一家專門銷售美妝産品的淘寶店。他們賣的刮眉刀定價是0.1元/片,并且設定為9.9元包郵。比之要付額外郵費,絕大部分人當然都選擇買滿9.9元即一次性購入99片。而在此,我們搜索了一下阿裡的批發,一片批發價是0.05元,也就是一單利潤會是5元。不少人會疑問,那加上運費呢?還會有賺嗎?我們這裡看到的是,這家店鋪月銷達4萬單,假設這4萬單都是眉刀的銷售,以此龐大的數量基礎與物流公司談判,平均一單包裹可以壓價到3元不等,那麼,餘下2元自然成了每單的淨賺利潤。所以,這個階段的“9.9元包郵”演變成了“通過龐大銷量,來獲得供應商、物流商的支持”,急劇地壓縮自己的成本來獲得收益。
我們再來看第二個案例,叫做“1.9元包郵”。明面上标注1.9元包郵,實際上進入頁面,會告知你需要購買同款10件,否則不發。常見的如小皮筋,1.9元10根,買10件也就是100根包郵,大家一想,也能接受。那麼這種模式,其實是利用低價包郵的噱頭,吸引流量,而後打包出售。
接下來,我們來講一個“三個月賺七千萬”的故事。故事發生在2013-2014年間, 有三個小夥子在全國範圍内免費送女式的絲質睡衣,衣服本身是免費的,隻需要付20元郵費。那麼其本質上也就是花20元買一件睡衣,并且在商品的詳情頁做足了頁面包裝,給顧客的感覺是,如果在專賣店買,至少花三四百,要是換做在地攤上買,起碼也五六十塊錢。最終,該銷售模式銷量達1000萬件,每一件淨賺7元(睡衣的成本5元 郵費5元)。大家不要覺得5元成本的睡衣就是低劣品質,要知道,絲質睡衣的造價本就不高,很多高定價不過是源自品牌效應;并且1000萬件的需求量,怎麼說也是具備挺直腰杆與廠商壓價的資本。所以說,憑借大需求量換取了低成本,并且利用贈送的噱頭獲取了大量用戶。這裡頭還包含着一個更精妙的學問——他是怎麼讓接近千萬的人知道這麼一個消息的呢?請注意,我們剛才提到5元的成本、5元的郵費以及7元的利潤,那還有3元跑哪去了呢?實質上,他們與大量網站進行洽談,平時網站接到的無非是圖文式的廣告合作,而他們,卻一改常态,直接将“20元免費送”這個活動丢給網站,并且,從這些網站每銷售出一件,則給該網站站長3元分利。那麼對于這些網站經營者來說,首先他們獲得了0成本的活動供應,還能從中牟取盈利,何樂而不為呢?
後來者評議前人,覺得這不過是将“20元一件的睡衣”換了個“說法”。但很多時候,“說法”本身就很重要。時至今日,我們再無法複制同樣的套路模式,但卻能從中一窺成功的精華——既如前面兩個案例一般,整合了廠商、快遞商,整合了消費者,也出現了一個新的關鍵詞“整合了流量來源”。
最後,我們來談談“共享雨傘”。共享雨傘甫一上市,并未受到世人熱捧,但我卻有不同看法。首先,20元押金,每日使用費1元,如果七日内不退還也就不能再退了。并且,共享雨傘的陳列位置往往放在地鐵口。那麼大家可以注意以下,一把傘的成本不過九塊九,今天突降暴雨,出了地鐵站的你隻能選擇拎一把共享雨傘,20元的押金也就交進去了。但要惦記着七日内歸還?不好意思,絕大部分人都會遺忘。最終的實際結果就是用20元把9.9元的傘賣掉了。同比思考,如果你在地鐵口租個不過10平方的店面,專門來賣傘,你計算過成本支出嗎?其效果能達到共享雨傘這般火熱嗎?那麼,這個案例,給我們全新的關鍵詞則是“位置”。
通過這四則案例,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當今商業社會,最貴的不是商品,而是流量,或者稱之為“用戶”。為什麼我們實體店賣一件造價不過5元的嬰兒内衣動辄要售價40元才能盈利呢?因為我們不是在為産品生産成本買單,而是為店租、為人工在買單,換而言之,是為了促成消費,滿足流量(用戶)的需求而買單。很多門店經營者還在糾結于一場促銷活動的産品成本、利潤的問題,但其實,我們更應該計較的是這場活動每吸引一個用戶花了多少成本,把用戶“買進來”,才是我們的最大收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